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



[摘要]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及其圍生期護理效果。方法 資料抽取該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5例,予以圍生期護理,觀察組45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對兩組產后并發癥、新生兒預后情況、護理前后血糖值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不良反應率8.89%,低于對照組22.2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率11.11%,低于對照組24.44%,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GDM患者予以健康教育及其圍生期護理實施,能降低血糖水平、產后不良反應率,改善新生兒預后結局,值得推廣。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圍生期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b)-0118-02
妊娠期糖尿病(GDM)主要是指女性懷孕后出現血糖代謝異常性疾病,該類疾病常見于病理產科,臨床發病率約為3.5%[1]。當患者處于高血糖水平會引起孕產婦及其胎兒合并伴有多種并發癥,如早期流產、妊娠高血壓、胎兒巨大以及宮內發育不良等,均會危害到孕產婦、胎兒健康。同時,臨床對該類孕產婦血糖控制水平僅依靠藥物以及膳食,雖然控制效果明顯,但隨著孕周不斷增加,GDM孕產婦會承受內外界壓力及其自身情緒變化等因素影響,使自身血糖水平出現較大波動,并不能長期穩定理想血糖水平[2]。有研究表明,在予以患者圍產期護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能穩定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妊娠后不良反應,改善新生兒預后情況[3]。該文就GDM期間實施圍產期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臨床效果進行以下探究,分析2016年1月—2017年9月間該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抽取該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模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5例,觀察組45例,納入標準:該次試驗所有孕婦經診斷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臨床依從性高,能配合醫護人員;無精神異常、抑郁癥;經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自愿參與該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單胎妊娠。排除標準:合并伴有影響該次試驗疾病;高危妊娠者;言語、意識障礙者;一般資料不全者。對照組中年齡24~34歲,平均(28.5±2.1)歲,孕周34~40周,平均(37.2±1.7)周,觀察組中年齡21~35歲,平均(29.7±3.2)歲,孕周35~41周,平均(37.4±2.1)周,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圍產期護理,具體如下:①產前護理。多數患者生產前得知自身伴有妊娠期疾病,會擔心后期機體恢復不佳,同時會給家庭帶來一系列影響,會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產生,后期心理狀況異常會改變身體狀況,機體呈現免疫力下降情況,因此,及時予以患者護理措施干預,及時分享給患者恢復案例,能幫助患者重新樹立治療信心,后期配合臨床醫護人員做好相關檢查工作。②分娩期護理。多數狀況下,當孕婦處于分娩期狀況時,會出現大幅度身體改變,因此,及時對孕婦身體狀況做好檢測,防止患者出現血糖改變,若血糖水平較低時,應及時針對性予以支持治療,防止新生兒出現低血壓,同時分娩過程中及時監測胎心變化,一旦出現問題及時上報予以干預,降低不良結局。③產后護理及出院指導。產后應及時對產婦一般身體狀況做好相應監測,同時監測新生兒狀況,指導產婦正確喂養,出院時指導產婦嚴密監測血糖水平,一旦出現異常狀況,及時就診,避免血糖水平過低發生2型糖尿病影響健康。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健康宣教,具體如下:①運動教育。產婦糖尿病發生與患者自身缺乏相關運動聯系密切,因此,需針對相應檢查結果,并聯系實際狀況做好分析處理,同時制定相關運動方案,運動過程中主要項目以運動為主,改善患者身體狀況。②妊娠期糖尿病發生與患者飲食中糖分含量過高有一定聯系,因此,依據患者血糖水平嚴格制定相關飲食方案,計算出每日營養含量攝入量,同時將飲食與降糖藥物充分相應結合治療,以降低飲食后血糖水平過高,避免影響到后期恢復。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并對兩組新生兒預后狀況加以比較,包括窒息、巨大兒、低血糖、低血鈣。對兩組護理前后血糖值進行比較。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率8.89%,低于對照組22.22%,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預后結局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率11.11%,低于對照組24.44%,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護理前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GDM作為妊娠期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是指當患者處于妊娠期間糖代謝水平存在或潛在糖耐量減退現象,即妊娠后出現糖尿病癥狀。當患者處于妊娠階段時,患者自身雌激素、孕激素及其胎盤泌乳素等激素代謝異常,均與妊娠期間糖尿病生成聯系密切,引起孕產婦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后期出現胰島素抵抗現象,造成血糖水平升高[4]。當患者孕期出現血糖水平升高能對母體、胎兒及其體內代謝狀況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后期引發圍生期多種并發癥。
當機體一直處于高血糖狀態,會損害患者血管壁,引起微小血管管腔狹窄,外周阻力水平隨之增加,后期會引發高血壓等并發癥,嚴重狀況下甚至會發展為子癇前期、子癇等,對母嬰預后造成極大不利影響。同時,若患者長期持續處于高血糖水平時,會對胎兒肺泡II型細胞表面活性物質合成造成拮抗作用,對胎兒肺部發育成熟引起不良影響,會增加新生兒窒息事件發生[5]。同時,對胎兒預后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如巨大兒、低血糖、早產等一系列并發癥發生率增加。因此,孕期積極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對改善圍生期結局起著重要臨床意義。該文研究表明,予以患者圍產期護理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產婦妊娠結局,降低不良反應率,改善新生兒預后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對患者飲食及其運動等各個方面血糖影響情況進行分析,并及時針對性予以不同手段對孕婦進行指導,合理控制患者飲食,按照孕婦自身營養狀況規定每日攝入營養元素,實施少食多餐飲食原則,能有效降低飲食后出現血糖水平過高現象,同時餐后加以適當鍛煉,改善新陳代謝,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6]。該文研究表明,經過臨床一系列護理措施干預,患者血糖水平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圍生期護理干預孕婦臨床狀況,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結局,以降低臨床不良事件發生,改善母嬰結局[7]。
綜上所述,予以GDM患者實施圍產期護理聯合健康教育,一定程度降低血糖水平及其產后不良反應率,改善新生兒預后結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洋,鄒磊,任婷,等.妊娠期糖尿病營養干預的效果及對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9):1516-1518.
[2]? 葉敏,張愛霞,喬成平,等.一日病房管理實踐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干預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 37(2):222-226.
[3]? 葉朝,郭路.連續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的干預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9):780-782.
[4]? 胡艷粉,李領俠,張瑩,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并發癥及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143-150.
[5]? 史慧芳.優質護理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25(13):2019-2021.
[6]? 董建英,李磊,王自珍,等.妊娠期糖尿病產婦分娩的早產兒低血糖監測與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8(17):2060-2062.
[7]? 張志偉,趙文卓.維吾爾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控制血糖的效果[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11):187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