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東體育學院 教務處,山東 濟南 250102;2.山東體育學院 期刊編輯部,山東 濟南 250102;3.濟南市體育運動學校,山東 濟南 250033)
我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人才培養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徐猛1,嚴家高2,石桂青3
(1.山東體育學院 教務處,山東 濟南 250102;2.山東體育學院 期刊編輯部,山東 濟南 250102;3.濟南市體育運動學校,山東 濟南 250033)
世界籃球強國的經驗表明,如何全面抓好后備人才的培養,將直接影響到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籃球后備人才,是我國由籃球大國向籃球強國邁進的基礎。采用文獻資料、訪談、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我國第一批(37所)、第二批(45所)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的空間分布、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全面研究,認為:目前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在數量上呈各省市發展極不均衡的現象;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數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團隊需要縮小性別差異,其學歷水平有待提高;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人才培養的因素中,“學訓沖突”、經費不足以及教練員素質仍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要矛盾。
籃球;后備人才;基地;人才培養
培養全面發展的籃球后備人才,是我國由籃球大國向籃球強國邁進的基礎。從1995年CBA聯賽的開始,我國籃球開始逐漸向市場化邁進。目前,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特點可以用以下兩種培養模式的并存形式加以說明,一種是傳統的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另一種是體育與教育結合以及市場化介入的后備人才培養模式。而世界籃球強國的經驗表明,如何全面抓好后備人才的培養,將直接影響到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不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就不會有籃球運動的輝煌之路。2011年,我國先后兩次成立了82所“中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在現有的人才培養體制下,這些基地承擔著我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的重任。由于這些基地分布地域廣、規模不一,造成了水平也參差不齊,因此,摸清他們人才的具體儲備現狀及人才培養現狀、人才流向,并分析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研究對象
我國第一批(37所)、第二批(45所)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的人才培養現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
通過查閱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超星數據庫等文獻資料庫,以“后備人才”、“人才基地”、“籃球”為檢索詞,進行篇名檢索,梳理出國內外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現狀及發展困境,為后期的研究開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專家訪談
通過專家訪談,探尋影響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主要因素;確定研究方案及相關指標,科學設計問卷并對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進行檢驗,篩選影響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具體指標體系。
1.2.3 問卷調查
設計、發放教練員、運動員調查問卷,對兩批后備人才基地進行發放運動員問卷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97.3%,其中,有效問卷281份,有效問卷率93.7%;發放教練員問卷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8%,其中有效問卷110份,有效問卷率91.7%。獲取現階段各基地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的各項數據,獲取現階段我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培養現狀中關于后備人才的選材、訓練、管理、文化學習、培養經費、人才流向等各項數據。
1.2.4 數據分析
首先,對調研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探尋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提出相應對策。然后,運用空間分析中的AreGIS10.0分析工具,拾取各后備人才基地坐標參數,深入分析我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培養基地的空間分布特征,密度特征、空間關聯等特征,為后期的分析做好準備。
2.1 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基地的發展概況
為加強我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切實落實《籃球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和《籃球項目后備人才培養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體育總局籃球管理中心先后下發《關于開展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評估的通知》[籃球字(2011)233號]和《體育總局籃球中心關于開展新周期全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籃球字(2016)831號],按照學校自評——各省(區、市)體育局相關部門復評--總局籃球中心審查的程序,最終于2011年12月1日發布了《關于命名首批全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基地的決定》、于2017年3月6日發布了《關于命名“全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2017-2020)”的通知》,使首批37個單位、二批45個單位成為中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
我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發展基數較大,首批為37個,第二批為45個,呈現良好增長態勢,單位數量增幅為21.6%;另外,后備人才基地的地域分布廣泛,首批分布于16省市(自治區),第二批增加到18省市(自治區),省市增幅為12.5%。說明籃球運動開展較好,受眾廣泛,群眾基礎優越,具備良好的后備人才儲備前景。但也同時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全國分布不均勻,各省市人才儲備良莠不齊的現狀。
2.1.1 數量發展分布
我國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呈現極度不均衡現象。首批后備人才基地名單中遼寧、江蘇和山東老牌勁旅為第一梯隊,分別占4個;河北、上海、河南、廣東形成第二梯隊,分別占3個,發展實力迅猛;北京、浙江、福建、湖北形成第三梯隊,分別占2個;天津、山西、吉林、黑龍江、新疆形成第四梯隊,僅有1個入選。經過6年的發展,各省市發展有所變化,相比較首批入選名單而言,16省市中大部分保持穩定發展,但缺乏突破,只有遼寧出現不升反降的現象,值得留意;令人值得欣慰的是,四川省經過再次評審后,實現大幅跨越式發展,一度有3個單位入選,進入第二梯隊,而陜西省也經過努力發展后占有一席之地。
2.1.2 空間發展分布
首先,對我國首批和第二批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單位,利用地圖坐標拾取各單體具體經緯度坐標,本別將地圖進行矢量化處理后,導入AreGIS10.0空間分析工具,分別得到首批、第二批以及兩批籃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的全國分布情況和可視化結構分布平面圖(如圖1, 圖2,圖3)。

圖1 首批全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空間分布

圖2 第二批全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空間分布圖

圖3 兩批全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空間分布總圖
由上圖可知,基于GIS的空間分布可視化表達可直觀現實的呈現出全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的區位分布情況及空間分布特征,有助于進一步探析其發展布局機制和內部構理具有直觀性幫助。另外,從上圖呈現可直觀感知,東部沿海城市全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分布比較密集,如:遼寧、山東、江蘇、河南、等省市,表現出東多西少和南多北少的極度發展不平衡現象。從兩次籃球后備人才的名單分布中還發現,第二批名單中,除多數為首批名單外,中部省市呈現可喜的增長趨勢,且分布地域較為寬泛,但也應該清楚的看到西部地區,仍是新疆的一個名額,沒有增加,也說明籃球在該地區的發展普及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擴展。從整個空間發展來看,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出現“一點”、“一帶”、“多斑塊”的發展格局:其中,“一點”是指新疆烏魯木齊市體育職業技術學院,“一帶”是指東部沿海省市帶,“多斑塊”是指我國中部部分省市后備人才基地集中斑塊。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干預手段措施,出臺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增強東部沿海地區的示范帶頭作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
2.2 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培養發展現狀分析
2.2.1 培養基地運動員現狀分析
關于培養基地中的運動員,研究著重調查了他們的訓練基本情況,通過數據可以看到,籃球訓練基地中的運動員的訓練量還是很大的,教練員坦言,因為訓練是一個不斷深化、取得進步的過程,只有通過不斷的訓練才能更加熟悉相應的規則以及相關的技能,因此必須保證一定的訓練時間。在281份樣本中,有91.1%的運動員可以保證每周都訓練5次以上,每周訓練7次的更是高達60.9%,表明每天一次的訓練是人才培養基地的訓練常態,調查中我們了解到,教練員會合理安排訓練和休息時間,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在保證訓練時間和訓練量的基礎上同時確保隊員的休息與安全。我們看到,有少量的運動員每周訓練為1~2次和3~4次,占比分別為4.3%和4.6%。
2.2.2 運動員訓練動機及期望值
首先,動機受外部和內部兩大因素的影響,我們將其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1)外部因素包括:項目特質、社會認可、親友影響、考學加分、成為明星;(2)內部因素包括:解壓放松、刺激娛樂、追求卓越、自我完善、意志品質。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選擇“項目特質”的共有176人,占比約為62.6%,這說明籃球運動自身的吸引力是青少年參與籃球運動的首要原因,換言之,大多數人選擇進入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更多的是因為興趣使然。選擇“追求卓越”的共有164,占比約為58.4%,這說明當前社會整體背景下,競爭激烈,青少年的求勝欲比較強烈,渴望得到深層次的發展。另外,“社會認可”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當運動員意識到社會對籃球運動的認可較為強烈時,強烈的責任感的激發就會促進他們更加投入到訓練當中。
2.2.3 運動員來源輸送渠道狀況
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的建立就是為中國的籃球運動提供優秀的后備人才,因此對基地隊員的要求較為嚴格,我們在對教練員的調查中具體詢問了隊員的來源狀況,詳見圖4。

圖4 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生源輸送渠道
通過對餅狀圖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隊員來源于各地方中學和社會各種籃球培訓機構,隊員的來源途徑還是較為局限的,應該拓寬選拔面,擴大生源渠道,進而可以增加選拔的范圍和人數,挑選更優質的運動員。當然,影響對運動員選拔的因素是眾多的,如圖5。

圖5 籃球后備人才選拔的影響因素圖
除了運動員的來源,隊員的輸送狀況這一因素也是極為重要的。運動員輸送方向的好壞和多少直接反映基地的訓練水平的高低,進而影響著運動員的來源多少,影響著整個籃球后備基地的系統運行。
研究分別針對隊員的輸送狀況作了以下統計,詳細數據如表1。

表1 籃球后備人才基地畢業生的主要輸送去向
從表中可以看出,“大學高水平籃球運動員”和“高等體育院校深造”是基地運動員向上輸送最主要的方向,而向“籃球傳統項目學校”輸送的比例較低。從側面可以反映出運動員還是傾向于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的。另外向“省市青年隊”輸送的運動員數量也是較少的,因此在下一步的培養方案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加強對運動員的技能培訓,使其滿足更高的要求從而增加向“省市青年隊”的輸送數量,進而提高向國家隊輸送的可能。
2.3 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現狀分析
2.3.1 教練員的性別、年齡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在性別比例方面男性教練員明顯多于女性教練員,且存在較大的人數差距。在教練員的年齡結構中,50~60歲年齡段的人數比例偏低,40~50歲這一階段的教練員比例最高,這從側面反映出50~60歲年齡段的教練員由于身體素質和體能的下降,已不再有更多精力和能力來去教學和訓練。而從調查來看40~50歲的年齡階段則是教練員最好的執教年齡段。而30~40歲這一年齡段的教練員則是有很大潛力成為培養籃球后備人才的主力軍。
2.3.2 教練員的學歷、教學年限、職稱情況分析

表2 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業務素質綜合統計
表2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中國籃球教練員的學歷結構參差不齊,占據大多數的是本科、中專或大專。可見,教練員本身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這是由于運動員從小就接受專業的籃球訓練,無法保證完整系統的文化課學習,因而文化課成績差,沒能得到高等教育,因而教練員文化程度較低。教練員的執教年限以20年以上和10-15年為主,16-20年的教學年限不足三分之一。大多數的教練員是以講師(43%)和助教(29%)為主,教授(8%)職稱數量較少,因此教練員在職稱方面還需要不斷加大重視。但是在我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中,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后備人才培養基地擁有素質過硬的教練員隊伍,有著雄厚的師資基礎,追求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在我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上有著極大優勢。
2.3.3 教練員工作滿意度情況分析
研究中發現,籃球教練員的工作滿意度在工作條件、升遷發展、工作強度和工作薪酬這四個方面表現出的熱情并不高,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我國教練員的工資待遇、進修升遷和工作環境并不盡如人意,使教練員在工作上的積極性有所下降,所以,今后單位在教練員的工作環境、晉升和待遇方面應該多加改善,讓教練員有了物質保障,不再有后顧之憂。教練員在社會支持、同事關系、領導管理方面雖滿意度很高,但仍要保持這種優勢,使教練員在工作上抱有更多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和全國籃球事業發展上。

圖6 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工作滿意度統計
2.3.4 教練員訓練計劃的制定
訓練的水平質量直接決定著運動員在比賽時成績的好壞,而伴隨著一次次的比賽,優秀的教練員應該看到運動員在比賽時的不足,以便在后來的訓練中進行特定的規劃和調整,系統的訓練計劃能大大提升訓練效果和效益,而制定一整套優秀的訓練計劃應當包括以下因素:①年度訓練計劃;②階段訓練計劃;③訓練手段及訓練負荷的具體安排;④周訓練計劃;⑤課時計劃;⑥總結這六項內容。這一系列的計劃制定與實施是評定一個優秀教練員水平的重要依據。

表3 教練員日訓練計劃類型統計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后備人才培養基地的訓練計劃多是一天兩練或一天三練,每次訓練時間在2~3個小時,這幾方面都滿足了運動員訓練負荷、時間上的需要。教練員通過制定球隊隊員的訓練計劃,能夠有效集中隊員,集體訓練,協商戰術,在訓練中發現籃球隊員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做出調整。通過制定男女不同的訓練計劃和針對性的訓練目標,不斷完善訓練計劃和培養方案,促使運動員在籃球技能上得到新提升、新發展,進而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高水平籃球運動員,為我國籃球競技事業增添新助力。
2.4 我國后備人才基地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
2.4.1 “學訓沖突”對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影響
當今,我國對基層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教育系統來開展,特別是中小學的課余訓練以及體校的訓練。學校運動員是一種具有雙重身份的人群,學習與訓練相隨,這就決定了他們不但要在課上進行充分的學習,在課下也要保證高強度的訓練。但是在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學習時,運動員在沉重的學業和訓練之間也不免產生了矛盾,跟班學習使得運動員在學業面前產生了力不從心的感覺,文化基礎差,同樣需要學生減少訓練時間來補習,“學訓沖突”也明顯表現在外出比賽對學習時間的占用,訓練和比賽的沖突使得運動員不得不顧此失彼,而這又直接影響了他們在學校的訓練質量和學習成績。
現今,“學訓沖突”已不僅僅是普通大眾的觀念,這一觀念也在漸漸深入學生家長的心里。大部分家長只希望孩子在文化課上取得優異成績,而把籃球僅僅是作為一個興趣來培養。這一矛盾已然成為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大一大阻力。與此同時,在生源上,身體條件好的學生被重點學校挑走,籃球生源的缺乏成為當今的體校系統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在賽制方面,籃球比賽安排少,籃球隊員也是得不到充足的鍛煉機會。在中小學校,青少年人口集中,在課余的時間,體育老師可以在正常的教學期間來發掘選拔少年籃球人才,并對其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然而,學習與訓練的沖突使我國大部分青少年的籃球運動訓練不能正常展開,訓練力量更分散,訓練成果收效低,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運動員未來的發展,而且導致籃球后備人才資源失去了依托,高水平體育人才斷層也是愈加嚴重。
2.4.2 經費因素對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影響
在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方面,經費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隊伍運作的重要物質條件。首先,隊伍經費的不足不能為后備人才的培養請到知名的教練來指導訓練;其次,訓練器材的花費也是筆大費用,訓練設施的優良是能否高效訓練、培養后備人才的關鍵;再次,運動員的營養和醫療費用也占經費的重要部分。
而在現今,資金投入不足使得籃球后備人才陷入了莫大困境,隊員的訓練和比賽費用使球隊不堪重負,我國青少年籃球的培養經費主要來源于學校的撥款,但是學校對籃球隊伍的投資是有限的,而無論是在校訓練還是外出比賽,各個項目花費累加起來并不少,所以,要想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撥款,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增加經費來源途徑,優化經費來源結構,提高球隊造血能力,吸引社會對球隊的投資,實現籃球社會化、市場化的發展,以確保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得到專門的訓練和培養,為我國籃球事業開辟一片新天地。
2.4.3 選材觀對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影響
人才的出現與提高體育水平有著緊要的聯系,運動員的選材問題成為進軍體壇的前提條件,許多優秀運動員從小被發掘,選拔出來,通過系統的體育指導,在體育場上取得輝煌卓越的成績。
但在目前的籃球后備人才選拔上,我國的教練員們普遍進入了一個新的誤區,由于姚明在火箭隊的突出表現給中國帶來的無上榮譽,導致許多教練在選拔隊員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身高這一標準,身材的高大成為籃球隊員被選中的絕大優勢,但在實際后備人才的選拔中,不能一味強調身高這一要素,技術和戰術也是在比賽中取勝的關鍵。同時,在教練員選拔隊員時,同時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某些教練員憑借自身教學經驗來進行簡單測驗,并沒有通過科學的選拔和測試方法進行,這一舉措導致部分優秀的苗子沒有被選拔出來,從而造成籃球后備人才的流失;二是受到體校經費和地域限制,教練員在進行選拔苗子時,僅僅局限于城市這個范圍,農村的許多青少年籃球人才沒有被發掘,當身體素質已經達標,但卻錯過了籃球訓練的最佳年齡,這是籃球人才資源看不見的浪費;三是在運動員選拔上,教練員多是選擇年輕型的隊員,但是這些隊員由于成績不穩定,成績保持時間不長,成材率逐漸下降。
2.4.4 教練員對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影響
籃球運動員能否取得優異成績,除了與自身先天的優秀身體素質、訓練環境和比賽條件有關之外,優秀的教練員對運動員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在訓練的體系中,教練員起著主導作用,教練員有效的組織與指導以及高效的訓練方法與技術,是競技體育優異成績取得的重要保障。教練員是整個運動員訓練的組織者和指引者,在籃球青少年運動員的成材之路上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而在青少年運動成材過程中,籃球教練員的執教水平直接影響了運動員的前途與發展,教練員能否掌握最前沿的訓練理論和文化知識、能否具有創新的思維和方法,對于我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凡的意義。
但就目前來看,專門從事籃球教練工作的人員還是太少,許多教練員還要兼任其他工作,這對籃球訓練有著不可避免的影響,從而還會導致籃球隊員受教時間得不到充分保證,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教練員對待工作已經沒有最初的認真與負責的態度,在對籃球隊員的培養上無心選拔人才,在隊員訓練上缺乏嚴格的要求以及標準,這種教學態度嚴重影響了籃球后備人才的選拔。教練員的質量和數量影響了我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和發展,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國家對教練員的要求更高,所以在今后的籃球教學過程中,必須糾正教練員隊伍中所存在的問題,為我國培養籃球后備人才奠定穩定基礎。
2.4.5 運動員就業問題對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影響
目前,運動員自身的就業問題逐漸成為學校運動隊在建設發展和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運動員就業是讓運動員拋卻后顧之憂,專心訓練的重要保障。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運動員就業問題日益突出。而運動員就業困難與自身能力和態度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運動員就業目標模糊,自身文化水平低等問題是不容忽視的,蟻穴雖小,可潰千里長堤,而這些小問題往往會阻礙了運動員的就業發展前景,運動員自身學術水平和素質的低下導致就業并不會如此順利,不但不能使他們發揮出自身的專業實力來培養后備人才,而且對自身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就業的困難使后備人才的培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青少年家長在意識到部分地區運動員就業壓力的現實狀況下,很多家長并不支持孩子進行常年的籃球訓練以及成為專業的籃球隊員,這種意識阻礙了我國籃球的發展以及加重了對后備人才培養的難度。
3.1 目前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在數量上呈各省市發展極不均衡的現象。以沿海發達城市最為集中,中西部數量較少;在空間分布上呈現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發展態勢和“一點”、“一帶”、“多板塊”的發展格局。其中,“一點”是指新疆烏魯木齊市體育職業技術學院,“一帶”是指東部沿海省市帶,“多斑塊”是指我國中部部分省市后備人才基地集中斑塊。
3.2 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數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其中,人才培養方案中:運動員的訓練次數平均保證每周7次、訓練動機主要以興趣為主、期望值出現多維度反饋、學習態度專注度不高,學習成績不容樂觀、生源主要來自于中學選拔,而選拔考慮的主要因素是關注發展潛力的身心素質能力,各后備基地畢業生的畢業去向以大學高水平運動員和高等體育院校深造為主。
3.3 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團隊男性多于女性,年齡以41~5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最大;文化程度以大專為主,多是執教10~15年的職稱以講師為主力的具有專業背景的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在工作條件、升遷發展、工作強度和工作薪酬這四個方面表現出不盡滿意的態度;在訓練計劃上以一天兩練、每次訓練1~2小時為主;教練員的選材觀受其本身運動經歷、訓練經驗、理論積累等多方面影響而表現的不一而同。
3.4 我國高水平籃球后備人才基地人才培養的因素中,“學訓沖突”仍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其次,經費不足也使得后備人才基地的訓練比賽難以有效維持;另外,教練員本身的業務素質水平和選材以及運動員的就業問題也是影響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1]陽藝武,呂萬剛,鄭偉濤.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發展評價[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3):44-49+74.
[2]陽藝武.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熱點及演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39(2):73-79.
[3]趙孟君,吳希林.美國青少年體育及競技后備人才培養模式與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4,35(6):51-54.
[4]郭建軍.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培養優秀競技后備人才[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4):1-9.
[5]王守恒,都娟,宮魯鳴,等.我國籃球項目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發展的戰略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25(6):527-535.
[6]羅建鋼.國外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及其啟示[J].體育學刊,2013,20(4):35-38.
[7]馬成順,隋遠杰,劉凱,王超,張海珊.競技排球后備人才“核心力量訓練”實踐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6):19-24+47.
[8]朱昆,趙丙軍,王興.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熱點及演進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6):45-49.
Presentsitua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talentscultivationforhigh-levelbasketballtalentsbaseinChina
XU Meng1, YAN Jia-gao2, SHI Gui-qing3
(1.AcademicAffairsOffice,ShandongSportUniversity,Jinan250102,Shandong,China; 2.EditorialDepartment,ShandongSportUniversity,Jinan250102,Shandong,China; 3.JinanSportsSchool,Jinan250033,Shandong,China)
The experience of world basketball power shows that how to grasp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comprehensively will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ll-round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 is the foundation to move from a big basketball country to a basketball power in 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t made a study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first (37 n) and second (45 n) batch of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bases in Chin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ase of high-level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in China presents an extremely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rend among provinces or cities. The number of high-level basketball reserve personnel bases in China shows a steady growth trend; The team coaches of high-level basketball reserve base need to reduc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ir educational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Among the factor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base of high-level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in China, the "conflict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lack of funds and the quality of coaches are still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base; personnel training
2017-06-25
徐猛(1980- ),男,山東泰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G841
A
1009-9840(2017)06-0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