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珊 圖 |邱梓豪 Eric 謝儒偵 阮耀林 吳兵 雷文軍 戴強
河流與人的共生
文 |薛珊 圖 |邱梓豪 Eric 謝儒偵 阮耀林 吳兵 雷文軍 戴強
前山河,這個曾見證過諸多珠海歷史變遷的河道,當下,這里更是與珠海一河兩岸生活銜接得最縝密的生活社區。它以其獨特的包容姿態接受著不同的人群,并默默支持著不同社群的生活方式,成為了許多人珠海生活的落腳點。

前山河之于珠海人心中,往往不是母親河的歷史故事,就是水道兩岸的風光明媚。然而,這里卻有各種等待人們發現和品酌的別樣城市故事。這里留存著一片原始的嶺南古村落,前山港的舊址依然藏匿其中;穿行于前山河兩岸街巷弄堂里,老建筑上古樸的花紋被時光一一撫摩,老城區與新城區的交錯成為特色的風土人情;一場輕松的懷舊之旅或是記錄景致的旅程在這里展開,同樣展開的還有一段關于生活的旅程。
八年前,袁小紅搬進了前山河西岸的社區,一片毗連的鳳凰木后,幾棟拔地而起的住宅樓,交錯的大樹底下,傳來的是孩子們游玩嬉鬧的笑聲,雖然當時這里的生活并不便利,但是與原本的生活圈子接近,總讓人充滿了安全感。時間一晃而過,袁小紅家陽臺上的小葉紫薇、玫瑰、楊桃都已經生長得茂密,入室陽臺和客廳上遠眺而去,前山河緩緩流淌,她每天用眼睛享受著一片寧靜。

前山河之于珠海人心中,往往不是母親河的歷史故事,就是水道兩岸的風光明媚。
三十一年前剛到珠海的時候,袁小紅與前山河的聯系,只有每次回老家必經的前山港。當時,從市區還沒有直達前山的公交車,她要在吉大乘坐一塊錢招手即停的小巴士到前山港,乘坐晚上的夜船到廣州,再經廣州回到韶關。袁小紅還記得那是1986年,是前山港投入使用的第二年。
前山河一直是珠海通往廣州方向的水上交通要道。晚上8點左右上船,次日早上8點左右上岸到達廣州,是很多人對于前山港的回憶。建于1981年初,1985年投入使用的前山港位于珠海市前山水道下游,水路與澳門相距1公里,與珠江三角洲及東、西、北江相通,距廣州183公里;陸路距澳門3公里,廣州130公里,是珠海市區的內河港口。那時候的前山港共有碼頭泊位16個,1985年港口吞吐量為59萬噸,客運方面還有梧州、江門、中山、小林等四條航線,旅客進出量達9.64萬人次。
袁小紅關于前山港航運的記憶,現在只能記起來一些片段,破舊的漁船、搖搖晃晃的路程、模糊不清的票價。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前山河,還沒有多少生活的氣息,河東岸的前山鎮是建材飛沙,河西岸的南屏鎮是農田林地。那時候袁小紅覺得過了前山河就是珠海的郊區,現在雜草叢生的環境變成了成熟規劃的社區。以至于為什么會在二十多年后選擇在前山河畔定居,正是看中這里的良好社區規劃和與拱北毗鄰的生活圈子。
搬到前山河岸之前,袁小紅一家住在拱北,買菜在夏灣市場,搬家后,買菜依然還是選擇夏灣市場,河上逐漸建起的橋,讓生活便利了不少。生活中還多了更多可以休閑娛樂的選擇。天氣炎熱的時候,袁小紅早上五六點就在前山河邊晨練,天氣變冷之后,鍛煉的時間推遲到早上七點。傍晚,在黃昏的路燈的映照下,她又會跟家人一起出門散步。她最喜歡珠海不冷不熱的季節,占據了一年中春天的3月至4月及秋季的10月至12月,在珠海的生活,讓她習慣了空氣清新的環境,在前山河的生活,讓她習慣了運動的愜意,在城市里能找到這樣地方真好,讓生活和城市都透透氣。
珠海是一座和水有關的城市,人們依水而居,在陸地上看海,在岸邊賞河,只不過是為了看看生活的另一個模樣。引海景入室,是賦予居所如詩如畫的浪漫想象,那河景入室,是賦予居所什么呢?所以當前山河兩岸邊出現“河景房”這一住房概念的時候,很多老珠海人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對于楊振業而言,現如今前山河的河景房意味著更好的景致和更高的房價。

前山河一直是珠海通往廣州方向的水上交通要道。晚上8點左右上船,次日早上8點左右上岸到達廣州,是很多人對于前山港的回憶。

珠海是一座和水有關的城市,人們依水而居,在陸地上看海,在岸邊賞河,只不過是為了看看生活的另一個模樣。

1983年出生在北山的楊振業,從來沒有離開過前山河。小時候,他每年寒暑假在河邊玩耍打魚,水稻田、蘆葦地等等都是純真的童年里最美好的記憶。廣東人喜愛的早茶文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珠海,也與前山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遇到周末的時候,楊振業一家人騎著自行車穿過南屏北山村、東橋村的農田林地,到渡口坐船去河對岸的前山鎮喝早茶。船上載著饑腸轆轆巴望著美食的孩子、推著自行車的大人,還有要運往市區的瓜果蔬菜,一起在這艘貨運客運并存的船上度過十分鐘的時間,就抵達了前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前山河東岸以內的市區,是繁華的象征,而前山河西岸的南屏鎮,則像是一個島嶼。從香洲前往南屏、灣仔、金灣、斗門的車輛經前山河時靠渡口渡運。建于1975年的南屏渡口,連接起前山、南屏和灣仔,直到1987年11月16日南屏大橋建成通車,南屏渡口才停運。南屏大橋在1985年年初興建,1987年建成通車,1988年,城建部門再次對該路段進行改造,按照城市一級公路改建,1990年,全線竣工通車。
“南屏大橋通車的時候,像是馬拉松開跑一樣,還有個儀式。”當時年幼的楊振業跟家人一起去參與這個城市中的大事。“舞龍舞獅結束后,大家有的推著自行車,有的步行,都到南屏大橋上走一走。”也是在那以后,前山河西岸南屏的渡口逐漸消失,農田也逐漸減少。
珠海人唐榕達曾用珠海各地的地名區域寫過一副對聯,“獅子山、老虎山、麒麟山、犀牛山,山山均藏猛獸;鳳凰嶺、白鶴嶺、金雞嶺、燕子嶺,嶺嶺都棲良禽。粗砂環、長沙環、菊花環、前后環,環環緊扣;前山河、上涌河、吉大河、人字河,河河相通。”楊振業也記得以前在北山,能看到一些并入前山河的小河涌,現在都變成了房屋。而當他在前山中學讀高中時,前山橋已經建成,每天上放學都要經過此處。
在兩年前偶然的機會進入房地產行業的楊振業,現在負責著前山河西岸的銷售,工作地點離家近,最重要的是,這個片區是他最了解的地方,他知道每一塊地在二十年前的用途,他了解這里的每一次變化,也清楚現在市場上河景房的高價。2001年左右前山河西岸出現了河景房的概念,2009年前山河西岸的河景房已經成為珠海市區最貴的房子,現在,前山河的河景房一房難求,很多人把擁有河景房當做身份象征。剛送走一批咨詢客人的楊振業,直言,河景房的單價更貴,好的地段的河景房可以看到澳門的景色,每年澳門國際煙花節都能盡收眼底。
城市越來越往西部發展,前山河上建起了越來越多的橋,南屏大橋、前山橋、昌盛橋、白石橋……以前這些橋是連接市區與南屏的通道,現在這些橋是連接起市區與灣仔、橫琴和整個西部。
“現在整個前山河西岸片區有十萬多戶人住在這里,這里有全珠海最大的華潤萬家,有多個社區公園,有學校,配套設施齊全,這在十多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從多年前還需要坐船到前山河對岸才能品嘗到美味的早茶,到如今的寸土寸金,前山河的變化與城市息息相關。
前山河的光輝埋藏在靜謐的日常生活深處,和前山河西岸的繁華、前山河東岸的休閑相比,與前山河一樣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北山,顯得安靜許多。有人說北山村的地理位置優渥,所以才代有人才出。而北山人楊振業看來,北山從2011年開始熱鬧起來,跟前山河的規劃發展也是密不可分。越來越便利的交通,讓更多人知道北山;游客的蜂擁而至,外來的熱鬧也更容易進入北山;這一片區日益增長的居民,也讓穿行其間的老建筑多了關注度。“這是一個循環,只有人多了起來,區域才會發展,只有區域發展,人才會多起來。”前山河帶動了人流,也讓楊振業有了不離開的理由。
前山河與城市里的許多地方都有著聯系,它在以前更常被稱為前山水道。主城區的九洲大道東起九洲港,西至前山水道;拱北這一地名的由來,也與前山水道有關;前山鎮,西北鄰中山坦洲、三鄉,西以前山河為界與南屏相接,南鄰拱北地區……

城市越來越往西部發展,前山河上建起了越來越多的橋,南屏大橋、前山橋、昌盛橋、白石橋……這些橋是連接起市區與灣仔、橫琴和整個西部。
據考古發現推測,在唐代,前山河屬于香山鎮金斗灣鹽場。唐家、前山、南水等地水路貨運在南宋已較發達。明清時期,珠海水路交通較為發達。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鴉片貿易合法化,由于清政府在澳門及其外圍既無關卡,又無厘金,通過澳門走私鴉片的情況日趨嚴重。1868年,兩廣總督為了挽回鴉片稅收上的損失,命令廣東省厘金局在澳門外圍的前山河和停泊在拱北灣口的巡輪兩處設立厘金卡;1871年,粵海常關又根據總理衙門的批示,在前山、拱北灣(后改為小馬騮洲島)設立常關稅廠,在澳門外圍建立海關機構,征收關稅;1886年前后,每年有10000—15000箱鴉片從香港運至澳門,再轉運到廣東西部沿海和西江流域的各個港口。1887年3月,中、葡、英經過近一年的談判后,達成協議:以中國承認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為補償,澳門同意仿效香港協助中國海關辦理鴉片稅厘并征并防止走私事宜;澳門四周的常關關卡劃歸中央即由總稅務司管理,實行鴉片稅厘并征。4月2日,稅務司法來格到拱北接管了馬騮洲、前山等常關稅廠及其所屬的緝私卡,拱北關正式成立。總關設在澳門,以拱橋的“拱”字和北嶺的“北”字來定名拱北關,“拱北”名稱沿用至今。清光緒十六年(1890)內地船舶經前山水道報關后進出澳門的就有24251艘,載貨量達122萬噸。1891年旅客達24.9萬人次,貨物運量達98.8萬噸,其中經澳門轉口新加坡、泰國、沙撈越、香港等地的貨物達25萬噸。清代,香山鹽場為廣東的十三大鹽場之一。如今,鹽場不在了,前山河航運也停止了。


前山河的光輝埋藏在靜謐的日常生活深處,前山河西岸的繁華和前山河東岸的休閑使城市多了一種別樣的氛圍。

作為年輕的九零后,想象不到以前沒有橋要靠輪渡的日子,這里是他們散步閑逛,嘆晨日落的首選之地。
前山水道由聯石灣至石角咀,總長23公里,屬四級航道,航寬20米,水深1.6米。建國前,屬天然水道。至1957年,成為兩廣內河船舶通往澳門的主要航道,有花尾渡、蒸氣船等定期和不定期客貨輪。1958年,中珠聯圍在聯石灣和石角咀建造水閘,船舶不能直往澳門。
現在的前山河,是市區唯一的一條淡水河道,河兩頭連接著中山和澳門,曾擔負著飲用水源、生活用水源、交通航道、農田灌溉以及排污等多種功能。

前山河沿岸的騎行綠道和綠地,為周圍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閑、親子的好場所。
現如今,前山河在蘇堅的心中,是擔負著城市浮玉帶的功能。“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無論是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北方四合院里的天井,還是客家圍屋前的水塘,依水而居一直是中國人對于住宅的向往。蘇堅在珠海生活了近三十年,對于前山河而言,卻是一個新移民。早期珠海大街小巷里的計劃生育的宣傳畫都是出自蘇堅的手筆,他也因為種種緣故在珠海成家立業,不過以前一直在老香洲居住。多年前,他所在的公司讓大家駐站搬到前山造貝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同意,沒想到自己在多年后,竟然成了前山河畔的居民。前山河圍繞著整個城市,湍湍河流為前山和南屏帶來了活力和激情,生活在此的人汲取著這種新鮮的、好奇的生活,新生活也在此展開。


有人說,前山河的兩岸是新舊生活的對照,但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并無新舊之分,新與舊從來都是相對而言,正如現在已經逐漸模糊的東岸與西岸之分,正如二十年前的前山與南屏之分,誰能說二十年后,又會是怎么一副模樣。
王悅玲的前山河生活,似乎是日復一日般流逝,從記事起就跟父母居住在前山河東岸,后來搬到前山河西岸,工作后又在前山河東岸。她想象不到以前沒有橋要靠輪渡的日子,畢竟對于前山河來說,她是年輕的90后,她不了解前山河的歷史,在河兩岸的生活工作,她依舊能得到更多樂趣,畢竟這里是日新月異的地方,在這里嘆山山水水的自然風光,嘆暮色后散步閑逛,嘆晨光里的大汗淋漓。
在童年的記憶里,她知道父輩的生意來自前山河。家里的建材生意,來來往往都經過前山河,她記得在夜晚的城市里,父母在前山河岸邊的長嘆,不同于現在的休閑生活,那時候的一聲嘆氣,是嘆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艱難。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珠海出現了通過個人承包經營建筑材料的商業模式。過后的幾年內,因為前山河、前山港的航運發展,建筑材料貿易日漸繁榮,在前山涌現了一批專業建材市場,夏村建材市場、造貝鋼材市場、石材市場、水泥沙石市場、竹木市場等等,數量眾多,最鼎盛的時期,前山一共有多達五百多個建材商戶,一應俱全。與此同時,競爭也是非常殘酷的。光是陶瓷,就分為國內品牌和進口產品,還有專門應對澳門市場的供應商。鋼材市場營業額最好的一年,成交額達10億人民幣,這在十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前山河在城市建設中抹去了過去的歷史痕跡,在舊貌上建立新的城市功能。偶爾會有年輕人鉆到老巷子里去尋找城市記憶的斷層,傳統的人還會在前山建材市場購買物料,相信這里的老手藝。短短幾年的時間,前山河已經浸潤在城市的新記憶中,有人說,前山河的兩岸是新舊生活的對照,但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并無新舊之分,新與舊從來都是相對而言,正如現在已經逐漸模糊的東岸與西岸之分,正如二十年前的前山與南屏之分,誰能說二十年后,又會是怎么一副模樣。每當我們說起城市的變化,我們會提起城市里的人與物,事與地,而常常忽略那些在靜默中帶動了區域發展的河流,正如前山河。我們對于前山河而言,都是過客。大家都是在一樣努力地生活著,只不過將自己的落腳點放在前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