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芳文


翻開穿越火線電競團隊的員工簡歷:
賽事導演邵帥,擔任電視臺導演工作三年,從業電競3年;
品牌經理一凡,手機廠商多年品牌運營經驗,從業電競3年;
賽事經理本朝,原職業教師,從業電競5年;
與想象中不同的是,這些在電競行業頗有資歷的工作者,在來到這個行業之前,大多從事著與電競并沒有直接關聯的工作。然而,他們的共同點是,作為電競愛好者,在電子競技重新走出低谷的時候,他們選擇了義無反顧的進入,陪著穿越火線一起走向第一個十年。
37個小時沒睡,只為看到用戶的滿意
咚!
邵帥一翻身便撞上了身旁緊貼的轉播設備。來不及抱怨,巨大的疲憊感又重新襲來,淹沒了后背傳來的劇痛。這是近一個月來積累的結果。為了在CFGI中添加AR效果,賽事團隊的所有成員在不耽誤手頭工作的情況下,需要盡可能的抽出時間學習新增加的轉播設備。于是,熬夜加班成了常態。
“剛開始我們借了一些設備嘗試了一下,覺得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于是就上報采購這些設備。”
“這些設備應該造價不菲吧。”
“嗯,很貴,但老大的意思是砸鍋賣鐵也得買。其實都習慣了,從我15年到這個團隊里,只要能夠提升內容質量,每次都是硬著頭皮添置。我們不比電視臺差。”
邵帥的話將回憶拉到了2012年。那年,穿越火線職業聯賽CFPL正式開賽,成為了國內第一個電視臺級別的電競賽事。
“很多人對電視臺級別不太懂。”
“我這么說吧,除了上海、北京這些大的市級電視臺外,我們現在的設備,和其他電視臺基本持平,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他們。”
先進的設備吸引了不少專業科班出身的人,邵帥就是其中之一。在成為CF賽事導演之前,邵帥在電視臺工作了長達三年。
“為什么放棄原來待遇優厚的工作?”
“首先我是個老FPS玩家了,這兩年電競行業的發展也看在眼里。其次是,在那邊很多想法會受到限制,不能實現。”
“這邊呢?”
“你看看這些設備你就明白了。”邵帥手搭在身邊的一臺轉播設備上,得意地笑著。隨著更好的設備、更專業的人才的加入,穿越火線賽事質量一直在穩步提升。今年S7上大放異彩的AR技術,實際上在去年的CFGI中早已使用。為了達到理想的呈現效果,整個賽事團隊沒日沒夜地學習如何使用新設備,也就有了前面的一幕。
和傳統媒體的導演一樣,賽事導演也負責類似的工作,隱藏在賽事的背后,卻掌管著賽事的一切流程:包括轉播團隊的協調、呈現效果的設計以及把控,“日常的工作就是想著怎么能夠呈現更好的內容。”賽事的準備期是賽事導演們最繁忙的時候,熬夜工作是他們的常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籌備一場CF的賽事時,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忙到邵帥自己也忘了時間。比賽開始后被總導演問及時,才發現自己已經連續工作了37個小時。在賽事執行已經接近模塊化、程序化的當下,邵帥的話似乎有些令人難以相信。
“比如我們想用燈光做出某些效果,那我就得跑到燈光停留的那個位置上,看看燈光射到這兒時會不會影響觀賽體驗。”除了在現場跑來跑去,為了達到比賽時的零失誤,賽前的排練就必不可少。電競行業這兩年提速發展,賽事市場被迅速填充。然而,高投入、專業性的旗號之下,卻是比賽延遲開始、選手名字報錯等頻發的問題。邵帥說,這些錯誤絕對不會出現在CF的賽事中,零失誤一直是整個團隊的唯一標準。而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賽前一次次的排練。也許這是最笨的方法,但從結果看,這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一凡:當天下班是一種奢望
與一凡的溝通開始于晚上10點半,他剛剛下班,“這是最近最早的一次,也是少有的能在當天下班。”
盡管隨著穿越火線IP的不斷壯大,一凡的工作已經從負責所有產品的品牌營銷轉換成電競賽事的品牌營銷,但工作的節奏并沒有因為職責范圍的“縮小”而減慢。
“無論是端游還是手游,品牌營銷的直接效果就是增加游戲的營收,但穿越火線的所有賽事一直以免費為主,營銷效果的衡量就變成了用戶體驗。”從數字上看得見的營收轉換到難以捉摸的用戶體驗,一凡坦言,“并不容易。”
而且,作為目前穿越火線賽事的品牌營銷經理,一凡不僅負責賽事內容、直播、舞臺與呈現效果的包裝,也直接負責賽事的商業拓展。
“平時主要的工作還是思考如何能帶給用戶更好的賽事內容吧,不管是像社區、貼吧這些圍繞賽事自發衍生的內容,還是賽事本身。”一凡提到,隨著電競賽事整體規格的不斷提升,用戶的口味越來越“刁鉆”,一凡和他的同事們必須跟隨著用戶需求的轉變不斷調整賽事對外呈現的整體效果。
“沒有比賽的時候,除了盯內容,還要思考如何設計賽事,用什么效果之類的。”2016年,CFGI率先使用了今年S7上大放異彩的現實增強技術。這背后,離不開品牌經理的“好想法”。
隨著更多賽事出現在用戶的視野里,更激烈的競爭讓穿越火線賽事必須保持著較快的迭代速度,即發現的問題必須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即便可以依托騰訊強大的用研團隊,但內部與外部的競爭多少還是讓一凡有點“焦頭爛額”。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一凡提到的“并不容易”,因此在每場比賽的現場都能看見一凡也并不奇怪。
“我經常在賽場上看見你。”
“啊,設計完了自己要去現場盯啊。穿越火線賽事現在的迭代速度應該是很快的,但每次都有新的東西,也意味著每次都不能出差錯,得去現場盯。”
不同于賽事導演比賽開始后就可以進入相對放松的狀態,在比賽的過程中,一凡需要全程“盯著”比賽,協調諸多采訪以及其他工作。在TGC之前,一凡提到“這個周末飛成都,然后再飛西安。”和其他電競從業者一樣,沒有周末成為了他的生活常態。
好在事在人為,一凡和他的同事們以幾乎無休的代價換來了穿越火線的“實時迭代”。依托于每次賽后定性和定量的用戶調研結果,在下一次比賽中,穿越火線賽事的包裝、內容、直播系統等方面可以迅速完成調整。也正依托著“實時迭代”的優勢,穿越火線的賽事才能更好地貼近用戶,在市場的競爭中占得先機。
另一方面,在電競賽事尋求商業化突破的當下,穿越火線IP越來越大,旗下品類越來越多,賽事數量急速擴充。它無疑是商業合作市場上優質的合作伙伴。然而,一凡提到,在商業合作上,穿越火線卻一直有些“猶豫”。
“最重要的還是用戶體驗吧。”
一凡談到,廣告主想要的一直是更頻繁、更直接的曝光,“比如在屏幕中間出一個大的LOGO。”但過于頻繁的品牌推廣又勢必影響用戶的觀賽體驗。盡管擁有多年的經驗,但如何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往往不是穿越火線團隊單方面能夠決定的。好在穿越火線的IP足夠大,游戲營收足以支撐電競方面的運營。
盡管前一部分工作與賽事經理這個職位有重合的地方,但少有的,這些火線人選擇了“重復的事情做兩遍”,而不是三個和尚沒水喝。所以,我們在比賽的后臺,不光光能看到一凡,還能遇到本朝。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壓力更大
如果說一凡尚且可以借鑒之前的工作經驗,那么本朝算是一次“從零開始”的轉型。在進入穿越火線團隊之前,本朝是一名教師。但本朝成為一個電競人是偶然卻必然的。
2012年,身為游戲愛好者的本朝進入穿越火線項目組成為了一名游戲策劃。這是他的本意。一年后,因為崗位調動,本朝開始負責百城聯賽的的策劃監督,并于2014年接手CFPL。當本朝開始負責CFPL的賽事時,他第一次感到了壓力,壓力的來源則是CFPL的高起點。2012年,CFPL作為第一個電視臺級別的電競賽事出現,其背后不僅僅是強大的資金與設備的支持,還有被本朝稱為“黃金一代”的從業者們。
“最好的設備、最充裕的資金,像滕林季等當時最好的從業者都在這邊。CFPL既是他們的成就,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舞臺。做出了行業最前沿的賽事,才知道未來如何進步。”
如今,這些從業者帶著從穿越火線賽事得來的經驗任職在電競行業大大小小的機構里,作為電競行業的中堅力量推動著行業發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但如何讓CFPL百尺桿頭更進一步,本朝又一次體會到了壓力。在CFGI的嘗試上,本朝就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2016年,為了填補暑期的空白,CFGI開賽。穿越火線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大體上其實還比較順利,但是一個是選手的簽證問題,另一個則是選手的飲食問題。”盡管接受邀請的國外戰隊都有驚無險地過了簽證這一關,但中間的波折也讓本朝原本以為一個月已經夠用的觀念發生了改變,“那次之后,基本上都會提前兩三個月邀請,確保萬無一失。其實說到底,因為這些國外的隊伍在國內有不少粉絲,還是想讓玩家們看到想看的隊伍吧。”
“飲食發生了什么問題?”
“國外的隊伍其實吃不慣中國的食物。你給他們錢,他們人生地不熟的還不會買,而且還耽誤訓練時間。”為了讓選手們能夠安心訓練,這些平日里“掌管賽事生死”的經理們一個個化身“保姆”,像俱樂部的阿姨一樣,為國外選手們準備可口的食物。
作為主辦方,穿越火線項目組充分考慮選手衣食住行方面的做法實際上是不多見的,因為這無形中增加了許多成本。
“都是為了內容吧,只要能讓選手很舒適地比賽,發揮出最高水平,那這個事就得做,也值得做。”項目組貼心的做法不僅僅換來了更高質量的對抗,也間接帶動了海外穿越火線電競事業的發展。
今年春天,CFPL引入多支國外戰隊。有了CFGI的經驗,在項目組和國內俱樂部的幫助下,這些俱樂部很快適應了國內的生活,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競技水平并學習了很多國內成熟俱樂部的運作模式。來自巴西的Black Dragon更是首次擊敗國內最強戰隊SV,奪得了CFSI的冠軍。
“其實我不是很意外,因為巴西那邊穿越火線的電競氛圍一直很好。其實不光巴西,菲律賓和越南也一樣。”
穿越火線于國外播撒的電競種子,在本朝的細心呵護下終于生根發芽。
結語
邵帥還會在某個凌晨,睡在轉播設備的縫隙間;一凡每天還是會給家人發“凌晨下班”的微信;本朝也還會繼續在玩家休假的時候奔波于各地。從來就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穿越火線賽事的進步與成功也源于這些電競人的一次次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