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2018年的8月,前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去世,享年80歲。1997年至2006年間擔任聯合國秘書長10年時間中,安南和聯合國共同被授予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
有人曾說,聯合國是一個長著192顆腦袋的龐然大物,每顆腦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安南在沒有軍隊、沒有國土,也沒有政治權力的情況下,掌管了這一龐然大物十年之久。回首安南的一生,他被認為是聯合國歷史上最富改革精神的秘書長。
安南離去后,聯合國尊稱其為“一位偉人、一位領導者、一位有遠見的人。”
安南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納庫馬西的,1962年,安南進入聯合國系統工作。他曾以為這不過將是他人生中短短一個站點,沒想到卻為其貢獻了將近一生的光陰。
安南的仕途可以說相當平坦。1976年,38歲的安南調到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始了他攀登權力頂峰的道路。1993年,安南擔任主管維持和平行動助理秘書長;1994年改任副秘書長。
1997年,安南成為第七任聯合國秘書長。
就任秘書長后,安南提出的第一個主要倡議是他的改革計劃——“振興聯合國”。是時,正是冷戰結束的5年后,美國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給聯合國秘書長帶來了很大壓力,同時,世界也出現了很多新興力量、多邊組織或者非政府組織,聯合國的權力基礎發生萎縮,安南認為當世界已經發生改變,聯合國要想適應必須隨之而變。
“振興聯合國”計劃于1997年7月提交給會員國,此后一直繼續推行,其重點是改進連貫性和協調。他多次努力維持國際社會對非洲這個世界上處境最為不利的區域的承諾,包括在1998年4月向安全理事會提出關于“非洲境內沖突起因和促進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
安南是位經驗豐富的外交家,懂英語、法語和幾種非洲語言。他講話溫和,性格直率,待人坦誠,頭腦冷靜,富有幽默感。與他共事過的聯合國官員說,安南待人彬彬有禮,體貼周到,總是給人很親切的感覺。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他總是非常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穿著考究,一絲不茍。他最喜歡的服裝是意大利經典男裝品牌Brioni。對此,美國男性雜志《紳士》2004年曾將他評為“全世界最會穿衣服的男性”之一。
安南任秘書長的10年,也是聯合國維和部隊最為繁忙的10年,安南也成為歷任秘書長中出訪戰亂地區最多的一位。無論是巴以沖突、非洲戰亂、阿富汗危機、敘利亞內戰,到處可見他與團隊斡旋的影子。
尤其是在1998年,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因伊拉克拒絕同聯合國武器核查員合作而準備對伊大打出手前夕,安南表現出了高超的外交才能和勇氣。他親赴巴格達,與薩達姆一起抽雪茄,說服薩達姆與美英達成協議,至少在半年多的時間里避免了一場轟炸。
他還設法提高婦女在秘書處的地位,并與對聯合國的能力有所補益的民間組織、私營部門和其他非國家行動者建立更密切的伙伴關系。
在安南的努力下,聯合國的聲譽空前提升。2001年,安南和聯合國一起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并在當年連任,達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頂峰。
2003年,美國發動的先發制人的戰爭違反了《聯合國憲章》,讓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面臨空前挑戰。當第一批炸彈落向巴格達時,安南對安理會說:“無論對聯合國還是國際社會來說,今天都是一個悲哀的日子。”

安南離去后,聯合國尊稱其為“一位偉人、一位領導者、一位有遠見的人。”
2004年,安南與美國的關系因伊拉克問題急轉直下。
在安南任期內最后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及“任內最糟糕的三個時刻是什么”時,安南表示,最糟糕的時刻就是聯合國作為一個組織未能阻止伊拉克戰爭的爆發,不過,當時自己已竭盡全力。此外,就屬“石油換食品”計劃和2003年聯合國在巴格達的駐伊拉克總部被炸事件。
作為一個來自非洲的秘書長,讓安南失望的也許還有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在全球化趨勢中日益被邊緣化。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遠遠沒有達到聯合國的要求。
中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安南曾七次訪華。在擔任聯合國秘書長期間,安南在中國民眾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安南對于中國的發展也給予了正面的評價。
然而,對于自己任職秘書長期間未能完成聯合國的改革,他也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安南曾說:“(聯合國)缺乏解決方法,我們的有些決議并不是強制性的,所以有些強大的政府會選擇是遵從還是不遵從。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確是一個‘空談俱樂部,但同時我也告訴人們會談和會議并不總是沒用。”
《華盛頓郵報》曾評價安南:“一個非常鎮靜的人,一個幾乎從不會提高嗓音的人,一個從來不會發怒或者失去耐心的人,人們最多能從他連續不斷的搓手和眼睛猛烈的顫動中,感覺到他內心的焦慮。”也有人說安南性格不夠堅強,過于息事寧人,是個受氣包。對此,安南的回應是,我不相信一個人靠敲桌子或大喊大叫能表現出堅強。
2018年11月30日,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逝世,老布什出生于1924年6月12日,享年94歲,是美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總統。四年任期內,他帶領美國直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帶領美國打贏海灣戰爭,讓美國重建自信,但是美國也從此深度卷入阿拉伯世界的糾葛,開啟了此后持續二十多年反恐沖突的序幕。
2018年4月17日,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去世,享年92歲。老布什與芭芭拉結發73載,是美國歷史上婚齡最長的總統夫婦,芭芭拉也被稱為“美國的祖母”,生前致力于掃盲教育,為提高全美識字率作出巨大貢獻。
2018年3月30日,陳香梅因病醫治無效,在華盛頓家中逝世,終年93歲。陳香梅早期在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工作,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后來成為中國空軍美籍志愿大隊的指揮官陳納德的太太,二戰后一直活躍在美國政壇,是世界著名華人華僑領袖、社會活動家,曾擔任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
2018年8月25日,美國共和黨大佬約翰·麥凱恩因惡性膠質母細胞瘤病逝,享年81歲。麥凱恩是將門之后,曾在美國國會任職35年、擔任6屆參議員、兩度參選總統,以“政治獨立”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