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達++何莉++付光宇
有媒體曝光某女子通過微信朋友圈發送鏈接籌得善款卻挪作他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頒布實施為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募捐信息平臺”)的認定審查以及其他慈善行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法律依據。一年多來,以“醫療眾籌”為主要慈善方式的信息平臺快速發展的同時,申請人信息造假等問題也逐漸出現在公眾視野,下一步究竟該如何走,成為“醫療眾籌”亟待思考的一個問題。
既能助人也存質疑
點下確認支付,隨著一聲清脆的提示音,葉先生的兩百元善款已經通過募捐信息平臺向一位尿毒癥患者匯去。這樣的場景在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蓬勃發展的當下并不少見。
點開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籌款鏈接時不時出現,許多人對此習以為常,通過銀行匯款方式進行捐助似乎已經成為“過去時”。
家住北京的曹女士先前因孩子暫無北京戶口等原因無法通過社保報銷高昂治病費用而十分苦惱。同事向她推薦了醫療眾籌軟件,曹女士填寫了完整的信息并附上相關證明材料,在較短時間內籌集近26萬元善款,成功解了燃眉之急,孩子最終也得以康復。
“對于有特殊情況的人來說,這種方式確實幫了非常大的忙。”曹女士表達了對于愛心人士以及募捐信息平臺的感謝之情。
“孩子痊愈后,我獲得的善款還有剩余,我希望能夠把多余的善款退回去,可惜因為網絡捐贈的關系,現在沒有這樣的途徑?!?/p>
曹女士遇到的情況僅僅是“醫療眾籌”的一面。之前網絡曾曝出蘇州一男子夸大親屬病情獲取善款,這名男子聲稱母親左右胸均被查出乳腺癌,希望獲取30萬元為母親治病,并在兩天內通過網絡平臺籌得善款近2萬元。但其母親的主治醫師卻怒斥其敘述與病情不相符,稱其母親只有單側乳腺癌,且醫保報銷后僅花費6800元。還有媒體曝光某女子通過微信朋友圈發送鏈接籌得善款卻挪作他用……
本刊記者下載多個籌款平臺軟件進行測試,發現發布受助項目所需填寫的信息并不多,名為“綠色智能通道”的一項功能更是在本刊記者填入全部非真實信息后仍舊直接發布了籌款項目,客服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材料可以之后跟進添加。
本刊記者聯系到了一些自稱醫療系統“內部人士”的人員,他們表示,醫院病歷和帶簽名公章的診斷書他們都可以“弄來”,三甲醫院的也可以做,“無非是加錢”。
為了進一步了解網絡募捐信息平臺的審核機制,本刊記者以實驗身份繼續與某平臺客服人員進行溝通。
“需要你上傳病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如果你不是本人還需要提供戶口本頁照片來確定你和病人的親屬關系?!苯徽勚?,客服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我們的審核人員有一定的醫學知識,但主要還是以受助人上傳的診斷書為準。”
當本刊記者詢問如果籌款不夠、項目失敗怎么辦時,客服人員回應說,可以自行修改籌款目標金額,將金額調整到已籌得款項以下,就可以視作項目成功并提現。
“這個金額主要還是由求助方自行設定,我們會有相關的醫學專家提供參考意見,但只要不設定過高的求助金額,我們一般不進行干預。”
本刊記者在募捐信息平臺上點開一項個人求助項目,在項目下有這樣一行說明:該項目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真實性由信息發布者個人負責。
此項說明來源于民政部所發布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據了解,“醫療眾籌”被認定為個人求助行為,與公開募捐性質并不一樣。
但《規范》中也明確表示:個人為解決自己或者家庭困難,提出發布求助信息時,平臺應有序引導個人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對接,并加強審查甄別、設置救助上限、強化信息公開和使用反饋、做好風險防范提示和責任追溯。
本刊記者嘗試捐助數十元后試圖查詢該筆錢款的去向,募捐信息平臺方面告訴記者通過軟件可以查詢到具體的到賬和提現時間,但之后的具體使用情況,只能通過受助人自己的反饋來了解。
“求助對象的信息如果不能嚴格審查,那么就偏離了慈善的正軌,對于整個社會的‘慈善信心也是一種傷害?!敝心洗髮W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生導師董山民說。
董山民建議,相關的平臺可以在兩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提高進入門檻和申請難度,讓打算投機的人增加成本,把真正有需要的人挑選出來,因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不會害怕支付用于救助的成本。
二是建立施助人回報機制,在征得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建立施助人數據庫,還可以建立社會救助信用銀行,讓施助人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得到同樣的、甚至更大的幫助。
天津擊水律師事務所主任潘強表示,編造虛假信息在平臺上發布并獲取錢財的行為性質上無異于詐騙,而平臺如果因為審核不嚴而導致此類情況,雖不用擔負刑事責任,但須承擔一定民事責任。
“大家慷慨解囊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對平臺的信任,所以相關平臺有責任和義務加強審核工作,而不能隨意發布相關信息?!迸藦姀娬{,“慈善必須是本透明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