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凱 圖|朱澤輝 朱開文 劉曉明 魏榮華 張福慶
從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到全面推行河長制濱海水城的藍與綠
文|孫凱 圖|朱澤輝 朱開文 劉曉明 魏榮華 張福慶
因海得名,因水美麗。珠海位于廣東南部,珠江入海口西岸,金星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等“五門”之水奔涌至此,匯流入海。珠海,山海相擁、陸島相望、河湖相映,具有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的資源優勢與堅實基礎。
2014年4月,水利部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珠海被列入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列入以來,珠海積極踐行特區使命,從理念、制度、管理等多方位系統謀劃,彰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展開積極探索。

作為全國第一個被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的生態城市,堅持環境保護的珠海人民深知: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正是這一片藍海、一汪碧水,成就了珠海宜居城市的典范。
12月底,珠海市編制并向水利部上報了詳盡的《珠海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在《方案》中,珠海市提出了“藍色珠海、生態水城”的核心理念,構建穩固可靠的水安全體系、健康暢達的水環境體系、和諧秀美的水生態體系、嚴格集約的水管理體系、水鄉特色的水文化體系,打造“一山三河百村落,兩帶三園百海島”的珠海水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達到“水為脈絡、望山見水、人水和諧、山海相擁、陸島相望”的建設目標。
自2014年入列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起,珠海圍繞《珠海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和《珠海市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三年(2015—2017)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創建工作進程。
全市納入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的工作任務共計50項,總投資72.78億元。截至2016年9月,已完成14項,建設中18項,已完成和建設中的項目占65%;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17項,占35%。已完成投資額約為36.7億元,約占50.4%。基本實現“時間過半,進度過半”的預期目標。
在2015到2017年的3年試點期內,珠海市將投資72.78億元,計劃用3年時間,顯著提升城市防洪、供水保障能力,有效解決前山河、黃楊河等重點流域的水環境問題,有效保護和修復主要入海水道、河流水生態環境,旨在探索一條:獨具山、水、港、城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路徑。


奔流而過的珠江水養育了這座城市,也孕育了城市文明,而水生態文明的建設,是這座城市在幾十年的探索和思考后,交給這一江碧水,交給全市人民的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