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東輝
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唐東輝
目的分析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開腹手術, 觀察組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58.37±11.47)min顯著短于對照組的(65.14±9.19)min, 術中出血量為(40.16±11.41)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71.35±27.42)ml, 首次排氣時間為(25.26±6.26)h顯著短于對照組的(37.23±12.38)h, 住院時間為(3.20±0.90)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7.30±2.30)d,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 減少了患者的術中出血量, 縮短了患者的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更具優勢, 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意義和價值。
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有效性;安全性
源于卵巢表面的生發上皮的腫瘤被稱為卵巢上皮性腫瘤, 主要分為良性、惡性和交界性三種[1]。據相關數據顯示,導致卵巢上皮性腫瘤發病的因素主要是持續性排卵、內分泌、遺傳和環境, 其中持續性排卵會導致卵巢上皮不斷損傷和修復, 進而導致卵巢表面上皮細胞發生突變引發卵巢腫瘤;內分泌失調, 如果體內分泌過多的促性腺激素或雌性激素也會導致卵巢腫瘤的發生;遺傳因素約占5%~10%, 有卵巢腫瘤家族遺傳史的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另外, 環境因素嚴重影響著人們身體健康, 工業的快速發展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導致卵巢腫瘤的發生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4]。過去常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但臨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近年來,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引進了很多新型的治療方法和儀器,臨床上開始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 本次研究就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的臨床效果展開深入研究, 具體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已排除有嚴重心臟、肺部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標準。對照組患者年齡22~58歲, 平均年齡(36.9±8.8)歲;其中6例患者為單純性卵巢腫瘤, 11例患者為成熟性畸胎瘤, 14例患者為漿液性囊腺瘤, 5例患者為粘液性囊腺瘤, 4例患者為巧克力囊腫。觀察組患者年齡23~59歲, 平均年齡(36.7±8.6)歲;其中5例患者為單純性卵巢腫瘤, 10例患者為成熟性畸胎瘤, 13例患者為漿液性囊腺瘤, 6例患者為粘液性囊腺瘤, 6例患者為巧克力囊腫。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術前常規檢查, 包括B超、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性激素六項、肝腎功能、電解質、心電圖、胸正位片、甲狀腺五項。
對照組行開腹手術治療, 患者取平臥位, 麻醉方式為腰硬聯合麻醉, 打開患者腹腔, 在保護卵巢周圍組織的前提下將腫瘤剝離出, 將瘤體送至快速病理檢驗中心, 進行縫合。術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 患者取平臥位, 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首先在患者肚臍上方或下方取1 cm的切口, 下腹左右各一個穿刺, 分別置入穿刺套管, 為5、10 mm,將子宮及附件暴露出來, 使用電凝切開囊腫位置的卵巢皮質,將囊壁完全剝離, 使用創面雙極電凝止血, 接著剝離瘤體,瘤體從1 cm切口取出, 置入標本袋內, 送到病理檢驗中心做快速檢驗。檢驗結果均為良性, 最后清理患者腹腔, 使用2-0可吸收線進行縫合, 予卵巢成形止血[5,6]。術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58.37±11.47)min顯著短于對照組的(65.14±9.19)min, 術中出血量(40.16±11.41)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71.35±27.42)ml, 首次排氣時間(25.26±6.26)h顯著短于對照組的(37.23±12.38)h, 住院時間為(3.20±0.90)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7.30±2.30)d,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 i n) 術中出血量(m l) 首次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對照組 40 65.14±9.19 71.35±27.42 37.23±12.38 7.30±2.30觀察組 40 58.37±11.47a 40.16±11.41a 25.26±6.26a 3.20±0.90a t 2.91 6.64 5.46 10.50 P<0.05 <0.05 <0.05 <0.05
臨床上, 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為一種常見的婦科病,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該病的患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患病早期無明顯癥狀, 多為體檢時發現, 隨著腫瘤的增大, 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腹脹, 腹下出現腫塊[7]。卵巢上皮性腫瘤主要分為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內子宮內膜樣腫瘤[8]。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一旦確診, 且腫瘤直徑>5 cm時須盡快手術, 若腫瘤直徑<5 cm, 可作短期觀察[9]。根據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和病情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
過去臨床上常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臨床效果較好, 但患者的手術時間較長且對患者的身體傷害較大。近年來,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 引進了很多先進的治療方案和儀器, 腹腔鏡作為一種新型的手術方法在我國使用的越來越廣泛。本次研究就腹腔鏡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展開深入研究和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58.37±11.47)min顯著短于對照組的(65.14±9.19)min, 術中出血量(40.16±11.41)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71.35±27.42)ml, 首次排氣時間(25.26±6.26)h顯著短于對照組的(37.23±12.38)h, 住院時間為(3.20±0.90)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7.30±2.30)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手術相比傳統的開腹手術對患者的傷害較小, 傷口也較小, 不影響美觀,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患者術后恢復較快。
患者術后注意事項:①飲食以清淡為主, 多食用富含纖維素、微量元素的食品, 多食用新鮮蔬菜, 適當補充所需營養[10];②服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 有助于術后恢復和降低卵巢癌的發病率[11];③禁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 禁油炸、辛辣和腌制的食物;④禁酗酒、吸煙和暴飲暴食[12];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證充足的睡眠, 有利于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 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是我國醫學的一個進步, 值得進一步推廣。
[1] 王敏. 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的療效分析.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 22(5):590-592.
[2] 樂福文, 俞碧霞, 馬海芬. 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52例臨床分析. 中國現代醫生, 2017, 55(4):91-93, 97.
[3] 胡冬梅. 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53例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2):167-169.
[4] 花婷婷, 劉開江. 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卵巢治療中的應用進展.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3, 18(2):155-156.
[5] 王化麗, 王廣蘭, 姜盟, 等. 腹腔鏡手術意外發生上皮性卵巢癌不同處理方式的預后分析. 現代腫瘤醫學, 2015, 23(18):2661-2662.
[6] 袁春, 陳淑清, 楊紅. 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剔除術226例臨床分析. 當代醫學, 2011, 17(26):75-76.
[7] 郭兆倫, 王芳, 龐艷杰, 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53例臨床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1):187-189.
[8] 袁鵬. 腹腔鏡治療卵巢良性上皮性腫瘤281例臨床分析.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3, 5(6):62-64.
[9] 馬聰, 徐禮江, 何逾祥, 等. 腹腔鏡手術治療妊娠期卵巢良性腫瘤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8):638-641.
[10] 胡蓉. 80例微創手術治療卵巢良性腫瘤的有效性分析. 醫學信息, 2015(29):81.
[11] 藺永梅. 卵巢良性腫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剔除術治療的有效性評價. 母嬰世界, 2016(16):37.
[12] 宋桂英, 朱靜. 無氣腹腹腔鏡治療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腫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a1):111.
Study on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TANG Dong-hui.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Shenzhen 518119,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benig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pen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 first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s (58.37±11.47) min than (65.14±9.19) min in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 (40.16±11.41) ml than (71.35±27.42) ml in the control group, obviously shorter first exhaust time as (25.26±6.26) h than (37.23±12.38) h, and obviously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s (3.20±0.90) d than (7.30±2.30) 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 therapy provide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and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of patients, shorten their operation time, first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t has mor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t contains certain clinical promotion significance and value.
Benign 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 Laparoscopic surgery; Open surgery; Effectiveness; Safet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06
518119 深圳市大鵬新區中心醫院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