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社會對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科層次的幼教師資逐漸順應幼兒教師專業化的要求,展示了學業前教育的發展前景。因此,學校應對專科層次職前幼兒教師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使幼兒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并駕齊驅。為此,文章作者就專科層次學前教育的課程設置提出了幾點思考。
一、在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注重人文類、自然類等課程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通識課程屬于基礎學科,主要由人文類、自然類、工具類課程組成。此類課程的設置,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一般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事實上,幼兒教師主要的教學目的并不是“傳道授業解惑”,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解讀中可以看出,教學目的在于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因而,教師在日常教學內容當中常常會安排一些有趣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小實驗和小知識。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在制訂或修改學前教育專業通識課程的設置時,要發揮與幼兒教育相關的人文類、自然類、工具類課程來拓寬師范生知識面,從而提高職前幼師的文化素質。
二、加大技能學習設施的投入比例,注重藝術教育
當前高職院校幼兒教師培養的主要落腳點是對師范生的操作技能方面的培養。作為幼教工作者,一方面,要用現代化教育理念武裝自己,廣泛涉獵學科知識,具備教育理論素養;另一方面,需要結合幼兒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教師應該具備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職業技能。學前教育專業技能教育課程的設置是由幼兒教育的總目標決定的,是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必備條件,也是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師范教育的特殊性所在。藝術教育在幼兒教育中既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內容,又是有效的教育手段;既能豐富幼兒的生活,又能活躍課堂教育氛圍,它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在這一課程設置下,學生通過長時間的“浸泡式”訓練,可獲得一定的藝術表達能力,包括彈、唱、跳、畫、做、演等。為順利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學生必須擅長其中1~2項。而當前大多數高職高專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卻走入一個誤區,即過分重視幼兒教育的技能教育,忽視通識教育和教育專業素養的提高。為此,筆者建議,高職高專學校既要重視技能教育,但幼兒教師其他能力的培養又不能忽視。
三、注重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
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既互相促進,又相互制約。師范教育是一種實踐性教育,要求教師在具備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同時,需要具備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幼兒教育因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更加強調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學對象——學前兒童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培養、發展和完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以避免成為“紙上談兵”的幼兒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的開設,其目的是幫助職前幼兒教師通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結合其獲得的教育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通過教育實踐課程培養職前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是培養高素質幼兒教師的重要環節,也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方法論的重要途徑。
只有我們將學前教育的目標定位于“努力培養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適應我國社會經濟和幼兒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培養掌握寬厚的學前教育科學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從事學前兒童保育與教育技術,才能夠勝任托幼機構保教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幼兒教師、幼教行政管理人員及其他兒童工作機構的專門人才”,才能適應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才能滿足幼兒教育師資專業化水平的要求,才能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對幼兒教育教學質量提出的要求。這一目標定位有利于學前教育專業專門人才的培養以及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以上筆者對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幾點建議,既是改革時代對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呼喚,也是從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與管理的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趙復三,譯.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