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什么是民主,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自己的事務當家作主。日本學者巖崎等人在《人的尊嚴、價值及自我實現》一書中說:“人格的相互承認是民主主義的支柱,并構成民主的真正內容”按照這一說法,物理教學中的民主就是對教育活動中主體、客體各方的自由和權利的尊重和維拍。它體現在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教學自由和學習自由。而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體現民主化,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讓學生心理安全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助于創造活動的條件之一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當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他就不會害怕表現和發展他的思維。布魯姆的心理抗拒論認為,每個人在某一期間都有一個可供自己選擇的行為,這種行為可稱為“自由行動”,當這種自由受到威脅或取消時,個體就會體驗到“心理抗拒”。由此可見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人的基本需求。但傳統教學只講約束,不講自由,只講嚴格,不講寬容,樂于訓導,卻客惜贊賞。這種管制與被管制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缺乏安全感,所以說,營造優質環境的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善于營造教學氛圍,做到彼此尊重,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當學生心情舒暢后思維也會更加敏捷、自然會表現出應有的活力。
讓學生思維自由
思維自由對中學生來說主要是學馬的自由。表現在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中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足夠的自由時空中實現思維的自由。而我們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課用時最多,用力最大的一件事叫“強調規律及適用條件”教師習慣于把自己在平時考試中見到的題型交給學生,使他們通過大量練習掌握這一部分概念。學生深人思考、體會研究過程與方法的機會被剝奪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師不絕的講解和練習中消磨殆盡。于是在課堂上就消極地等待教師的灌輸,聽教師講解、等標準答案,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和思維
惰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環節上盡可能地減少講授時間,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的時間,把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內容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個性。要讓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敢
于標新立異。促進學生思維向多角度、多方向發展。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
教師指導要適度
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研究者。物理學科內容廣、涉及范圍大,學生時常出現困惑不解之處,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指導和有效的幫助。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路。但要把握三個指導原則:到位而不越位、參謀而不代謀、指導而不指令。在引導過程中讓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作出判斷,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現問題。
放開評價標準
物理問題的解決,往往有著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但多數物理教師在啟發誘導中總想把學生引向所謂的標準答案。如果學生的理解與答案不一樣,大都被全部否定,可以說,標準答案的唯一性和老師的權威像枷鎖一樣束縛著學生的手腳。物理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放開評價標準。不以標準答案為教條,不以個人意見為標準。鼓勵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暢所欲言。學生的觀點即使不全面,不成熟,也不能直接否定,這樣勢必整傷學生的積極性,產生抗拒心理,因此在肯定該生善于獨立思考的同時,教師可將問題交給全班同學民主討論,這樣,既深化了原有認識,而且學生獨抒己見的勇氣也得到了保護。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現成的結論,而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獨立分析鑒賞能力。物理教學民主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改變觀念,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體會。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第六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