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斌
南京云錦的正式發端,約始于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作為一個獨立的絲織品種登上歷史舞臺。經南朝后近800年的積淀,在元明清時期發展到鼎盛,成為皇家御用品。南京云錦在1500多年的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吸取了各族人民織錦技藝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立風格和鮮明特色,由皇室、官府的專用品發展成大眾喜愛的商品。
清代康熙在南京專設江寧織造府,負責供應清皇家使用的云錦妝花系列織品和龍袍、補服等衣物,由于曹雪芹出身于江寧織造府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因此,在《紅樓夢》里,對于南京云錦類的衣料,服裝的品種質地,配色和花紋圖案,以及表達的審美藝術情趣、價值,都描寫得十分詳實。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沒有南京云錦就沒有《紅樓夢》。因為,沒有手工織造的南京云錦,就沒有江寧織造,當然也就不可能有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
曹雪芹少年時期生活在豪華的織造世家,他對絲織物的服料名稱、上層社會中不同身份人物的服飾、佩帶,是極為熟悉的,他忠實而詳盡地記錄了下來,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極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下了不少以云錦為服飾或實用物的名稱,如:縷金百蝶穿花大紅云鍛窄肩襖;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水紅妝緞狐嵌褶子;大紅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金錢蟒大坐褥等。
這些織物屬“妝花”類,有的屬“織金”類,有的屬“二色庫錦”。在服飾方面,曹雪芹還寫了罕見的“鳧靨裘”和用孔雀毛捻成線跟金線一起織成的“孔雀裘”。在《紅樓夢》中,當雀金呢(即孔雀裘)被火迸了一個洞后,曹雪芹曾寫道:“外面的織補匠、能干的裁縫、繡匠并做女工的問了都不認得這是什么,都不敢攬。”后來還是寶玉房中的晴雯,用了家里的孔雀金線織補而成,曹雪芹對織物常識方面的理解,由此可見一斑。
妝緞中織有龍蟒紋的,又稱蟒緞。據《關于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載,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內務府奏折中,便有上用滿地風云龍緞、大立蟒緞、妝緞等名目。
《紅樓夢》中多處提到蟒緞,如寶玉身著“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北靜王穿“江崖海水五爪坐龍百蟒袍”,賈母的屋內陳設有金錢蟒緞靠墊、引枕和大條褥等套具。第五十六回中,江南甄府送給賈府的禮物中也有“上用的妝緞、蟒緞”,蟒緞是妝緞中織有龍蟒紋的一種,屬于高檔富貴的服飾用料,非普通人家所能享。
第十五回寫寶玉舉目見北靜王水溶時,水溶“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江牙海水:牙又作涯。龍袍、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彎曲線條稱水腳,水腳之上有波濤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江涯海水。除表示吉祥綿續以外,還寓有一統山河,萬世升平之意。坐龍:盤成圓形的龍紋統稱團龍,其中頭部在上者稱升龍,頭部朝下者稱降龍。頭部呈正面者稱正龍,頭部呈側面者稱坐龍。蟒袍:又名花良,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關于龍蟒區別,歷來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之說。《紅樓夢》中多處提到蟒緞,蟒緞是云錦妝緞中織蟒紋的品種。第三回中寫王夫人耳房內“正面設著大紅金錢蟒靠背,石青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金錢蟒是織有小團龍紋樣的蟒緞,也是蟒緞品種中的一種。從賈寶玉、襲人等人的穿著,可以看出清代普遍使用南京云錦。
《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初進賈府,第一次見到賈寶玉時,他剛從廟里還愿回來,身上“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妝花絲絨)排穗褂”。回家后,換下禮服,穿一套家居服,“銀紅灑花半身大襖……下面半露松花色灑花錦褲腿”。寶玉外出的禮服是“妝金”百蝶穿花大紅袍,外罩石青色八團花“妝彩”的漳緞(緞地八彩色立絨)馬褂。云錦衣料,“妝彩”、“妝金”華貴絢麗,高貴的暖色(大紅)與莊重的冷色(石青)相配亦是符合現代互補的原理與高低明度和諧的配色規則。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敘述襲人的哥哥來說母親生病,想接襲人回家看看,襲人是賈府重要丫鬟之一。襲人“穿著桃紅百花緙絲銀鼠襖子,蔥綠盤金彩銹錦裙,外面穿著青緞灰鼠褂,”“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賞的”。襲人平時穿什么衣服呢?《紅樓夢》二十六回,寫賈蕓看見襲人“穿著銀紅襖子青緞背心,白綾細褶裙”。說明襲人的外出禮服的質料和盤金(妝金)全部不是她的身份穿的,是太太賞的。從賈寶玉與襲人的穿著,也可看出清代普遍使用南京云錦的真實寫照。
第四十九回寫史湘云里頭穿著一件半舊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彩繡花窄小繡掩襟銀鼠短襖,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紅裝緞狐肷褶子。裝緞:亦作妝緞,即妝花緞,是云錦中最華麗最具代表性之傳統品種。妝緞是元明清以來宮廷專用絲織品,在當時是“上用緞匹”的一種,也稱為云錦。
《紅樓夢》中還直接寫到“上用”織物之事。五十六回中寫道:“只見林之孝家的進來回說:`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進宮朝賀,此刻先遣人來送禮請安。說著便將禮單送上來。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的妝緞蟒緞十二匹,上用各色寧綢十二匹,上用京綢十二匹,上用緞十二匹,上用紗十二匹,上用各色綢緞四十匹。”曹家歷任江寧織造近60年,故曹雪芹對上用錦緞極為熟悉。
此外,《紅樓夢》中還多處寫到“卍字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寫道:“說著,引人進入房內,只見這幾間房內收拾的與別處不同,競分不出間隔來的。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或‘流云百幅,或‘歲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錦,或博古,或卍福卍壽。”第十九回寫茗煙按著一個女孩子,也干那警幻所訓之事,被寶玉撞見,茗煙忙跪求不迭。寶玉因問:“名字叫什么?”茗煙大笑道:“若說出名字來話長,真真新鮮奇文,竟是寫不出來的,據他說,他母親養他的時節做了夢,夢見得了一匹錦,上面是五色富貴不斷頭卍字的花樣,所以他的名字叫卍兒。”按“卍”字,乃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征。字在梵文中作Sriatsa(室利磋),意為“吉祥之所集”。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制定此字讀為“萬”。“卍”傳入我國,作為一種圖案花紋,在建筑業、絲織業中被歷代藝人所廣泛采用。現在南京云錦研究所,尚保存有“江寧織造局制”石青色底不斷頭卍字花紋的“織金錦”。江南織造之制,自明景泰初已盛行,后旋罷旋復,終明之世。清軍攻下南京后,于康熙二年以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為首任江寧織造。這就是說卍字花紋的“織金錦”在曹家主持的江寧織造局以前就有了,想必江寧織造局亦沿織下來。曹雪芹從小生長在江寧織造局的生活圈子里,耳濡目染,而后將“卍”字“隨筆成趣”,寫入《紅樓夢》中是不奇怪的。
紗羅是一種質地輕薄、組織稀疏的絲綢織品,“方孔曰紗,椒孔曰羅”,古人常以“蟬翼”、“輕煙”來比擬輕薄柔軟的的紗羅,《紅樓夢》第四十回中賈母稱紗羅為“軟煙羅”、“霞影紗”。賈母介紹織物“軟煙羅”時說:“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那銀紅的又叫做霞影紗,如今上用的庫紗,也沒有這樣軟厚輕密的了。”第四十回寫道:賈母因見(瀟湘館)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后來就不翠了。這個院子里頭又沒有桃杏樹,這竹子也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鳳姐兒忙道:“昨兒我開庫房,看見大板箱里還有好些銀紅蟬翼紗,也有各樣折枝花樣的,也有流云福花樣的,也有百蝶穿花花樣的,顏色又鮮,紗又輕軟,我竟沒有見過這樣的。”南京云錦研究所20多年前就曾復制過著名的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素紗衣”和北京十三陵出土的明代“孔雀羽妝花紗龍袍料”,“素紗衣”薄如蟬翼、輕柔透亮,重量僅49.5克,“孔雀羽妝花紗龍袍料”花底透薄,金碧輝煌、大氣磅礴,代表了中國古代絲織工藝的高超水平。這些名貴的云錦紗羅品種,也只有在曹雪芹的筆下才能描述得如此傳神和地道。曹雪芹出生并經歷了這樣一個特殊的貴族官僚家庭——江寧織造世家,他耳濡目染的是傳統的民族文化、吉祥文化、皇室文化,這些文化積淀成為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深厚基礎,成為孕育曹雪芹和《紅樓夢》的直接土壤。
(責任編輯:劉躍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