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桂兵 杜靜 牟光慶
【摘 要】團隊建設是高校加快建設發展、履行職能的重要手段。本文針對地方高校團隊建設面臨的問題,提出應當發揮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技術服務型團隊。從應用研究中找問題,通過基礎研究上水平,不斷提高團隊能力。研究結果對高校團隊建設工作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團隊;地方高校;技術服務型
中圖分類號: G64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5-009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41
【Abstract】Team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colleges to speed up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perform their function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local college team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local colleges should exert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vigorously develop technical service team.The research problems are found by applied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level is improved through basic research,by which the team capability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eam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eam;Local colleges;Technical service
0 引言
地方高校是指隸屬地方政府的普通高等學校,我國地方高校約占高校總數的96%。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地方高校的辦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整體高等教育水平。團隊建設是加快高校建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1],在高等院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起著越來愈重要的作用。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獲得了較大發展,但高校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不平衡。較之教育部及其他部委院校,地方高校無論在資金、人才、生源及辦學條件上,都存在顯著差距,在辦學過程中,照搬教育部高校的建設思想、辦學理念有可能“水土不服”。在雙一流建設的新的歷史背景下,地方高校面臨機遇,更有挑戰,如何根據自身特點,確定團隊建設思路,對地方高校快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地方高校團隊建設背景、面臨問題與困境,發掘地方高校的比較優勢,提出大力倡導社會服務型團隊建設,對高校團隊建設具有有益的參考價值。
1 地方高校團隊的建設環境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高等學校的投入力度,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數量、科技活動產出、社會服務水平等整體上均呈現出穩定發展態勢,但是,地方院校與教育部院校在各類經費投入上差距顯著。我國在過去20多年間啟動和實施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支持教育部直屬院校或部省(市)共建院校,有關資料顯示,僅985工程三期合計支持經費,最多的高校達到76億,一般的地方高校一年的全口徑收入也就幾個億。地方高校在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相對于龐大的在校生規模,政府所給予的財政資助無異于杯水車薪[2]。
多年以來投入的差距加大了地方高校與教育部院校建設發展的差距。科研方面,地方高校的國家級科研平臺數、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學術論文、知識產權等方面的人均指標較教育部高校具有顯著差距;教學方面,地方高校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數、工程認證專業通過數、卓越工程師學校數等指標方面與其體量均不成正比。招生方面,本科階段的分批次招生等政策導致地方高校生源質量與教育部高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研究生層次近年來實施的推免招生政策,將地方院校絕大多數的優秀學苗推薦至教育部高校。地方高校的發展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也影響著團隊發展,根據地方高校發展現狀,尋找和利用比較優勢,是地方高校團隊建設和發展的出路之一。
2 地方高校的比較優勢
對2015年科研經費過億的工科學校中排名靠前的10所(均為教育部高校)和靠后的10所高校(均為地方高校)的經費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從表中發現兩個現象:1)從經費總數看,三年中,前者的總經費數分別是后者的20倍、21倍和17倍;2)而從經費構成看,前者來自企業的經費占總經費之比三年分別為36%、33%和32%,后者分別為44%、42%和29%,從三年平均水平看,后者高于前者。這個現象說明,教育部高校在支撐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方面是主力軍,而在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方面,地方高校的投入產出比高于教育部院校。這說明從發揮比較優勢的角度,應當以社會服務和成果轉化作為地方高校團隊的目標定位。
從數據還發現,國家近年來大力倡導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大幅增加科研投入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服務獲得的經費占比并沒有相應增加,這一現象值得警惕和思考。未來是否將政府投入與社會服務的投入產出比作為高校的評價指標之一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3 技術服務型科研團隊的建設實踐
3.1 技術服務型科研團隊的構建
根據地方高校發展現狀,從發揮比較優勢角度,本文提出在地方高校大力發展技術服務型團隊。技術服務型團隊是一個有機的組織,合理利用每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以服務地方產業和行業產業為定位,以面向地方產業和行業產業特色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社會服務為目標,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成員間協同工作,達到團隊目標。基于以上思路,本文作者組建了大連工業大學特種精密機械研究團隊,結構如圖1所示。成員涵蓋機械制造、機械設計、自動化與信息化、工業工程等專業領域,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協同公關,在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領域均取得了良好成果。
3.2 團隊進行的應用研究
團隊圍繞國內高端精密機械及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的現狀,通過特種加工技術解決零部件表面質量和精度的難題,在特種精密加工技術裝備、壓力計量等領域進行持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圖1—3是本團隊圍繞行業和地方產業需求,研發的技術裝備及獲得的高端機械零部件。研發的電化學數控外圓加工設備已成功應用于中核集團公司某重大工程項目,成功解決了鉬合金細長薄壁管加工效率低和加工變形的難題,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研發的電化學數控內孔加工設備成功應用于高純高壓耐蝕厚壁反應釜內壁的鏡面加工,實現了批量生產條件下穩定獲得Ra值小于50nm的內壁面粗糙度,為半導體領域、新能源領域高純氣體高端制備設備的國產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與裝備支撐。研發的PR250/120/60系列壓力計量機器人,為壓力計量自動化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團隊研發的產品正逐步在核電、航空、航天、軍工、民用等領域展開應用。
3.3 團隊進行的基礎研究
在團隊建設過程中,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相結合的科研模式,通過應用研究找問題,通過基礎研究上水平。在應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掘和凝練科學問題,進行持續深入研究。近年來,團隊累計獲得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揮學科交叉優勢,與學校乳品學科團隊聯合,共同承擔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獲得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產業研究院重大項目、遼寧省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資助,撰寫和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申報發明專利40余項,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中國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獎、大連市優秀科技成果獎、遼寧省教學成果獎等獎項多項。
4 結語
地方高校在資金、人才、生源及辦學條件上,較教育部及其他部委院校存在顯著差距,探索適合地方高校特點的團隊建設思想和機制十分必要。針對地方高校特點,應大力倡導技術服務型團隊建設,以服務地方產業和行業產業為主要定位,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協同公關,在推動產業技術進步過程中實現團隊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洪利,李建航,蔡媛莉.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組建的要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08,2(2):61-68.
[2]劉強.關于“211工程”“985工程”存廢之爭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5,9(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