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低分子肝素鈣及氯吡格雷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短期療效的對比
劉萍
目的探討分析低分子肝素鈣聯合氯吡格雷對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短期的治療效果。方法100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氯吡格雷進行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鈣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0%,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4.00%,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具有十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低分子肝素鈣;氯吡格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短期療效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指的是頸動脈或者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的狀況, 引起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的、短暫性、可逆性的神經功能障礙。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病突然, 大多在體位改變、活動過度、頸部突然轉動或者屈伸等情況之下發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作時沒有先兆,一般情況下無意識障礙, 十分容易反復發作[1]。本文主要針對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治療的100例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療的100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女25例, 男25例 , 年齡 47~56歲 , 平均年齡 (51.19±4.18)歲 , 病程 14~25 h,平均病程(19.17±6.24)h;對照組患者女25例, 男25例, 年齡 47~57 歲 , 平均年齡 (52.21±4.67)歲 , 病程 14~25 h, 平均病程(19.17±6.24)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氯吡格雷進行治療, 第1天服用300 mg, 第2天服用75 mg, 1次/d, 2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低分子肝素鈣進行治療,5000 U/次 , 臍周皮下注射 , 1 次 /12 h, 連續治療 7 d[2]。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短期療效, 標準為: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痊愈, 各項檢查一切正常, 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 各項檢查基本正常, 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得到緩解, 各項檢查大部分不正常, 病情出現加重的趨勢, 或者患者發生不良反應, 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0.00%,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4.00%,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作時伴隨著局灶癥狀的短暫腦血液循環障礙, 具有反復發作的短暫性失語、癱瘓或感覺障礙等特征。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因,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狀況, 這是因為血液成分的改變、頭部血流的改變和逆流、血液動力學改變、微血栓等觸發因素而發病[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以及沉重的心理負擔。
氯吡格雷屬于一種二磷酸腺苷(ADP)受體阻滯劑, 能夠與血小板膜表面ADP受體相互結合, 使得纖維蛋白原無法與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進行結合, 進而抑制血小板的相互聚集。氯吡格雷可以用于防治心肌梗死、缺血性腦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栓塞引起的并發癥[4]。低分子肝素是一種低分子量的肝素, 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聚合而成, 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97 IU/ml)活性和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30 IU/ml)[5]。低分子肝素鈣在臨床上主要用于預防手術之后的血栓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末梢血管病變等癥狀。低分子肝素鈣也是血液透析時體外循環的抗凝劑。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鈣的治療方法, 能夠有效的提高兩種藥物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治療效果, 避免單純使用一種藥物所產生的負性作用和不良反應, 進而幫助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早日痊愈[6-10]。
綜上所述, 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具有十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1] 李正俠, 郭晉, 孫廷強.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73例臨床療效觀察.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2012,6(18):5730-5731.
[2] 陳金喜, 沈杰. 低分子肝素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6(8):71-72.
[3] 熊日成, 向定成, 俞宙, 等. 冠脈支架術后長期聯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研究. 西部醫學, 2010,22(1):38-40.
[4] 蒲月英, 張萬超, 何文富. 拜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療效觀察. 西部醫學, 2012,24(1):94-95.
[5] 汪愛民, 朱世瑤, 李金能, 等. 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療效觀察. 西部醫學, 2013, 25(3):81-82.
[6] 朱曉鵬. 拜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療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觀察. 海峽藥學雜志, 2013, 25(1):134-135.
[7] 盛懷龍, 張敏. 低分子肝素鈣及氯吡格雷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短期療效的對比. 醫學信息, 2014(39):498.
[8] 楊翠孌, 石家慶. 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觀察.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0, 27(6):913-914.
[9] 肖青. 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療效. 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4(4):75-77.
[10] 田凱, 張新日. 氯吡格雷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療效評價. 中外健康文摘, 2013(48):98-9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54
276300 沂南縣中醫醫院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