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意 林麗玲 鄭婉玉


[摘要] 目的 探究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特點及危險因素。方法 隨機抽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該院87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觀察組)及50名同期來該院行健康體檢者(對照組)作為觀察對象,對其均實施聽力學檢測,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探究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特點及危險因素。 結果 ①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聽力測試、4.00 kHz、8.00 kHz測試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經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糖化血紅蛋白是導致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以高頻聽力損害為主,糖化血紅蛋白是導致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 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特點;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8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b)-0016-02
由于近些年人群飲食習慣及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糖尿病患病率呈現顯著增加趨勢,而其中大約95%患者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可對機體多個器官產生損害,如有數據顯示,大約有49.2%糖尿病患者存在聽力損害,而早期伴聽力損害的糖尿病患者常未出現自覺聽力障礙,所以,大部分患者病情易被忽視[1-2]。目前,關于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研究報道較少見,尤其是關于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報道。該院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7例患者及50名健康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特點及危險因素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87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觀察組)及50名同期來該院行健康體檢者(對照組)作為觀察對象。觀察組87例患者年齡為35~52(44.75±5.73)歲,男女分別為50名(57.47%)、37例(42.53%)。對照組50例體檢者年齡為36~51(44.69±5.62)歲,男女分別為26名(52.00%)、24名(48.00%)。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資料經對比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均于1個月以內發現患有糖尿病;②年齡超過20歲者;③臨床資料齊全者。
排除標準:①Ⅰ型糖尿病患者;②存在中耳疾病者;③存在噪聲接觸史、遺傳因素致聾史、顱腦外傷史及耳毒性藥物致聾史者;④合并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者;⑤精神異常、溝通障礙者;⑥資料不全或依從性欠佳者。
1.2? 方法
1.2.1? 聽力學檢測? 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及體檢者均實施聽力學檢測,具體方法為:選擇丹麥進口的純音測聽儀對所有受檢者實施純音測聽檢查,主要檢查0.25、0.50、1.00、2.00、4.00和8.00 kHz的聽閾情況。
1.2.2? 資料調查方法? 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及體檢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主要對觀察對象基本信息(性別、年齡等)及疾病信息(血壓、血脂、體質指數、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進行了解,結束后,整理所得資料,并進行相關統計。
1.3? 評估指標及評估標準
1.3.1? 評估指標? 探究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特點及危險因素。
1.3.2? 評估標準?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聽力損傷分級法及Beauchamp分級標準進行聽力減退判定,若語言頻率(0.25、0.50、1.00、2.00 kHz)范圍聽閾平均值超過25 dB及語言頻率(4.00、8.00 kHz)范圍聽閾平均值超過40 dB可判定為聽力減退。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筆因素分析選擇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及體檢者臨床特點
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聽力測試、4.00 kHz、8.00 kHz測試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因素分析
以是否存在聽力損害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體質指數、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血壓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糖化血紅蛋白是導致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已經屬于臨床常見慢性代謝性疾病,該病若未及時干預,可引發機體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聽力損害屬于常見并發癥之一,出現該并發癥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可導致機體微血管及神經出現病變,可損害內耳微循環以及聽覺神經,從而導致機體出現不同程度聽力下降,以耳鳴及眩暈癥狀為主[3]。目前,臨床還尚未完全明確糖尿病致聽力損害的發病機制,但部分研究顯示,該合并癥的發生可能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以及微血管病變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為控制病情進展及改善患者預后,有必要對糖尿病導致聽力損害的發病特點因素進行分析[4]。為探究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臨床特點危險因素,該研究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特點及危險因素進行探究,研究數據顯示,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脂、聽力測試、4.00、8.00 kHz測試結果存在顯著差異,這提示相比于健康體檢者,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會出現不同程度升高,且聽力損害的發生率更高,以高頻(4.00、8.00 kHz)聽力損害為主。同時,數據顯示,經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糖化血紅蛋白是導致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危險因素,該結果和大多研究保持一致,如陳雄等人[5]在研究中中亦對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其以63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及32例正常人為觀察對象,通過研究其發現,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純音測聽在高頻聽力范圍較對照組顯著增高,經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是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害的影響因素。分析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機體長期高血糖狀態可促進機體形成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促使血管內皮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耳蝸血管結構及功能損傷,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內耳動脈纖維化,進而導致管腔狹窄,最終導致機體出現聽力損害。
綜上所述,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以高頻聽力損害為主,糖化血紅蛋白是導致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 高海濤,曲雁,張勛,等.糖尿病聽力損害大鼠耳蝸組織糖基化終末產物受體表達及意義[J].山東醫藥,2018,58(12):30-32.
[2]? 白承父,劉文莉,帖麗麗,等.一氧化氮、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與糖尿病聽力損害患者血糖控制的關系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16(22):2221-2225.
[3]? 馮云,張永衛.2型糖尿病患者聽力損害的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5):97.
[4]? 薛燦,張曉惠.2型糖尿病與聽力損失[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5,23(4):310-312.
[5]? 陳雄,林碧,龔小花,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聽力損害的特點及危險因素[J].廣東醫學,2015(16):2523-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