【摘 要】我國關于文物保護準則的相關內容是以國家的名義編制的,是在整理中國20世紀文物保護實踐與教訓,以及根據國家科學的保護觀念的前提下完成的。結合我國文化保護準則的相關原則、流程與理念,按照壁畫保護的獨特性,文章歸納出了壁畫保護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夠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文物保護準則 壁畫 保護方式 研究
在我國以市場經濟為主的社會大背景下,文物的保護和價值取向也逐漸出現很多新的問題。由此,拓展保護思維,遵循保護原則,給文物保護工作的長遠發展建立清楚的保護準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一、我國文物保護準則的基本內容
(一)適用主體及宗旨
我國的文物保護準則適用的主體一般是文物古跡,主要指人們在歷史長河中創造的以及人類活動保留的具備價值無法轉移的實物遺址,包含地表和地底的古文物遺址、古墓地、古工程、石窟寺、石雕、近現代古跡和紀念工程、由國家發布進行維護的歷史文化村鎮和其中原始的附屬文化,即人們常說的不可移動文物。
我國的文物保護準則的宗旨在于對文物進行嚴格的保護。其中,保護主要指為保留文物實體遺存和歷史環境開展的所有工作[1]。保護的根本目的在于真實、有效地保留且延伸其歷史信息和所有價值。保護的責任是采用技術與管理方式,修復自然力及人為導致的破損,避免新的損壞[2]。
(二)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
①一定要保護原始遺址;
②盡量避免干預;
③定期進行常規養護;
④保護現有實體原狀和歷史資料;
⑤準確掌握審美規范;
⑥一定要保護文物空間;
⑦已不存在的工程不應再建;
⑧考古挖掘要注意保留實物遺址;
⑨防控災害侵入。
(三)文物保護活動的操作流程
文物保護屬于一種文化工作,還是一項科學探究任務。我國的文物保護準則強調,文物保護操作流程表里的六個步驟之間屬于一種邏輯關系,同時,研究活動應貫徹始末[3]。“文物遺址的不可再生性,關乎到對其干預的所有錯誤,均是無法挽回的,上一步操作失誤,必定會給下一步的工作帶來不良影響,嚴重的還會危害所有保護任務。所以,一定要分流程按步驟地開展互動,讓上一步準確的操作結果變成下一步活動的基礎。”
所有保護任務一定要基于對保護主體全面深化的評價之上。評價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過程,其影響到人們即將使用的保護管理方式是否合理[4]。遺址保護工作的重點并非是人們可以做什么,而是大家需要做什么。未全面詳細地評價、深入仔細地研究就想達到該種要求是無法實現的。
在我國文物保護準則中強調的文物保護操作流程,可以說是其關鍵所在。從該層面來說,能夠以五個關鍵詞來總結文物保護準則的本質含義,即程序、評價、探究、監控、保養。換言之,保護工作一定要按程序實行;評價在保護的整個過程中占據基礎性的位置;各種探究任務要貫穿在保護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常規養護維修與監控作為十分關鍵的保護方式,要引起足夠的重視[5]。若人們可以在各種文物保護活動中認真貫徹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必定可以避免犯許多錯誤和少走許多彎路,更關鍵的是能夠極大地降低保護性損壞。
二、壁畫保護措施研究
依據對我國文物保護準則的了解以及在具體實踐中的經驗,結合壁畫保護的特征,現將壁畫保護任務總結出以下幾個步驟。
(一)多角度檢查保護主體
主要實施的工作包括文獻信息、歷史干預資料、考古信息等的采集,保存環境和保存現狀的詳細調查和了解。
(二)價值評價
結合我國文物保護準則的標準和現場調查信息,使用各種研究方法,把壁畫的價值以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展開詳細評價。
(三)壁畫保護狀況評價
借助照相機和測試設備,對壁畫實施攝影組合成圖后,開展壁畫病害種類及分布檢查,描繪壁畫病害圖,開展壁畫加工材料和工藝的研究測試,初步研究病害主因。并結合假設病害主因,通過設施環境監測裝置及模擬測試,進行壁畫病害機理研究,查出壁畫病害主因。
(四)掌握壁畫保存的適宜狀態
結合上述的調查與研究,明確壁畫保存的適宜狀態,識別壁畫是否需要實施干預。若不用干預,就進行日常養護;若要干預,則開展后一步工作。
(五)明確壁畫保護的最終目標
壁畫存留的狀態一般存在很多的問題,無法達到預期狀態。所以,一定要采取科學的技術和管理措施進行干預,如此方可達到及接近保護的理想狀態[6]。對一定要干預保護的壁畫就需要明確一個最終的保護目標,從而讓保護工作具備有效的可操作性,在保證狀態穩定性的同時,還需確保保護文物的真實性、完善性。
(六)壁畫保護工作方案篩選
對于壁畫表現出的問題,制訂出多個可行的壁畫保護方案,并研究各種方案之間的好壞。
(七)壁畫保存材料、工藝選擇
針對建立的初步保護計劃,通過研究各種保護材料的性能,開展室內模擬試驗,進行保護材料和工藝的篩選活動,選擇出適宜的保護材料。
結合室內試驗的結論,在現場不太關鍵的部位進行小范圍試驗,且對保護質量展開評價,最后選擇出合適的保護材料及保護工藝,給保護方案科學設計帶來借鑒價值。
(八)保護計劃詳細制定
結合上述調查與研究成果,展開壁畫保護工作的規劃,實現修復者能夠完全根據設計進行壁畫保護修繕工作。
(九)壁畫保護修繕實行
選用高資質的機構與修復人員,負責壁畫保護修復任務,在實行過程中設計者要參加與指導。
(十)壁畫保護修繕資料記錄
在壁畫保護修復環節需做好修復信息的建設任務,為以后的保護與研究留下有效的資料。保護修復信息需要包含保護階段全部的信息。
(十一)壁畫保護工作評價
壁畫修復階段需實施多次保護任務的評估,發揮各學科專家的價值,保證保護方法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過最小的、適度的干預實現大家認為適宜的保護狀態。
(十二)壁畫的長時間監測與日常保養
經過一次保護流程并不能處理全部的保護問題,所以,保護修復工作的完成并非是壁畫保護任務的結束,還要展開長期監測與日常維護、養護,以保證保護任務的效果及對壁畫的及時全面保護。
三、結束語
對我國文物保護準則的相關內容展開詳細的梳理,歸納出五個關鍵詞:流程、評價、研究、監測、養護。保護活動一定要按流程進行,評價在保護的整個過程中占有基礎性地位,各種研究工作要貫穿在保護任務的全過程,常規保養維護及監測作為十分關鍵保護措施,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雖然每個遺址和文物均各有特征,保存環境不一樣,制作材料不同,表現出來的保護問題也存在差異,但保護活動的基本程序是一樣的。在今后的文物保護過程中,唯有深入領會我國文物保護準則的內涵,根據自身的工作情況,嚴格堅持保護流程,融會貫通,方可創造性地進行文物保護研究與修復任務,以高度負責的思想,落實好文物保護工作,把祖先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址真實完好地轉移給下一代。
參考文獻:
[1]潘曉軒,葛琴雅,潘皎.假諾卡氏菌屬(Pseudonocardia)微生物對壁畫和巖畫類文物的危害[J].微生物學報,2015(07):813-818.
[2]周乾,閆維明,楊小森,紀金豹.汶川地震導致的壁畫文物震害研究——以廣元市覺苑寺大雄寶殿壁畫為例[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5,(03):1-7.
[3]李玉虎,邢惠萍,汪娟麗,等.古代壁畫、文物彩繪病害調研與治理研究[J].文博,2013(06):200-210.
[4]王麗琴,楊璐,周文暉,等.壁畫、建筑彩繪文物中幾種測定蛋白質方法的比較和評價[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3(02):59-63.
[5]柴澤俊,張煥君,王杰瑜,等.山西壁畫與文物保護——古建專家柴澤俊先生訪談錄[J].山西檔案,2014(01):8-16.
[6]馮文灝,喬瑞亭,高新喬.古建筑古文物攝影測量中淺浮雕與壁畫的影像表示法[J].測繪通報,2013(06)11-14.
郭美玉 太原市晉祠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