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策+曹立杰+宋維波+祝開艷
[摘 要]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新環境和新技術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通過分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提出了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一體化、課程與教學目標相對應、增加創新創業課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等改革方法,對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實踐性;創新創業;培養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3. 116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23- 0233- 03
0 前 言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較高文化素質修養、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掌握電子信息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能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和設備的研發、維護、運營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1]。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除了注重上述能力的培養,社會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來更高的要求,例如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對新技術的適應性等多種能力的協調培養。本文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入手,對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
1 現狀分析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實踐內容,在授課過程中盡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以求保證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原來的培養方案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課程以理論為主,多門課程附加了實驗課程,部分課程還有一周或兩周的課程設計,在高年級會加入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總體來說,這些環節的結合能夠對學生能力培養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對于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都有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而且,有的學生畢業之后有意向進行自主創業,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有一部分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都比較重視,也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因此,為了能夠適應形式的發展,令具有多種需求的學生能掌握各方面的技能,結合目前的現狀進行了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2 改革措施
2.1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一體化
理論課程必須與實踐課程相輔相成,用理論課程來指導實踐,在理論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實施逆推的方法,按照人才培養對創新、創業的基本要求,將不同課程內容對應培養不同的專業能力,例如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如圖1所示。針對不同的能力培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設置也不完全相同,主要體現在學時上有所不用,例如需要對學生講解并做示例的,安排較多的課內學生,而只需要老師進行引導,可以安排較少的課內學時,其他的內容放在開放性實驗項目中完成。通過對培養目標的解析,圍繞著社會對人才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構建按類別設計、按層次施教、按步驟實施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2.2 課程與教學目標相對應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證圍繞培養目標合理設置課程,例如:針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電路理論、模擬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電磁場與傳輸理論、傳感器原理與應用、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C++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有相應的環節與之對應;針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電路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電子線路類綜合課程設計、系統開發類綜合課程設計、專業創新教育與實踐、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與之對應;針對系統設計能力與設計方法,有嵌入式系統開發技術、FPGA系統設計、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認識實習、教學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與之相對應。
2.3 增加創新創業課程
為了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體現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應該有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做為支撐。通過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創新創業類公選課、創新創業類專業課、創新創業類實踐等多種形式,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同時,為了保證創新創業類課程的效果,專業老師與具有創新創業經歷的社會人員共同承擔課程,例如可以聘請企業導師或具有創業經歷的成功人士,為同學們現身說法,專業教師對同學們進行專業方面的引導,這樣的授課形式更生動,也更具有說服力。
2.4 多種教學手段相融合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是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參與的授課模式,顯然,這種模式不適合現在的高等教育。 在授課過程中穿插項目教學法、示例教學法等多種方式,變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變枯燥的理論教學為生動的案例教學,變老師講學生做為學生做老師查。此外,還可以引入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例如通過仿真軟件使學生通過模擬過程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同時可以在仿真軟件上加以創新,如圖2所示,還通過示例演示使學生直觀的了解電子設計過程,如圖3所示。
2.5 集中實踐環節多樣化
集中實踐環節對理論課程的實踐和對實驗課程的深化,通過1~2周或者更多的時間將理論知識用于實際,使學生能夠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很多高校中,集中實踐環節多為針對單獨一門課程而設置的課程設計,這樣方式雖然能夠針對將某一理論內容加深理解,但是不利于專業知識的系統性掌握,學生只會孤立的了解和掌握單一的知識點,達不到知識體系的融會貫通。將實踐環節多樣化,即是將某些獨立的課程設計整合為較大的實踐環節,例如將原來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和“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合二為一,對由分立元件和中規模集成電路所構成的系統設計設置“電子線路課程設計”;將原來的“單片機課程設計”和“嵌入式系統開發”課程設計整合為“系統設計類課程設計”,通過一個實際電子產品或者實踐系統的設計,學生可以將一個個細小的知識點穿成一條線,通過后續的深入學習,繼而形成知識面。
3 結 論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必須與日新月異的信息產業緊密相聯,只有適應形式的發展,培養的人才才能夠為社會所用。通過采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一體化、課程與教學目標相對應、增加創新創業課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等改革方法,可以在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的同時,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想,具有創新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創業知識,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試行)[M].北京:高等教學出版社,2010.
[2]李家華,盧旭東.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9-11.
[3]孫雷,王海榮.基于CDIO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 2016(11):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