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有光
摘 要:語文與數學、英語并稱為我國三大基礎學科,學生從小學開始便接受系統化的語文教育,可以足不出戶領略山川的秀美,感受歐美文化的熱情奔放。語文作為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始終。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僅記錄著人類文明的腳步,同時也是人們重要的交際工具。文章旨在探究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運用個性化教學對其進行完善,以便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實現最佳教學效果。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就我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而言,多數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存在重理論知識、輕閱讀練習的問題。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多數學校未設置相應的閱讀課程,學生多是課下或是課前熟悉課文時進行閱讀,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待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傳統的語文教學將學生禁錮在書本和課堂上,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部分院校開始重視閱讀教學[1]。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閱讀工具不再僅局限于書本,傳統的紙質書籍很多時候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教學目標不明確,多數教師并未正視閱讀教學,教學方法過于落后。教材滯后,教師只是根據教材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并未真正把握閱讀教學的意義,致使課堂效率低下,無法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價值。
二、個性化閱讀教學
個性化閱讀簡單地講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掌握情況、興趣點劃定其閱讀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其關注點也不盡相同,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便于學生選擇適宜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學習的樂趣,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
三、個性化閱讀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方面,正視閱讀教學。學校應組織教師進行再教育,以便其能認識到閱讀教學的意義。組織教師學習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內涵,以便其能準確把控該教學方法,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正確閱讀。每周設置專門的閱讀課程,引導學生進行專業閱讀練習[2]。開展閱讀練習前對學生進行再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語文閱讀的意義,以便重新煥發課堂生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另一方面,創新教學模式。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掌握情況及興趣點整合課外教材,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制訂科學的教學目標,便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像教師可以整理國外名著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文學魅力,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哈姆雷特》《泰戈爾詩選》,教師可以在課下多與學生進行溝通,準確掌握學生閱讀中的難點,及時為其答疑解惑,同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傳授其閱讀方法。此外,當前各種電子產品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教師也可以整合網上教材,設置班內閱讀網站,推送優秀文學作品,讓學生課下閱讀。另外,教師也可以就閱讀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網站上設置意見箱,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就學生的意見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教師也可以根據閱讀內容,組織學生采用情景再現的模式進行模擬教學,便于學生真正融入其中,感受到文章背后的深層含義。此外,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重燃其閱讀欲望,也可以讓其小組閱讀,便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正視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對學生進行再教育,讓學生了解閱讀學習的意義,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閱讀教學,打造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王 丹.探究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6, 26(26):136-137.
[2]楊 靜.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6, 36(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