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穗京 陳志波
【摘要】通過一例大學護理專業男生由學習問題引發的一般心理問題的心理咨詢報告,分析求助者由于對男護理專業認知存在偏差,由此產生不良情緒,出現焦慮、抑郁、自卑、煩躁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咨詢師通過運用認知療法進行心理分析治療,幫助求助者認識到其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根源是對男護理專業認知的偏差,通過幫助求助者調整認知觀念,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在求助者積極配合下,恢復了正常的學習,最終達到心理咨詢的目標。
【關鍵詞】失眠煩躁 男護生 學習心理問題
一、一般資料
(一)人口學資料
羅某,男,20歲,大一學生,獨生子,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家族遺傳病及精神病史。
(二)身體狀態
求助者自幼身體健康,無重大軀體疾病史。近一個月來出現睡眠困難,經醫院檢查無軀體疾病。
(三)社會功能
求助者對父母體貼、聽話,人際關系一般。最近社會功能輕度受損,很少與同學交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
(四)心理測試結果
(1)SCL-90:總分159分,軀體1.0分,強迫0.7分,人際1.8分,抑郁2.4分,焦慮2.9分,敵對0.8分,驚恐0.6分,偏執1.8分,精神病0.5分,其他項目 1.7分。對照SCL-90國內常模(成人),其的焦慮分明顯偏高,因子分一般應低于2分,3分以上表明有相當嚴重的程度。
(2)SDS:總粗分50分,標準分63分,提示有中度抑郁。
(3)SAS:總粗分48分,標準分60分,提示有中度焦慮。
(五)生理心理社會因素
(1)來訪者自述:既往身體健康,近兩個多月的時間,感覺失眠、精神萎靡、煩躁不安、內心矛盾、情緒低落,無法靜心學習。
(2)自我評價低,自信心不足,過分擔心親朋好友對自己讀的專業而持有不好看法,為此內心的緊張感和焦慮感比較強烈,背負沉重心理壓力。內心很糾結,感到很痛苦、自卑,很想退學回家,否則精神會瀕臨崩潰。
(3)從小父母要求嚴格,學習成績較好。性格內向敏感,小心謹慎,沉默寡言、為人踏實。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失眠、焦慮、煩躁、無法靜心學習兩月余
個人陳述:近兩個多月的時間,感覺失眠、煩躁不安,無法靜心學習,想退學回家,想起高考失利就特別煩躁,總覺得很遺憾,不甘心自己的種種失誤,但是想復讀又沒有勇氣,因此內心很矛盾。在高中時期,自己覺得學習已盡了努力了,但最后還是高考發揮失常被調劑到護理專業,讓我覺得很沒面子,為此心情一直不好。進入到大學置身在這萬花叢中一點綠的護理專業里,我就感到非常的失望,而這個失望對我的心理打擊遠遠超出了我對它的意料和接受能力,感覺我無法適應大學這個新環境。雖然父母工資不低,家庭條件不差,但為了我能上大學,他們費盡了周折。我沒想到我都上大學了,都讓父母這么操心,真是于心不忍啊!我要是在大學里不好好學,我就感覺十分對不起父母。但奇怪的是,在大學里我一看書就打瞌睡,一聽老師講課,同學一和我說話我就煩躁。只想著往外跑,打游戲混時間或是回宿舍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尤其是近來的兩周時間,老師在講課可是感覺什么也聽不見,周圍同學都在忙碌的看書,聽到他們翻書、寫字的聲音,我就莫名的心煩意亂、躁動不安。看到他們在課余時間熱情高漲地參加大學生的各種社團活動,我不但提不起精神而且還特別的厭煩,整個人精神萎靡,感到很郁悶,感覺人生沒有希望。本來因為讀了這所大學的護理專業,做個男護士夠丟臉的了,現在我這個狀態明知道不好,但又控制不住把握不了,所以更覺得親人、朋友、同學也會瞧不起我。兩個月來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煩躁,總是沉默寡言、經常逃課,不上晚自習,沉迷于游戲,無法安心學習。大學生活感到很痛苦,很想退學回家,否則精神會瀕臨崩潰。
三、觀察和他人反映
(一)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出生于工人家庭,家庭和睦。從小父母要求嚴格,學習成績較好。性格敏感,小心謹慎,為人踏實。該求助者自小成績優秀,
未受到任何挫折,因高考不理想,遠遠沒有考出他平日里的真實成績,填報志愿填高了,最后調劑到護理專業。他對此心有不甘,越想就越是覺得自己不該考出這樣的分數。目前求助者對繼續讀書并無興趣,也不喜歡所學的護理專業,對于他而言,讀書已成為一種精神負擔,而且越來越重。盡管內心非常厭倦學習、向往輕松愉快的生活,但又無法擺脫現狀,認為如果半途而廢,則對不起父母,內心很糾結,感到很痛苦。這種無法克服的沖突性體驗導致了失眠??吹叫睦碜稍冎行牡男麄骱蠛?,主動前來咨詢。
(二)同學反映
該同學性格內向,言語不多,在班內校內交往的同學不多。不愛學習,經常逃課,熱衷于玩游戲,自從上大學以來我就沒怎么看見他在教室學習。上課也從不主動回答問題,大學新生的社團活動從不參加,看上去他好像不是很愉快,常在晚上聽到在床上翻來覆去,很難入睡。最近一周他貌似人間蒸發,在校園里在教室里更難看到他的身影。
(三)輔導員反映
學習態度不端正,上課總是漫不經心,或睡覺或低頭玩手機,經常不完成作業,考試交白卷,心灰意懶,最近還常常逃課,無論怎么批評就是屢教不改。各課任老師提到他時,都是搖頭、嘆息、抱怨甚至憤怒。
(四)咨詢師的觀察
求助者衣著整齊、舉止得體,眼神憂郁,面帶愁容,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懶洋洋的模樣。不主動開口說話,問話時回答的極為簡單,談吐正常,說話時條理清晰、表達完整,邏輯思維正常,意識狀態良好,無幻覺、妄想,情感表達自如一致。在談到學習問題時,情緒明顯煩惱和焦慮。求助者性格內向,自卑,自信心不足, 自我評價低,過分擔心親朋好友對自己讀的專業而持有不好看法,為此內心的緊張感和焦慮感比較強烈,背負沉重心理壓力。有自知力,對自己的現狀很清楚,但生活沒有目標和期望。對目前的校園學習生活沒有信心,對自己未來的道路更是感到迷茫。求助者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強烈。
四、評估與診斷
(一)心理狀態的評估
第一,求助者無幻覺和妄想,其主客觀世界是統一的。第二,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協調一致,從而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性是一致性的。第三,除了焦慮、抑郁外,求助者個性沒有變化,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能主動求醫。因此,符合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依據上述分析,求助者的心理活動是正常的。
(二)資料的可靠性
可靠。
(三)案例診斷
從癥狀的發生原因、主導癥狀及表現,心理測量結果及三方而來綜合分析,本案例初步診斷是由學習認知偏差引起的一般心理問題。
(四)診斷依據
(1)求助者進行檢查沒有異常報告,沒有器質性病變基礎,家族無精神病史及遺傳病史。
(2)根據區分正常與異常的工作原則,該求助者自知力相對完整,有求醫欲望,無邏輯思維混亂,無感知覺異常,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沒有精神病性癥狀,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問題。
(3)求助者的心理沖突為常形,可以排除神經癥性問題。
(4)求助者是由生活事件引起,持續時間兩月余,尚未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思維合乎邏輯,人格無明顯異常??梢耘懦龂乐匦睦韱栴}的診斷。
(5)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焦慮、失眠,是由于對男護理認知存在偏差,感到焦慮、抑郁、煩躁,無心學習,有自卑感,這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6)綜上所述,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
(五)鑒別診斷
1.與焦慮癥相鑒別
焦慮性神經癥在癥狀表現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出現泛化和回避,反應也與初始事件本身不相關,持續時間長,大于3個月或半年。而該求助者雖然以焦慮為主要癥狀,但未嚴重到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沒有泛化和回避,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2.與抑郁癥相鑒別
抑郁性神經癥是一種以長期的心境低落為突出表現,并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等現象的一種心理疾病。求助者雖有焦慮,但沒有身體不適,因此不考慮是抑郁癥。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一)具體目標
(1)正確評價高考的意義,不要過分在意分數,對自己的高考成績無論怎么樣都要接受,減輕求助者焦慮、抑郁、煩躁、低落的情緒,改善睡眠差和改變厭學的學習態度。
(2)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求助者分析造成心理問題的根源,調整認知方式,改變其不合理的認知和觀念,構建合理的認知模式和有效的行為模式,逐步減少求助者心理壓力使他能夠從抑郁的低谷中走出來,消除焦慮、抑郁、煩躁、痛苦等負向情感,學會自我心理調控,樹立學習信心,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己的價值。
(二)遠期目標
進一步引導求助者將新的、合理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有效處理各種生活挫折的能力,減少其情緒困擾和行為障礙在以后出現的傾向性,促進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發展,達到人格完善。讓求助者能夠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業取得進步,能夠找到自己的存在的價值。
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方法和原理
1.咨詢方法
在經過對來訪者進行深入的分析后,征得來訪者的同意,采用認知行為療法。
2.認知行為療法基本原理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認知是行為和情感的基礎,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的認知有關。求助者將自己看作失敗者,那么他可能會變得抑郁;如果認為自己不能適應男護生的學習環境,他就會盡力躲避這種環境。認知行為治療就是要通過改變求助者關于對男生從事護理專業的認知偏差的自身錯誤的思維方式和觀念。
3.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1)求助者的權利
①有根據咨詢要求選擇咨詢師的權利。②在咨詢過程中,對咨詢師不滿意時,有更換咨詢師的權利。③對咨詢方案、咨詢時間、收費情況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2)求助者的義務
①要遵守咨詢診所的有關規定。②遵守咨詢方案,收費情況、咨詢時間等有關規定。③尊重咨詢師,遵守約定時間,不遲到,不能如約咨詢應提前通知咨詢師。
(3)咨詢師的職責與義務
①熱愛本職工作。②不得因求助者的各方面因素而歧視求助者。③在與求助者建立咨詢關系前,必須讓求助者明白咨詢工作的性質、特點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權利和義務。④對求助者進行工作時,應對工作重點進行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必要時可達成書面協議。⑤不得與求助者建立咨詢以外的其它關系。⑥認為自己不適于對求助者進行工作時,做出明確說明,介紹給另外合適的咨詢師。⑦始終嚴格遵守保密原則。
4.咨詢時間和費用
每周一次,每次1個小時,咨詢為四次。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學生免費。
七、咨詢經過
第一階段:診斷評估、咨詢關系建立、確定咨詢目標階段,尊重接納來訪者,讓他盡情盡可能地傾訴內心的痛苦,穩定求助者的情緒,在已建立了良好咨詢關系的基礎上,咨詢師探究來訪者的認知行為信念。第一次咨詢任務如下:
⑴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⑵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收集相關資料;⑶確定主要問題,共同協商咨詢目標;⑷介紹咨詢方法和相關情況。向求助者說明心理咨詢工作的性質,保密原則,采用的方法,要達到的目標,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雙方達成了一致的協議。
第二階段:心理幫助階段。通過提問和自我審查的技術來幫助求助者確定問題,使用語義分析技術來糾正核心錯誤觀念,并運用行為矯正技術來改變求助者不合理的認知觀念進行干預和治療。第二次咨詢任務如下:
⑴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求助者形成正確認知。向求助者介紹認知行為療法原理,引導求助者做深入的自我探討,了解他的認知過程及觀念,幫助求助者進行自我審查和反省,鼓勵并引導求助者說出他對自己的看法。
⑵建立理性思維的模式,緩解及消除焦慮等不良情緒。交流過
程主要是運用傾聽的技能,多聽少說,抓住重點,深入提問,再做出初步判斷。在談話過程中注重感情移入的理解,讓其盡情地宣泄和釋放。希望他能和老師配合好爭取在短期內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⑶運用建議技術和模仿技術,檢驗表層錯誤觀念。求助者的表層錯誤觀念,是對自己不適應行為的直接、具體的解釋。讓求助者平時多觀察本班護理專業同學在日常生活如何同樣也可以發揮“救死扶傷,為人民服務”的作用的。
⑷布置咨詢作業。將事先整理好的有關男護士微電影誓言等資料,希望求助者回去能認真閱讀并反思。
第三次咨詢任務如下:
⑴運用語義分析技術來修正不合理信念。反饋咨詢作業,與求助
者一起分析他的負性自動思維。通過進行語義分析,把主-謂-表的結構換成與“我”有關的具體的事件和行為,并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評價,引導求助者說出具體有特定意義的句子,認識到求助者內在被曲解的男護士職業的認知,促使求助者改變固有錯誤的認知,幫助求助者構建新的合理認知模式。
⑵共同討論,制定下階段矯正計劃。運用行為矯正技術改變求助
者不合理的認知觀念。在咨詢中,實行認知干預技術和行為矯正技術,列舉求助者對男護士職業的認知歪曲成共識后共同討論制定行為契約,幫助求助者矯正沉迷于游戲、厭學等不適應行為。
⑶朋輩輔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安排心理輔導員和班干部組成
聯盟隊伍,對求助者給予心理疏導和朋輩幫助。由于求助者有過退學念頭,并且出現了輕微抑郁、焦慮的情緒,安排生活聯盟隊伍的同學對求助者上課、在校生活進行全方位關注。求助者打得一手好籃球,同學們主動約求助者去打球,參加娛樂活動,既能散心,又能增進與同學們的友誼,并且還推選他做體育委員,讓他感受到集體的關愛,體驗到很有存在感。心理委員組織在班級開展了“男護士一樣美麗的天使”團輔活動,特別讓求助者與大家一同分享,使求助者感受到男護士同樣可以大放異彩。由于跟不上學習進度,還安排了學習聯盟隊伍的同學幫助他制定學習計劃,有計劃有目標的學習并對落下的課程進行輔導。
第三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使用認知復習的技術,鞏固正確的認知觀念。采用心理測驗SCL-90,再次評估咨詢后的情緒和行為,使求助者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做到完全依靠自己來調節認知、情緒和行為。
八、咨詢效果的評估
1.求助者自己評估
通過2個多月的咨詢,癥狀得到了改善,行
為改變,認知糾正,情緒也改善了,對咨詢效果滿意。
2.求助者的同學和老師的評估
都說他跟變了一個人似的,上課
聽講也變得專注,最近學習很投入,考試成績也有飛躍的提升。情緒平穩了很多,能主動與同學交流學習。積極踴躍參加課外社團活動,睡眠也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對咨詢的效果非常滿意。
3.咨詢師的評估
咨詢的具體目標和遠期目標基本實現,求助者
基本消除或緩解了抑郁、煩惱、焦慮的情緒,睡眠質量恢復。在認知、情緒、行為模式上出現了積極變化,不合理認知己經得到消除,積極合理的信念得以建立,自我認識趨于合理,能適當地評價自己。
4.心理測驗結果與咨詢前的比較
⑴90項癥狀清單(SCL-90):軀體0.7分,強迫0.5分,人際1.3分,抑郁1.8分,焦慮1.9分,敵對0.5分,驚恐0.4分,偏執1.2分,精神病0.3分,其他項目1.5分??偡?26分,下降了39分,各因子分均小于2,屬于正常范圍。
⑵抑郁自評量表(SDS) :標準分35分,下降了15分。提示抑郁情緒基本消失。
⑶焦慮自評量表(SAS) :標準分38分,下降了15分。提示焦慮情緒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7.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2.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96.
[4]徐俊冕,季建林.認知心理治療.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1999.185.
本文系2016年廣西教育系統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立項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61C054;2016年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新媒體視域中的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體系優化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6JGB28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