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 要:現代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筑空間的使用性質和所處環境,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藝術處理手法,從內部把握空間,設計其形狀和大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所大房子,但是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口也越來越多,人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也開始越來越高了,所以,現在買房是人們口中必不可少的話題,房價的問題也是人們不得不關心的一個大問題了。戶型居所雖然是面積小,但小家依然需要溫馨、舒適的居住氛圍,因此功能也是一樣都不能少的。
關鍵詞:室內設計;小空間;大利用;設計要素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2-0055-01
一、室內裝飾設計的要素
1.空間要素:空間合理化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是設計的基本任務,我們要勇于探索時代技術賦于空間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過去形成的空間形象。
2.光影要求:人類喜愛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陽光直接引入室內,以消除室內的黑暗感和封閉感,特別是頂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內空間更為親切自然。光影的變換,使室內更加豐富多彩,給人以多種感受。
3.陳設要素:室內家具、地毯、窗簾等,均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陳設特征,大多數起著裝飾作用。實用和裝飾二者應互相協調,爭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統一而有變化,使室內空間舒適得體,富有個性。
二、室內設計元素
(一)“形”包括“實體”與“虛體”
空間的處理自 60 年代變成了室內設計的主角,空間的整合、空間的秩序往往是設計中最關鍵的一點,也是體現建筑整體緊密結合室內的一部分,應根據建筑設計整體的條件與需求以“四度空間”的理念,按照“動視”與“靜視”景觀的需求規律,綜合的考慮。設計中應考慮多元素的互相干涉;相互影響的效果,綜合地、理性地設計,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光”的主宰作用
近年來在室內設計中“光”的主宰作用,愈來愈被設計師們所重視,沒有光,萬物一片黑暗,“光”不僅是照明的作用,光在室內的裝飾作用,如光的布置、光的造型、光暈、光色(色溫)以及光對色感、質感、造型的光影表現等等,在眾多的裝飾元素中往往它是最“搶眼”的因素;而且它又直接地影響其他因素。
三、利用心理空間讓小空間變大
(一)運用掛畫營造空曠感
我們可以在墻面上掛一些可以使人產生遐想的風景畫或是波瀾壯闊的海洋、樹木繁盛的森林這些都是常常給人以空曠深遠的感受。由此可見,在小客廳里選一幅以風景或大海為題材的掛畫做裝飾,即能夠達到由心境的擴大而影響也可以對小空間感覺的擴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都是人的大腦中出現了某種虛幻的情節,創造出新的虛幻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存在現實中只停留在人的大腦中,因此從心理上擴大了空間感,使有限的實際空間變成了無限遐想空間,看得到,想得到,卻不以事物的形式存在,給人誤以為空間變大的善意錯覺,從而會使小空間在視覺和心理上得以延伸。但需要注意的是,掛畫的選擇應以寫實主義風格為最佳,否則抽象派或色彩濃烈的畫面會給人帶來壓抑感。除了掛畫還可以選一些令人產生遐想的壁紙,同樣也可以達到擴展空間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易大量使用,這樣也可以減少貼壁紙的膠中散發出苯系物污染物質。
(二)鏡面的使用可或得增值空間
大家都知道,鏡子具有反射的功能,利用鏡面的反射產生的對景,降低了小空間可能給人的壓迫感,釋放有限的空間;用鏡子作為腰線隨時捕捉主人的生活細節,視覺上沒有邊界的束縛感,也能很好的展示空間層次感;白色的天花用鏡子鑲了四邊,反射屋中的人和景,向上看的時候感覺天花的四周被無限延伸,惹人遐思;廚房和餐廳以鏡為門隔開,推拉之間,風景隨之移動,或對稱,或變幻無窮,不僅適合了個性化設計的需求,而且還使室內空間在視覺上達到了大尺度的空間效果。但是,過多的使用會讓人產生暈眩的感覺,以塊狀或條狀的布置為宜,忌相同面積有形狀的鏡子兩兩相對,那樣會使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三)利用色彩拉伸視覺空間
色彩在空間里起著巨大作用,特別是對于小空間,在視覺局促的情況下,墻面色彩的選擇最為重要,因為進入空間里,直接看到的就是墻面了,而且墻體的面積最大,對視覺的影響也最大。小空間的色彩要清淡淺亮:淺的顏色能延伸空間,讓空間看起來更大,如果各個功能空間的色彩同屬一個系列,且以淺色系為主,沒有太大反差,視覺上就會發生巧妙的延伸錯覺。這種統一的色調能增加居室洗練簡潔的感覺。
四、結語
小空間變大尺度是現代家居空間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無論心理空間、開放空間、穿透空間還是色彩空間等空間設計手法的應用,都使被束縛的空間得以延續,寓無限的意境于有限的空間之中,小戶型時代的到來,預示著研究小空間的大尺度問題有著長遠的意義和需求。空間得以延伸進而使人與周圍環境得以互動。空間延伸在表現媒介、方式等方面也會在未來的小戶型設計中得以新的闡述,這既是空間的延伸,也是居住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天鷹.論新時期的室內裝飾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03).
[2]董秀梅.室內裝飾設計趨勢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