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馮振乾與1940年代西北現代詩歌的展開

2018-01-04 12:01:08賈東方
當代文壇 2018年6期

賈東方

摘要:在1940年代的西北現代詩歌運動中,詩人馮振乾在詩歌創作、理論探索、詩刊編輯、指導青年創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其詩作兼具沉郁、憂憤與悠遠、靜思之美,融合了新詩的戰斗性與審美性,呈現出較為獨特的詩歌風貌,且其注重對西北地區特有風情、民俗的發掘,抒寫了軍旅生涯的生命體驗與戰斗豪情,所創作的“新邊塞詩”應在1940年代詩歌史、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1940年代;西北地區;現代詩歌運動;馮振乾

1940年代,因戰爭時局的影響,伴隨著文化人士流亡遷徙的現象,文學中心也因之散落、轉移和重新聚合,并形成新的中心地帶。楊義先生曾提及,抗戰時期西北地區有三個文學中心城市值得研究、關注——西安、蘭州和烏魯木齊。①作為大后方重要城市的蘭州,吸引了不少東部流亡作家到此寓居②,如于賡虞、焦菊隱、李辰冬、易君左、顧頡剛、蕭軍、唐祈、沙蕾、陳敬容、馮振乾、牛漢等知名人士,朱古力、韓衛之、牛青萍、紅薇、琳書、李泊、閻棟材等流亡作家,還有本土作家楊文耕、夏羊、安汭、蒲之津等,都在此地積極推動著西北地區文藝事業的開展。就筆者對于這一時期西北地區的《甘肅民國日報》《西北日報》《和平日報蘭州版》《蘭州日報》《現代評壇》等重要文藝報刊的梳理情況來看,開展時間較早、持續時間最長、成就最為明顯的,正是西北文化人士所傾力的現代詩歌運動。

目前,學界對于西北現代詩歌運動的研究興趣和關注的問題,更多地集中于對其時已有創作且其后來在文學史上也頗具分量的詩人個體,③但限于作品、史料的完整性及搜集、整理工作的繁雜,呈現其全貌還有待時日,本文嘗試著就馮振乾這位“文學史上的失蹤者”④與1940年代西北現代詩歌運動這一問題做一些初步的研究。詩人馮振乾是1940年代西北現代詩歌發展的重要推動者,自流亡、寓居西北后,他一直致力于改變西北詩歌的冷清寥落面貌,不僅積極進行詩歌理論、作品的創作,同時創辦詩歌刊物、大力提攜青年詩人,還約請各地知名詩人投稿,將西北詩歌的發展推進到全國的詩歌運動之中。馮振乾的詩歌創作,也兼具戰斗性與藝術性之美,并完成了詩歌走向西北之后的“新邊塞詩”發展趨向。

一 馮振乾與1940年代西北現代詩歌理論、批評

西北地區的現代詩歌,在1940年代以前,雖然有部分的本土作家如劉呈芝、高冠青(無名)、王棟(秋水)、李洽(白虹)、趙月霞(菊英)等人在進行創作,但所寫的主題多集中于描寫個人的情感及苦悶的心境,如“在清靜的夜里,/我撥動了枯寂的心弦,/將蒼涼悲調,/凜然的奏起;/把這幽凄的心音,/和怨慕的靈情,/飄送到遼漠的天空。/任這哀婉纏綿的音曲,/在輕裊的云影里飛飄,/在柔媚的月波中顫漾”,⑤或是“這殘日,我沉壓于苦寂煩亂中,/被失意,頹喪了天馬的奔馳!/人間缺乏的是同情與愛憐,/我無力,似囚獸靜待著屠夫的恤惜!”⑥

“五四”以后覺醒的西北青年,面對情感、理想、人生的困惑、迷茫,最青睞這些空靈傷感、孤獨哀凄的抒情短詩,正如李澤厚所云:“(‘五四之后的一代青年)在文學上,抒發胸懷而不成系統,傾吐心臆而尚未定形,散文或散文似的新詩便成了此代心魂的最佳的語言寓所。”⑦然而,他們的詩歌創作鮮少個性風格,且多以文壇的知名詩人為借鑒,主題也比較單一,“差不多每一篇東西,都寫有頹廢、抑郁、苦惱的字眼,更從那里可以聽到作者的太息聲音,或者竟是哭聲的。”⑧因此,1940年代以前的西北現代詩歌境況,基本上是寥落、乏善可陳的。

1937—1940年間,抗戰的烽火雖燒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占據地理優勢的西北地區卻很少直接遭遇大規模的戰爭,相對比較安全。因此,這一時期西北各地雖然也有不少詩人加入到時代洪流的歌唱之中,或表達對侵略者罪惡的憤怒,或歌贊戰士們英勇的精神,或號召全國民眾起來反抗,但情感的真實性方面還是欠缺不少,多流于跟風式的吶喊,而語言的粗糙、主題的單調、內容的空洞無力等藝術方面的缺陷,正是“具著死的決心/怕什么大炮坦克/沖鋒吧,同志!/努力吧,戰士!/碧血白骨/為最光榮的結果”⑨這一類口號式詩歌的致命缺陷。

在筆者看來,西北地區的現代詩歌運動真正在自覺意義上開展的標志性事件,是《現代評壇》雜志西遷蘭州以后,于1940年5月20日開辟的“西北青年詩歌專號”。這一時期,偌大的西北竟沒有一份詩歌刊物,西北地區詩歌工作者的陣容也較弱,沒有統一的組織,再加上報刊編者未曾協力推動,都是桎梏西北詩運不能熱烈展開的癥結所在。《現代評壇》的編者趙西,直言西北地區詩歌運動的冷落,要歸咎于本地報刊編者的輕視——只是把詩歌作為“一種點綴或應時性質”的東西來加以刊載。他希望通過這個專號,引起西北各刊物報紙對詩歌的重視,使西北的詩歌配合全國詩歌運動而蓬勃地發展起來。

隨后,馮振乾、安汭、夏濱等人圍繞著朗誦詩、街頭詩以及詩的大眾化、通俗化問題,紛紛撰文進行專題探討。馮振乾還創辦了西北地區的第一份詩歌專刊《草原》,目的在于“拋磚引玉”,充當一個將來蓬勃發展的西北詩壇的“馬前卒”;同時也呼吁“詩運展開在西北”,殷切希望西北的詩歌工作者攜起手來,“在沙漠中栽花”“堅忍地拓荒”,在荒漠的西北詩壇上培植起美麗的綠洲。《草原》詩刊在西北地區的影響不小,也吸納了沙蕾、陳敬容、張天授、穆天、谷風、安汭、蒲之津等人投稿,一時之間蔚為壯觀。可以說,馮振乾之于西北文壇的最重要意義并不僅僅在于他的詩歌創作及詩藝探索,更在于他對西北詩歌運動的大力倡導及引領推動。

馮振乾之于西北詩歌運動的第二次重大影響,是在1941—1942年。此時,詩歌的發展遇到了一個瓶頸,即宣傳性與藝術性的矛盾如何解決的問題。西北地區的詩壇因之顯得冷落、蕭條。有感于此,馮振乾熱忱自愿幫助《甘肅民國日報》的文藝副刊編輯“詩歌專頁”,并來函提供西北詩歌運動改革的相關建議,譬如增多詩歌刊量、排版的改革、稿費的提高、出詩歌專號、舉辦學生詩歌征文、編詩歌副刊等。馮振乾還積極向各地優秀詩人約稿,以杜運燮、李岳南、張天授、劉北汜、段豐野、林詠泉、牧丁、李滿紅等全國知名詩人的詩作來給西北青年提供可借鑒的范本。⑩

此外,馮振乾還發表了不少有關詩歌的理論文章,探索詩歌藝術問題,推動西北地區的詩歌運動。馮振乾撰文批評詩歌發展的弊病在于“感情的泛濫”,他既反對將詩歌當作“工具”的看法,也指斥“純性靈的個人主義詩歌”,他所企望詩歌發展的未來走向,是“對藝術性與宣傳性作精煉的調整”,最終“走向敘事詩、走向史詩、走向偉大的杰作!”11馮振乾、李荒、朱古力、紅薇、葉明等西北青年詩人也舉辦詩歌晚會,討論詩的格律、音韻、朗誦、正視現實、西北風格等相關問題,并形成了西北詩歌要走“民族主義文藝道路”的共識。在馮振乾及其他文化人士的推動之下,《甘肅民國日報》《西北日報》兩大報紙皆按期出刊“詩歌專頁”,冷落的西北詩壇,“行將蓬勃起來”。

馮振乾之于西北詩歌運動的第三次重要影響是在1946年左右。1945年抗戰結束以后,大量的西北流亡作家因種種原由又重返東部地區,這造成了西北詩歌運動再一次呈現荒涼冷清的局面。馮振乾再一次舉起“詩歌運動”的大旗,呼吁西北詩歌工作者“鼓起詩工作的熱情”,深入生活、熱烈學習、勤于創作,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在“詩的真與詩的美”的定律中,產生更結實而輝煌的作品,并爭取在更大的讀者群中發揮詩歌普遍的教化與推進社會的功能。

1946年前后,與馮振乾一同推動西北詩歌運動的,還有時任《和平日報》(蘭州版)副刊《筆陣》主編的“惡魔詩人”于賡虞,以及負責《西北日報》副刊《綠洲》的回族詩人沙蕾。所不同的是,沙蕾更青睞于雪萊的抒情詩學理念,著意于生命中的一景、一事、一感、一悟式的碎片,連綴拼接起來,構建完成一幅屬于自我的生命圖景。于賡虞則沉醉于異域文明的體驗與書寫,以及依靠教育者和編輯的雙重身份,以詩或藝術的方式,完成青年一代的教育與啟迪,并仰賴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藝復興”,實現“國家民族的重造”。這一次的詩歌運動余波,一直持續到1947年5月,最后以于賡虞返回河南老家、沙蕾沉溺人生享樂與浮世繁華、馮振乾悄然告別而結束。1947年以后的西北詩歌運動,最活躍的詩人變成了閻棟材、李泊、芭林、琳書以及西北師院附中“狼谷詩社”的盾子、波潮、劍南等人,詩人們呼吁最多的聲音變成了“人民文藝”“新現實主義”,預示著新的詩歌主潮的到來。

歷數上述種種,不難看出,馮振乾在西北詩歌運動的發展進程中可謂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其詩歌創作、理論探索與其他文學行為需要加以專門考察,同時,其在整個現代詩歌史、文學史上有何意義,也需要更深入的闡釋、研究。

二 融合1940年代兩大詩歌主潮的馮振乾詩歌

1940年代的西北詩壇,雖不像桂林、重慶、昆明等西南諸地那樣引人矚目,但也先后匯集了唐祈、沙蕾、陳敬容、牛漢、于賡虞、安汭、蒲之津、閻棟材、李泊等風格各異的詩人。整體上而言,西北地區詩人的流派特征并不明顯,更趨向于個體性、開放性、包容性。

從1940年代中國新詩地域版圖來看,馮振乾雖多在西安、蘭州、酒泉、隴南等地活躍,但他的詩友交往圈卻容納的不僅是同在西北的蘭州詩人陳敬容、沙蕾、朱古力、李荒,天水詩人牛漢、安汭、蒲之津,也有遠在昆明的劉北汜,成都的牧丁、蒂克、張天授,重慶的李岳南、林詠泉,桂林的方敬、杜運燮,以及城固的林笳、呂亮耕、王亞平等人。12作為西北地區最重要的詩人之一,馮振乾在進行詩歌創作時,沒有拘泥于某種固定的流派詩歌理念,而更傾向于在個體生命體驗基礎上的“綜合”,他的作品不僅見于《詩墾地》,也登載于星群出版社出版的《詩創造》。13'馮振乾其人其詩,不僅得到牛漢等“七月派”詩人的認可,也在陳敬容、方敬、杜運燮等“《中國新詩》派”詩人那里很受重視。

就馮振乾和“七月派”詩人的交往而言,最推重馮振乾的“七月派詩人”是牛漢。牛漢在他的回憶文章中曾經說:“他在重慶、桂林等地報刊發詩,意境比較深沉,比我寫得好……他是個真正的人,真正的詩人。”14一直到牛漢的晚年,馮振乾還是他念念不忘的對象,“這些年,早上醒來,好像奶奶、母親這些親人,也包括馮振乾都和我一塊兒醒來。”15另一位“七月派詩人”段豐野,也與馮振乾交往甚為密切,馮振乾在協編《甘肅民國日報》“詩歌專頁”及主編《草原》詩刊、《西北日報》“塞角”副刊時,曾多次向其約稿并加以刊載。

馮振乾和“七月詩人”牛漢、段豐野等人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血與火的煉獄”中成長起來的青年詩人馮振乾,在輾轉西北的旅程中,對中國大地的“殘敗”“凋敝”感同身受,對民族的“苦難”“悲哀”也痛徹于心,正如他所云:“太長的淪落的路,太多殘酷的見聞,使我抑卻了淚泉的潮涌,一切悲哀與苦痛的遭際,震撼不落淚珠,天大的憎恨與憤懣,也只有隨鮮血奔騰在胸膛。”16

在詩歌寫作中,馮振乾一再強調著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七月的時代”,“七月是新時代的/有真摯的愛/有共同的仇恨!/一個古老的民族/邁出災難的最后閘門/在自己的土地上/開始重作真正的主人/七月是斗爭的/血液,太陽,火光,交織的季節”17;同時,他也明確地宣告詩人的自我責任:“詩人是離不了現實的,并且是現實生活中最深入最清醒的一份子”,他應當“告訴人類要什么樣的生活,要如何的去生活,要怎樣的面對著眼前殘缺的生活。”181942年“詩人節”那一天,他既為“時代的詩人”屈原而“招魂”,也為“現在的詩人”而“企盼”——“歸來吧/你宗國的熱愛/你以偉大的忠貞/愛你的土地你的人民/為你的民族/你憂郁,呼喊/你狂熱的抗爭/你隱隱的控訴與吞泣……/偉大的詩人/民族的歌手/你的詩篇/是絢深的銀河/是時代的暴風雨/是照耀在詩史上的/黎明的紅日……”19

和牛漢、段豐野及同時期的“七月派”詩人一樣,詩人馮振乾在創作時反對冷淡地摹寫生活,主張在時代與民族的危難面前,將那強有力的精神、情感、血肉、審美趣味滲入客觀描寫的對象,擺脫抗戰初期那種簡單節奏與恣肆感情的詩歌藝術缺陷,從而共同開拓出現代新詩的一種雄渾、深沉的壯美境界。在馮振乾的詩作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那富于時代感的“血”與“火”的色彩,也能領會到他心中強烈的愛與憎的民族情感。

直面民族苦難的馮振乾,因抗戰烽火及民族危亡命運而燃燒起來了生命的炙熱火焰,詩人內在的情感也開始沸騰:“啊,讓我燒一杯濃醇的酒/痛飲,燃起我的青春/我要寫一篇如火的詩!”當他收到前方戰場寄來的浸染著戰士鮮血的信箋時,馮振乾沉重地贊嘆:“素箋里面的片片紅印……不是頰上的落瓣/不是一個紅色的吻/是壯士身上開的/自由的榴花/是大地災難的淚”。20面對一批批年輕生命的自我犧牲,馮振乾的眼淚“都被憤怒的心火燒干了,只余下滿眼的紅絲與火焰似的光彩。”21

關懷現實的馮振乾,心系民生疾苦,批判腐化生活,憎惡投機商人。他用他的筆,描繪著都市的“黑色線條”:欺罔、奉承、媚笑、荒唐、奸險、罪惡、暴發戶、狗腿子、肉感的神女、洋裝的闊少。他用他的筆,批判著都市中萎縮的人,“是久久放在屋里的花朵/缺乏陽光的憔悴的顏色/是過度的刺激與酒醉的/神經麻痹的/是沒有血球的/尸的顏色”。22他用他的筆痛斥那些發“國難的”囤積者“是全體骷髏中的肥胖者/像蛀蟲一樣/無饜的啃蝕健康的肌肉/不管民族的脈管要貧血/不管國家的機體要腐臭……你們的瞳子發著銅臭/你們的手指發著銅臭/你們渾身的細胞都滲進銅質”。23

當然,這種如火焰般燃燒的激情,詩人沒有任其流瀉,而是以更強有力的克制與忍耐將其化為內在的沉默,“當腐爛忘形狂歡在死亡之前/激怒的情緒乃凝如平靜的海/醞釀著浪濤洶涌滿天的憤懣”。24“沉默如火一般的激情”,是更深沉,更清醒,更理智,更深刻的記憶;“如火一樣激情的沉默”,是更憤怒、更痛苦、更激昂、更博深的情懷。

馮振乾的詩歌,除了側重高揚主體意志,富于悲憤的戰斗色彩,也有另一類詩歌,著意于體悟自然與生命的美麗,富于沉思吟味的特色。

他的一首小詩《子夜》,就寫得饒有趣味——“紛紛雨敲打著我的小窗,/有芭蕉葉青色之繁茂,/而階前的孤松逐濤聲如潮/房內伏案人的心卻更平靜了。/我□于紅□展卷吟詩。/菱紗窗如似一片橘色之云霞,/而我是一顆云邊之星辰。”25雨打芭蕉,風動青松,盡得“動”之神韻;展卷吟詩、遙思冥想,詩人獨悟“靜”之魅力,生命的自在樂趣也悠然可見。雖然這首小詩寫于戰爭時期,但它所關注的已非戰斗境況與民生苦難,而在于個人意趣與思想之美,也非戰斗氣息濃厚的激憤之作,而是講究意境和色調,作詩藝探索的優美篇章。

馮振乾這一類悠閑自得的詩作,也呈現了流亡至西北大后方的知識群體的一種心靈狀態。李澤厚在論述1930年代知識群體的思想變遷境況時,曾以俞平伯與艾青的兩首小詩作比:“同樣的夜景,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一葉驚秋,上代知識者心靈里的田園恬靜的田園畫面也進入了兵荒馬亂。這就是走向四十年代的特點”。26馮振乾也有一首在鄉間夜幕中瞭望、聆聽的詩作——“望遠村的燈火如晝/有如舟泊近了彼岸的歡會/老人溫語慰留/雜著小犬一陣一陣的吠聲/月光從窗欞撩到了榻上/村頭響起了幾下更新/我帶著葡萄味的鼾睡/夢深處是一片銀白”。27同樣,我們也可以把艾青的詩與馮振乾的詩放在一起比較,同樣的夜景,卻是不同的意境,1940年代初期為戰時離亂所震驚的知識者的心靈,現在進入了寧靜憩息的狀態。

這種寧靜憩息,會使得詩人真正進入“生命的沉潛”“詩的沉潛”,并進而完成富于靜思之美的作品——“孤獨的月亮/高懸在孤獨旅人的心/像一面塵封的古鏡/有陳年的悒憂與蒼白/浮游于乳色的白霧/有多少湖畔的倒影/似一簇百合瓣/一片一片被□剝落/憐惜著,散在月光里/獨步在寂寞的幽谷/悠然閑臥在松間的青石橋頭/昂首在夢的邊□/我□說□此罷休”。28月夜漫游,體悟歷史長河中的生命瞬間,抑制不住的與自然寰宇的交流融合,或悠然靜思、默然獨步,或遙思遐想、逸興紛飛,如此愜意的自在生命狀態,如此爐火純青的字句運用功夫,如此豐富美麗的詩意世界。這類詩作,更近乎“中國新詩派”的藝術風格,正如唐湜在《中國新詩》發刊詞所云:“我們首先要求在歷史的河流里形成自己的人的風度,也即在藝術的創造里形成詩的風格,而我們必須進一步要求在個人光耀之上創造一片無我的光耀”,29詩藝探索與美學追求、人的風度與思想的魅力并存,才是他們所共同追求的詩旨所在。

可以看出,馮振乾是一位“真正地以生命入詩”的詩人,詩歌意境深沉,感情真摯而內斂,善于將經驗的所知所感內化為生命的審美形態,大多數的詩歌都強調內容、形式的統一和節奏、旋律的和諧以及感情、思想的融合,顯得典雅凝重而又不失其含蘊豐富、情感真切。總之,其詩兼具七月派詩歌的沉郁、憂憤與九葉派詩歌的悠遠、靜思之美,比較集中地把1940年代兩大詩歌流派的風格融為一體,將中國新詩的戰斗性與審美性較好地結合起來,呈現出獨特的詩歌風貌30。

三 馮振乾的西北題材與“新邊塞詩”抒寫

輾轉流連于荒涼廣袤的邊塞之地多年,馮振乾的創作對象當然也離不開所生活、居住的西北地理、文化環境。西北地區的文化精神特質,自先秦起就多慷慨、蒼茫、悲涼之感,在歷史的縱深處,西北的文學也一直在回響著這種深邃的悲沉之音,并形成了剛健質樸、沉雄悲壯的美學風格。經歷了清末民初的“邊緣化”,西北地區作為一個特殊的政治地域,在“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之后,又重新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把西北當作抗敵建國的基地”的呼聲不絕于耳。“七七”事變以來,隨著大批文化、教育團體的內遷,不少文化人來到西北諸地,于是就有了“大西北”在文化地理上的發現———地域的蒼茫遼闊,文化的深沉厚重,民性的堅韌淳樸等等,這一切都奇特地混雜在一起,給予流徙寓居此地的知識群體以強烈的心靈震撼。

長期以來幾乎被遺忘的大西北,不僅成了抗戰的大后方與根據地,也成了馮振乾等一批流亡作家耕耘的處女地,他們用生花妙筆,描寫著這塊古老而又新奇的土地。 當時的一位詩人李白林曾說:“西北是偉大的西北,是文化的寶藏……寓居于西北的朋友們,要多有發掘,多多攝取西北的特殊素材,創造出獨特的風格”。31馮振乾在《展開蓬勃的西北詩運》一文中,也大聲呼吁“詩歌工作者,歌唱在西北”,并積極探索西北地區詩歌的獨特發展空間。

馮振乾非常注重對西北地區特有風情、民俗的發掘與呈現,并借詩言志道:“我受沙漠的誘惑,/愛那原處的美好,/要性子砥礪得更粗野/要理想磨練得更健康。/我是多么的向往它呵:/那星列著□幕的沙原上,/露西亞吹來的渾遲的風沙,/而綠色的草原是碧色的海,/白云會飛,像長帆航在太陽下。/美麗的落日,美麗的夜,/聽蒙古少女講起牛羊的神話。/彤紅的篝火烤著芬芳的野味,/看他們狂熱的吹起牧笛,/舞起長袖婆娑酣歌,/像一團風中的叢花。”32與馮振乾同時期流徙西北的青年詩人牛漢,也創作了《西中國的長劍》《鄂爾多斯草原》《草原牧歌》等大量與西北的沙漠、草原有關的詩作。牛漢反復表達著自身所屬的“沙漠之子”“草原之子”的命題,并將之推到悠遠的歷史、家族的層面,并一再確認著自己的生命、氣質、性情、命運與沙漠、草原之間的冥冥關聯。詩人將歷史的傳說與現實的景象奇妙地交織在一起,盡情描繪著對于心靈故鄉草原的夢幻想象,歌詠著塞北的沙漠與草原風情。

可以想象,在流徙西北時,西北的文化風貌、精神特質,因時代風潮、離亂際遇、地理景觀的交相感應,在牛漢、馮振乾等一批知識分子的心頭涌起了一種自覺的生命潮動。他們審視著這片土地以及堅韌地生活著的民眾,反省著文化落后的現實境況,感受著現代文明氛圍中的內在困惑、掙扎,領悟著無聲靜默的蒼穹時空帶來的心靈啟示,在面對西北大地的空曠、荒涼的巨大存在時,他們并沒有陷入痛苦和絕望中不可自拔,反而將這種荒涼遼闊,與厚重的民族歷史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充盈著陽剛之氣、蘊藏著生命的力度之美的詩歌風格!

獨具軍人、詩人雙重身份的馮振乾,在“西中國”的“歌吟”與“詠嘆”之聲中,為西北現代詩歌注入了一種全新的精神——“劍氣簫心”,并在題材內容與精神內質方面,預示著1940年代現代新詩在“走向西北”之后“新邊塞詩”的發展傾向。

筆者這里所謂的“新邊塞詩”,主要是針對古典文學中的邊塞詩而言的,限定為1917年以后的現代新詩。“新邊塞詩”的內涵,籠統地來講包括幾個層面:第一,創作主體本人是“身處邊塞”或者有“邊塞親身經歷”的;第二,創作對象多以“邊塞自然風光”“邊塞民風民情”或“邊塞生命體驗”為主;第三,創作目標更側重于表現“邊塞生活”“邊塞風物”“邊塞文化”與創作主體之間的豐富聯系。

“新邊塞詩”的創作脈絡,在文學史的敘述中一直存在,但往往更集中在當代文學的范疇之內——自1950年代李季《玉門詩抄》、聞捷《天山牧歌》,1960年代的邵燕祥、李瑛、賀敬之、郭小川,中經1980年代的楊牧、章得益、昌耀、李老鄉,可能一直延續到當下的阿信、扎西才讓等詩人。“新邊塞詩”成為一個文學現象熱點是在1980年代,因其“對西部風情和西部人生的抒寫”“對現代文明的禮贊與呼喚”“注重生命與自然的感應、契合”而備受關注。有學者雖曾指出“五四”以降的三十年間存在用新體詩來歌詠邊塞之作,如唐祈在1930年代末的西北風情詩,但因材料、視野的局限性,卻做出“在建國前的三十年間似無多少成就可談”的論斷。33事實上,1917—1949年間的“新邊塞詩”創作成就還是非常可觀的,除了唐祈以外,還有牛漢、沙蕾、李泊、夏羊等一批年青詩人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然而,牛漢等人的詩歌還僅僅止于“想象”與“渴慕”的狀態,本文所論述的詩人馮振乾卻是一位真正的軍人,他的“新邊塞詩”抒寫則印刻著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與戰斗豪情,別具韻味,粗略地概括,馮振乾的“新邊塞詩”之“新”可能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第一, 馮振乾的“新邊塞詩”創作,融合了“軍旅生活”的真實體驗與生命觀感。試看其一詩作:“綏策著一黃下馬,/暮色從古渡漸漸退掉,/放開馬任他飲著流水,/江邊橫舟隨波在輕漾”“一卷書,一柄劍/,案上清燈殘了,/銀河岸一串小星,/搖搖墜落/六朝讀罷顧影憐豪華,/擊劍我歌鏘□哀兵行,/弧珠列列燦爛如花”“戍樓□□蒼涼的吹了,/我心上鎖有一語被風揭起;/佇為遙眺積雪的大□,/揚□指向黃沙的天際。/多少戰士死去了!/ 多少悲歌都變作笳聲幽揚。/□白骨幻作熒熒燈火,/照寫著溪邊□人的蓬帳。”“征旗獵獵風更寒了/月明灑□了山崖/聽馬的瞪瞪□在清谷里/嘯聲冽冽冷如冰花”

詩中既有在戰場上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高昂意氣的展現,又有對于忘我犧牲的沙場戰士的悲痛與禮贊,兼有豪壯之風與沉郁之骨,構成了馮振乾“新邊塞詩”的特殊韻味。既不像“抗戰口號詩”那樣的粗糙、激憤,也不像穆旦《森林之魅》那樣的深邃、復雜,更近乎盛唐邊塞詩的慷慨悲涼、雄渾開闊。

第二,馮振乾的“新邊塞詩”創作,還善于歌詠西部的民族風情。

對于僑寓的西北地區,馮振乾給予了深深的敬意,“敬禮!西北/你民族的老家/你民族的母親”。馮振乾非常注重對西北地區特有風情、民俗的發掘與呈現:“那星列著□幕的沙原上,/露西亞吹來的渾遲的風沙,/而綠色的草原是碧色的海,/白云會飛,像長帆航在太陽下。/美麗的落日,美麗的夜,/聽蒙古少女講起牛羊的神話。/彤紅的篝火烤著芬芳的野味,/看他們狂熱的吹起牧笛,/舞起長袖婆娑酣歌,/像一團風中的叢花。”34

沙漠、星空、草原、落日、篝火、蒙古少女、舞蹈,整首詩構建了一個廣袤、蠻野但又不失其蒼茫、瑰麗色彩的塞外之境。“塞外狂烈的風沙”“負重前行的駱駝”“熱情而憨癡的番人舞蹈”“驕健而又嫵媚的哈薩歌女”“蕭瑟清遠的沙漠圓月夜”“在卵石與砂磧中寒冷而苦寂生長的駱駝草”,都是馮振乾歌詠的對象,詩人在西北邊塞生活,也在這里積淀著生命的內質,尋訪著生存的魅力。

第三,馮振乾的“新邊塞詩”創作,還著意在西部的遼闊時空中,思索生命的神圣、莊嚴形態。

馮振乾是一個詩人,在西部遼闊的空間存在里,愛遐思“波濤洶涌到何時呢?山展延到何方呢?從曠古到未來的曠古嗎?”每在暮色蒼茫里登高,馮振乾遙瞰長風吹著莽原,便向往著“對于宇宙的永恒的迫切的呼喚”。夜色濃深之時,馮振乾自喻“用沉思踽步在曠古的墳墓/磷火隱隱地期口我寂寞的步聲”,于此間生存,仿佛“一泓口水里撈取青色的夢/風沙絞著萬年的憧憬”,但最終還是在自然的啟悟中,獲得了生命的全新形態:“聽黃河夜口移動了星群/一粒口口的星撲向我這詩的精靈”。35

無論如何,1940年代的詩人馮振乾,不僅完成了“《七月》派”與“《中國新詩》派”兩大詩歌潮流的融合,也在中國現代新詩的“邊塞題材”及“西北風格”上有所開創與突破,并預示了兩大潮流之外現代新詩發展的新的動態與可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新的萌芽并沒能繼續開花結果,而是與詩人的命運一道戛然而止。36

注釋:

①楊義:《中國現代文學圖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第457頁

②正如杰甫《關于蘭州的幾個副刊》一文所云,“漢唐黃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蘭州在時輪的旋轉中,他要蛻變,他要成長,新的乳汁,滲進了他干涸的胸懷,復活了他的心靈。在塞上,他是文化種子撒播的總樞紐,而文化拓荒的□□,也像汪洋里的燈塔,開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③譬如孫曉婭對于牛漢早期詩文的研究,張天佑對于唐祈詩文的研究,王賀對于牛漢、陳敬容、于賡虞、李泊等人的研究,以及筆者對于陳敬容、牛漢的詩文及生平經歷的考察、研究等等。

④王賀:《牛漢、馮振乾與海星詩社》,載《詩探索》2010年第4期。

⑤月霞女士:《心音》,載《甘肅民國日報》1935年1月9日。

⑥孤萍:《近日的心情》,載《甘肅民國日報》1935年3月13日。

⑦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頁。

⑧劉芝暢:《獻給青年》,載《甘肅民國日報》1935年6月20日。

⑨箏友:《戰士》,載《甘肅民國日報》1938年3月11日。

⑩馮振乾約稿的詩人很多都是其時或后來的“海星詩社”“七月詩派”“西北聯大詩人群”“中國新詩派”的成員。

11馮振乾:《展開蓬勃的西北詩運》,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2月9日。

12參看王渭的《王亞平詩史》,李瑞玉的《牧丁主編〈詩星〉的歷程》及《甘肅民國日報》的“生路”及“詩歌之頁”副刊。

13馮振乾的《瓶花》《滾珠集》《讀央偶感》等詩作發表于《詩墾地》1943年15期、第5輯;《殘廢者與受難者》《時代僵化癥者》等詩則發表于《詩創造》1948年第一輯的《第一聲雷》與第四輯《憤怒的匕首》。

1415牛漢:《我的第一個詩創作高峰》,載《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漢自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版,第58頁,第59頁。

16馮振乾:《燕與蝙蝠》,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5月22日。

17馮振乾:《生長在七月》,載《西北日報》1942年8月24日。

18馮振乾:《簡談詩·詩人》,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1月16日。

19馮振乾:《招魂——為第二屆詩人節作》,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6月18日。

20馮振乾:《葉片集》,載《甘肅民國日報》1943年4月23日。

21馮振乾:《燕與蝙蝠》,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5月22日。

22馮振乾:《顏色的貪婪者》,載《西北日報》1942年6月29日。

23馮振乾:《你們,囤積者》,載《西北日報》1942年7月21日。

24馮振乾:《沉默》,載《和平日報蘭州版》1947年2月3日。

25馮振乾:《子夜》,載《西北日報》1942年6月11日,引文中□表示原文字跡無法辯識,下同。

26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236頁。

27馮振乾:《帳角集》,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1月21日。

28馮振乾:《月夜》,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3月29日。

29唐湜:《我們呼喚》,許霆主編《中國現代詩歌理論經典》,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49頁。

30參看王賀《牛漢、馮振乾與海星詩社》一文,刊載于《詩探索》2010年第四輯理論卷。

31李白林:《新年新文藝新貢獻》,載《甘肅民國日報》1947年1月2日。

32馮振乾:《西行辭――留古力兄及另二人》,載《西北日報》1942年9月9日。

33彭金山:《“新邊塞詩”流變概觀》,載《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34馮振乾:《西行辭――留古力兄及另二人》,載《西北日報》1942年9月9日。

35馮振乾:《沉思》,載《甘肅民國日報》1942年6月7日。

36孫隴:《一個失蹤的進步詩人——馮振乾》,http://www.pinlue.com/article/201.

(作者單位:蘭州理工大學文學院。本文系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民國時期甘肅抗戰文藝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7A—228)

責任編輯:趙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99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91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制服无码网站| 在线无码私拍|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丝袜第一页|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97成人在线观看|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拍|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欧美精品1区|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六月婷婷综合| 制服无码网站|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国产91av在线| 99精品欧美一区|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人体视频| 91色国产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AV老司机AV天堂|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天堂成人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午夜久久影院| 热久久国产|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