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世界各國的多元文化逐步進入我國普通民眾的認知視野,也給我國中文教學工作的組織實施造成深刻影響和沖擊。本文針對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中文教學問題與策略,擇取兩個方面展開簡要分析。
新時代,我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類型多樣的文化形態相互交流、相互碰撞,逐步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的發展特征之一。與此同時,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也是世界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重要表現。從現階段我國高校中文教學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角度分析,想要全面且充分地解決教學活動組織開展過程中面對的具體問題,人們應當積極主動地運用多元化視角針對現有問題展開分析,并且基于多元文化視角制定和落實解決現有中文教學問題的實踐策略。
一、多元文化視角下中文教學的現存問題
(一)現有的教學模式存在單一化特征
由于教學工作實踐主體本身具備的專有化屬性,高校的中文教學工作長期遭遇傳統教學工作模式和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在中國教育的實踐發展環境中,相較英語或其他種類的第二外語學科,其教學模式創新通常會遭遇更多阻力,需要引起相關領域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關注。
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高校中文教學實踐長期沿用以教材文本呈現的知識內容作為教學素材,以中文教學任課教師作為主導角色的教學模式。但是,現階段,我國高校在校學生展現出多樣化的個性特征,具有很大的創新性學習體驗需求。二者存在明顯沖突,嚴重影響高校中文教學整體效果。在這一實踐背景下,高校可以運用現代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來開展中文教學工作。這對于切實轉變中文教學的課堂實踐思路,轉變實際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關系,保障學生在中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有的教學內容亟待優化更新
受教學工作指導思想因素和歷史性因素的共同影響,現階段,我國高校在實際組織開展中文教學活動時依然沿用傳統的教材文本,導致教學內容長期存在陳舊性和局限性,不能充分迎合多元文化背景下中文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嚴重影響實際教學效果。
(三)現有的教學目標設定存在脫離實際的問題
高校組織開展本科培養層次的中文教學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和提升在校學生的語言文字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但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作用下,部分高校在實際開展中文教學工作時尚未實現對寫作技能教學培養工作重要地位的充分關注,造成學生在中文教學中無法有效提升自身語言文學應用能力。
二、多元文化視角下中文教學的改進對策
(一)增強中文教學的時代性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要結合多元文化背景下中文教學內容發生的具體變化,定期開展教材內容的調整、更新、優化工作,提升教材編寫的科學性,提升實際教學效果。同時,高校應當結合中文教學的實際需求,持續優化中文教材文本結構,提升教材內容體系和編寫呈現模式的時代貼合性。
當前,高校應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和社會熱點問題,持續深化中文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增強中文教學的時代性。多元的文化交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這種背景下,中文教學的多元化改革顯得更加必要。高校要合理調整中文教學目標,強化中文教學在高校的地位,將培養學生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二)提升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
高校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加強學生寫作訓練,大力提升學生的練筆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社會熱點展開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高校應該將語文教學納入期末考核,從而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認知度和重視度。另外,教師要科學組織和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開展寫作和練筆訓練。
(三)創新教學模式,合理運用多媒體設備
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長期以來,人們雖然關注中文教學模式的改變,卻難以真正落實。其主要原因是社會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在中文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整體地位,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開展課堂集體討論和辯論,使得學生關注社會問題,重視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切實提高中文教學效果,高校應當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設備,逐步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對中文教學活動效能獲取的限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中文教學的主動性,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確保實踐教學工作能夠獲取較好的效果。
三、結語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文教學面臨諸多問題,本文從多元文化視角分析了中文教學的現存問題,并提出了中文教學的改進策略,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因此,高校要從多元文化視角分析中文教學存在的各類問題,制定合適的優化方法,從而確保中文教學工作順利發展,最終達到理想效果。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安順市分校)
作者簡介:毛志宏(1982-),女,貴州安順人,講師,研究方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