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火文 曹文超 王香廷
摘 要:以某重卡的的整車舒適性調校為研究對象,明確調校過程中調校車狀態、試驗場地、調校人員、調校流程等要求,總結提煉出評價項目和評分標準,指導調校結果的驗收,為后續車型的開發提供指導。
關鍵詞:實際道路;舒適性調校;調校流程;評價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4.025
1 簡介
提高駕駛員的乘坐舒適性,從而減輕駕駛員的疲勞強度,不僅可以保證駕駛員身體健康,對確保行車安全也具有重要意義[1]。傳統新車型舒適性設計方法是先完成新車型的開發與設計,搭建試驗樣車,然后對樣車按照GB/T 6323—20141[2]進行道路試驗,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擬合處理,并進行性能計分評價。一旦性能不能滿足要求,需要設計工程師根據經驗重新調整設計參數,重新搭建樣車并組織試驗。這種方式費時費力,無法滿足現代汽車產品開發需求。底盤調校工作基于對車輛性能的主觀評價,包括前期競品車性能分析、目標設定以及后期實車調試工作等[3]。作為一種先進的開發手段,該工作已經在乘用車生產企業普遍應用。目前國內汽車廠商底盤調校均在能力建設階段,主要依托國外設計公司完成這項工作,尚未形成自主研發能力[4]。本文主要以某重卡整車舒適性調校為研究對象,介紹重卡舒適性調校的流程和評價方法。
2 舒適性調校流程
2.1 調校車的的技術參數
需要對調校車型底盤和駕駛室力學元件參數進行確認,調校專家根據提供的力學元件參數初步設定底盤和減振器阻尼力的范圍。
2.2 調校車狀態
(1)調校車所用零部件為技術狀態確認的零部件;(2)調校車為新車;(3)調校過程中駕駛室安裝滿載進行配載(總共3人),牽引車所配的掛車,載貨車和自卸車的貨箱均按照滿載進行配載;(4)所用的掛車應為新車。
2.3 試驗場地
調校過程需要在高速環道和綜合路上進行,包括工況如表1所示。
2.4 調校人員
(1)司機。需要一名對路試有經驗司機,能對車輛的舒適性進行主觀評價,指出舒適性方面的不足和評判調校過程中不同的舒適性體驗,在調校過程中試驗車所有試駕由同一司機完成。
(2)調校工程師。負責調校期間對車輛舒適性的主觀評價,制定減振器新的阻尼特性。
(3)調校工程師助手。調節閥系零件,用于試制新阻尼特性的減振器。
(4)操作工人。負責調校過程中減振器在試驗車輛上的拆裝。
2.5 原車路試感受體驗原車平順性
體驗在高環上不同速度段和綜合路面上的感受。
2.6 調校底盤減振器
(1)更換新狀態阻尼力的底盤減振器,如圖1和圖2所示。
(2)路試體驗、記錄及故障點識別。
(3)根據上一組底盤減振器的舒適性表現制定新的減振器阻尼特性,如圖3,4。
(4)樣品制作工程師根據新的阻尼力調整減振器的閥片組合制作新的減振器。
(5)給新做的減振器做示功檢測,和專家設定的阻尼值做對比,看是否符合要求,如圖5,6所示。
(6)更換新狀態減振器。
(7)再次路試體驗,如圖7,8。
(8)以上過程循環直至達到理想狀態。
2.7 調校駕駛室懸置減振器。
整體調校過程和調校底盤減振器相同,直至達到理想狀態,具體調校流程如圖9。
3 舒適性調校評價
3.1 術語和定義
垂直振動:沿汽車Z軸方向的直線振動;前后竄動:沿汽車X軸方向的直線振動;
橫向抖動:沿汽車Y軸方向的直線振動;俯仰振動:繞汽車Y軸的角振動;
側傾振動:繞汽車X軸的角振動。
3.2 評價項目
評價項目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總體狀態;橫向抖動;前后竄動;轉向;晃動;前傾/點頭;舒適性;駕駛室運動行程。評價完成之后繪制評價雷達圖,如圖10所示。
3.3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如表2所示。
4 結論
本文主要對基于實際道路的整車舒適性調校進行了闡述,對調校流程和調校評價方法了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基于實際道路的整車舒適性調校,是一種提升整車性能較有效的手段,從而縮短匹配周期;
(2)利用主觀評價可以識別性能問題及驗證調校效果,從客戶的角度去識別改進方向;
(3)本文中的舒適性調校流程和評價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用于汽車性能開發中,以保證汽車具有優異的性能表現。
參考文獻:
[1]徐中明,張志飛,賀巖松,藤岡健彥.重型卡車駕駛室乘坐舒適性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第15卷第17期2014年9月上半月.
[2]GB/T6323—2014.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S].
[3]孫福祿,朱建勝,趙壁凌等.某車型底盤調校樣件規格設定淺析[J].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13(10):12-14,22.
[4]李曉雨.某車型沖擊舒適性優化的底盤調校[J].汽車工程師,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