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燾
【摘 要】本文對新鋼公司物流進行了剖析,圍繞如何推動物流現代化,從開發物流信息決策網、建立專業化、規?;?、集約化物流網絡、提升廠內鐵路運輸能力和實施一體化供應鏈戰略進行了理論探討。
【關鍵詞】鐵路運輸;物流;運輸組織;現代化
隨著同質化競爭和微利時代的到來,鋼鐵行業長期以來“重生產、輕流通”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當前,國內鋼鐵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被稱為“第三利潤”的物流,通過開展物流現代化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對于身處內陸、物流條件先天不足的新鋼公司來說,如何建立一體化的現代物流,不僅是公司降本增效的需要,更是公司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公司董事長熊小星曾算過一筆帳:公司當前的噸鋼物流成本比區域內同行高出200元,如果按年產鋼1000萬噸規模計算,新鋼僅物流成本一年就比同行大數高出20億元。公司物流成本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產工藝布局不合理,原材料、生產、產品銷售不能順利對接,生產工藝鏈要依靠運輸來銜接;二是原材料和半成品流通環節多,有的原材料往往汽車裝運進廠,落地后再由鐵路裝運,產生二次或二次以上的重復運輸;三是外部物流環境先天不足,受地理環境影響,公司外部物流工具命系鐵路一線;四是公司是由幾家企業合并成立的,具有“廠中廠”和“廠外廠”的特點,內部物流復雜,廠內物流量大。如果說公司要整合外部物流具有較大困難的話,那么優化廠內物流則有不少的空間。公司經過三輪技改后,廠內物序雖有一定的改善,但原燃料、備品備件等進廠后發生運輸逆流,重復運輸的現象依然存在,廠內運輸量和規模同等的同行相比依然偏高,物流組織不合理、物流成本高的現象由此可見一斑。為此,廠內物流要以高爐生產為主導,推動廠內物流一體化,做到用最少的投入發揮最大的運輸效益。
從上圖可以看出,新鋼公司物流運輸量中廠內倒運量占1/4,超出同行40℅,進一步說明我廠廠內物流工序復雜,生產工藝布局不合理。
解決辦法是:
(1)開發物流信息決策網,使物流信息流暢通無阻
由于公司生產涉及面廣,原燃料的采購、運輸、倉儲、裝卸環環相扣,如果不能準確地掌握物流信息,就不能很好地進行決策,不能有效地、低成本地運用相關資源。因此,開發物流信息網,實現信息化管理,構建卓越的物流管理網勢在必行。如果研制開發一套以高爐生產為主導的運輸管理系統,就能系統地將生產計劃、原材料需求計劃、運輸機械安排計劃,卸車機械及勞力計劃通過網絡聯系在一起,通過高爐生產計劃確定原材料需求并及時通知供應商,把高爐需要的原材料利用“一站式”運輸到位,同時該系統還要具備隨時監測在途運輸貨物動態,根據貨物運輸的動態信息,做好廠內運輸及卸車組織安排,使企業由管理優勢轉為成本優勢。
(2)以公司為依托,促使物流服務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公司物流運輸是六分鐵路,四分公路運輸。公路運輸主要是負責廠內轉運和部分原材料進廠及產成品出廠。由于公路運輸具有“小而不全”的特點,相關單位往往要依靠第三方來完成任務,進而使公司公路運輸存在“多而不全”的情況,從而產生運載效率低下,運輸成本偏高的局面。要使公司公路運輸完全向物流融合,必須對企業經營形式和經營規模進行調整。從公路運輸的實際情況來看,汽運公司在運輸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在長期的運輸業務中,具有管理運輸業務的寶貴經驗,但在自身物質條件上跟不上公司生產發展的要求。因此,一是,要向專業化運輸發展,以運輸的專業化、高效化、規?;谌胛锪?;二是,以運輸為基礎,向多元化服務轉變,通過兼并和強強聯合,組建大型的物流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采取聯合投資或共同參股的辦法,組建相應的運輸股份合作制公司或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實行資產的聯合,建立按股分紅或按資產分利的正當利益機制,從而使各成員單位拋棄自我封閉的觀念,在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進行組合,發揮群體經營的優勢,共同組建社會化運輸。
(3)提升廠內鐵路運輸能力,實現牽引大型化和管理信息化
公司廠內物流主要集中在鐵路運輸上,在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實現運輸生產牽引大型化、裝載重型化、運輸管理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關鍵之舉。與此同時,搭建運輸信息平臺,加強運輸組織的預見性,也能準確掌握物流信息,降低運輸生產成本。大物流時代的運輸組織,要實現運輸快捷高效首先要實現運輸信息暢通,只有運輸信息通暢才能使運輸組織具有預見性和針對性。目前,新鋼公司鐵路運輸信息傳遞工具主要是電話,要了解后續進廠的物流信息主要靠打電話詢問,遇對方說不知道就斷了信息來源,造成公司調度指揮系統對新余站待進廠以及新余站以遠待進廠貨物信息不暢,新余站對公司待出廠貨車信息也不知情,雙方運輸組織都缺乏預見性。在公司進入快速發展的今天,鐵路進廠量還會進一步攀升,廠內運輸作業節奏還會進一步加快,運輸信息傳遞將會進一步頻繁,用電話傳遞運輸信息的方式不可能適應公司的發展要求,因此要綜合各方運輸信息只需在公司與新余站之間建立路企運輸信息網,實現運輸信息資源共享,共同加強運輸組織的預見性,使公司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進廠到達的運輸信息,提前做好卸車作業的各項準備工作,新余站也可以根據公司出廠的去向提前安排好出站開行列車,共同提高運輸作業效率,同時不僅信息傳輸速度快,而且可防止或減少運輸信息出現差錯,確保鐵路運輸高效化。
(4)以產品銷售為龍頭,開行直達列車出廠
把出廠的產品組成直達列車,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舉措。根據新鋼公司的特點,一是,要在產品制造上階段性單一品種組織生產。中厚板裝車始終是金三角生產區的首要難點,受庫房場地小和產品規格、性能品種多的困擾,中板產品軋制后無法同規格、性能、品種集中分類堆放,從而導致中厚板產品難以按計劃裝車,出現有計劃、無 計劃混裝夾花裝車的現象,致使以車代庫現象嚴重存在,致使物流成本上升。為此,解決中板厚裝車難的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抓起:一是,擴大庫房、實行同類規格的產品集中堆放;二是,嚴格按銷售計劃組織生產,按裝車計劃組織裝車;三是,裝車順序要堅持專列 普列 無計劃的裝車原則,無計劃裝車量原則上不超一批15輛,盡量減少待發車。二是,要在庫存結構上實現產品信息共享。按照市場營銷理論分析,市場需求成為生產導向,而作為營銷商來說,一方面把市場需求信息反饋給生產部門,另一方面則把生產庫存產品信息投放市場吸引市場目光。因此,建議公司成立一個庫存結構信息風,在公司內部的生產決策層——銷售部門——生產部門——管理協調部門進行產品信息共享,它的優勢在于:一是,各個管理部門對產品庫存情況心中有數,減少滯銷產品占庫;二是,裝車計劃根據庫存結構,庫存數量合理下達,防止出現有計劃無產品有產品無計劃裝車的情況發生;三是,有利于銷售部門一邊用市場需要指導生產,一邊以庫有產品開拓市場,防止產品漲庫現象的發生;三是,產品發送上實現直達組織出廠。公司現有的鐵路運輸發展滯后于生產規模的擴大發展,已成為公司生產發展的“掣肘”,如何解決運輸的瓶頸問題,除加快運輸設施的發展改造外,加速車流周轉,確保線路暢通是唯一的出路。因此說,產品發送組織直達專列出廠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運輸暢通,如何組織好產品直達出廠?需要的是各部門通力協作,一是專列計劃傾向于品種、性能單一的產品,中板產品為作補充;二鐵路運輸部門對專列裝車及發送優行;三是專列裝車必須體現優先,集中裝車的原則,杜絕夾花裝車和用待發車頂替專列,真正實現專列直達出廠,以運輸暢通確保物流暢通,進而降低物流成本。
【參考文獻】
[1]趙礦英.馮俊杰.《鐵路行車組織與管理》.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12.
[2]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運輸部.《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運輸部行車調度崗位作業指導書》.2007.7.
[3]陳宜吉,吳育儉.《鐵路貨運組織》.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