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技術進步和對數據的渴求如今甚至創造了一個硬件市場,可以專門用于追蹤員工的活動、健身甚至睡眠狀況,而這一切都以“效率”和“福利”的名義進行
又到年底發福利的時候了。如果老板送出的禮包里包含一個健康可穿戴設備,比如電子手環,這是和定期體檢一樣的福利嗎?
全世界的職場健康市場規模,已從2013年的407億美元增長到目前的逾500億美元。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買家不僅包括那些越來越重視健康、沒事的時候就走進健身房的人,也包括一些集團買家。這些大客戶會訂購一大批可穿戴設備,將其作為職場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40出頭正是不少職場人士壓力山大的時刻,不但在工作中要充當中堅力量,在家庭中還上有老下有小,這個群體的健康情況容易出現問題。IBM大型機技術經理丹·格特諾就在這個年齡段,他一直戴著公司發的健身手環。在過去10個月中,只要他在辦公桌前埋頭苦干兩個小時,手腕上就會有震動。那是健身手環給他發送的久坐提醒。接到提醒后,他會起身在辦公樓里走動一下,然后回來接著工作。
“我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坐在那里,我經常發現自己在辦公桌前一待就是整整一天?!备裉刂Z說,“能用這樣一個健身手環,看看我每天的步數,然后跟同事進行比較,可以激勵我和其他人都多活動一下?!?/p>
這種起身活動提醒看起來很貼心,對比一些連上廁所時間都被限制在15分鐘的“血汗工廠”,提醒員工定時起身運動的老板稱得上是“良心雇主”。在全世界范圍內,約有數百萬人像格特諾一樣,因為公司的福利項目而獲得了類似的健身可穿戴設備。
越來越多地關注員工健康也是不少公司的新趨勢,公司開始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員工多多活動,而不是在辦公桌前一動不動地坐一天。
傳統的方式是舉辦運動會或者各種競賽,用可穿戴運動設備則是最新的潮流:鼓勵人們把碎片化的時間用來運動。對公司來說,讓員工多運動是件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事,因為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定期運動可以改善記憶力、減輕壓力、提高效率和工作業績。而且,這種督促是雙贏,對雇員的好處也很明顯,他們會因此變得更加健康。
據估計,目前美國約有超過七成的公司為員工提供各種各樣的健康生活計劃,并將其作為整體福利政策的一部分,其中有8%的公司提供健身手環。
在宜家、巴克萊銀行和英國石油等公司,在過去兩年里通過健康項目為員工提供了數以萬計的手環等可穿戴健康設備。
職場采購的最新設備已經越來越炫酷,充滿科技感。新的可穿戴健康監視器利用人工智能不斷地分析佩戴這種儀器者的健康,并可發出早期預警。感應器除了可以記錄最大眾化的運動步數外,還能持續測量如血壓、心率、體溫等關鍵信息。有關數據被送到健康觀察團隊,由人工智能和醫務人員共同評估。有了不斷輸送的數據,健康分析也就越來越準。
從公司領到的免費健康可穿戴設備確實能夠提醒人們多運動,對健康有利??蓮牧硪粋€角度考量,如果一個人每天走多少步,活動軌跡是什么樣的,甚至每晚睡眠質量如何,是否熬夜等信息都被老板掌控的話,會不會給坐在辦公室的人一種淪為“包身工”的悲慘感覺。
絕大部分雇主推薦員工使用可穿戴健康設備的目的,是想要提高員工的健康水平。
然而,一個小小的手環是否會成為老板安排在身邊的“特洛伊木馬”呢?雖然在公司推出的健康計劃中,使用健身手環與否全憑員工自愿,但他們還是會鼓勵參與者將自己設備上的數據傳輸到公司維護的一套電腦系統中。由于雇主控制的系統要收集和分析很多敏感的個人信息,員工可能擔心這些信息的使用方式會跨越個人隱私的紅線。
在法務人士看來,如果有員工表現不好,而且經常無故缺勤,那么公司就很希望通過使用他們的健身手環收集的信息來尋找原因。比如,員工會解釋說他們沒去辦公室的原因是由于生病臥床不起,但雇主卻能通過健身手環的記錄看到他們那一天走了一萬多步。那么當員工與雇主發生糾紛時,健身數據可以用來作為不利于員工的證據。
還有很多雇主將健身數據與醫療保險掛鉤,為那些達到特定健身目標的員工提供優惠。比如,倘若員工達到每天的行走目標,便可在健康福利計劃中每年獲得現金獎勵。
但是健康數據的比較會對一些員工帶來不利影響。對于有些名列前茅的人來說,他們可能醉心于刷數據而影響了原本的工作。而且,競賽的形式雖然可以激起人們的好勝心而推動運動,卻對那些天生不喜歡運動的“技術宅”構成天然的歧視。比如,代表美國老年人利益的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認為,這種方法可能對那些因為年齡問題而導致活動能力降低的人群構成歧視。
在歐洲,數據保護法禁止老板以紀律處分為目的,利用這種方式收集員工數據。比如,在英國,雇主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讓員工知道他們被數據監控,同時必須將監控的內容和必要性告知員工。
在美國,通常需要獲得雇員同意才能收集、使用和披露其個人信息,除此之外,很少有跟監控員工有關的法規,因此通常要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雇主的行為是否越界。一般來說,員工應獲得反歧視法的保護,從而避免雇主強迫員工參與健康項目,或懲罰那些不參與這類項目的員工。
從這個角度看,相關的規定應該成為第一道防線,避免雇主通過可穿戴設備收集數據而進入侵犯隱私的“雷區”。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小說《1984》中構建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那里每個人都被嚴格監控。隨著技術的進步,小說的不少預言都逐漸成真而且甚有過之。比如監視和收集員工信息的,就包括提供可穿戴健康設備的雇主們。
這像是一場“職場軍備競賽”,現在企業監控員工的方式已經遠遠不限于上下班打卡。企業一直以來都有能力監控員工之間的電郵和電話通訊信息,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他們獲得了更多機會,可以通過前所未有的方式監控員工的一舉一動。技術的進步和對數據的渴求如今甚至創造了一個硬件市場,可以專門用于追蹤員工的活動、健身甚至睡眠狀況,而這一切都以“效率”和“福利”的名義進行。
健康數據就是這樣的例子。有市場研究公司預計,到2020年,僅美國的雇主就將在職場福利計劃中使用4400萬臺健康追蹤設備。
對于這種“健康潮”,員工會陷入兩難境地:戴上這些設備的話可能會讓公司抓到一些把柄;或者不戴,將公司發下來的健康手環扔在一邊,但公司里如果將健身作為團隊項目,那么置之不理的行為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評價——更何況那些穿戴設備提供的數據本身也有實用性,人們也想掌握自己的健康數據,只是不愿分享罷了。
從長期看,習慣也會有力地保護員工隱私。因為即使員工們愿意戴上公司發放的可穿戴健康設備,通過監控措施幫助他們提升健康水平,可這種新鮮感要不了多久就會消失殆盡。
舊金山社交媒體公司Buffer為公司員工提供健身追蹤器,幫助他們追蹤睡眠狀況。雖然該公司并不存儲或獲取任何數據,但還是鼓勵員工彼此分享信息,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的建議。但在最初的推廣期結束后,公司發現,員工的參與度陡然降低。
在員工看來,公司發放的可穿戴健康設備很實用,也很新潮,但有些像糖衣炮彈。他們想要的是:吃掉糖衣,扔掉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