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穎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開始實施“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它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更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如何有效運行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來說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進行探討,簡要闡述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少教多學 歸納總結
新課程改革明確規定,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教為主”的狀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初中的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實行“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質量與教學效果。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少教多學”模式,教師就需要重點關注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和關系。“少教多學”意味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由老師單純講授的教學方式,給與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少教”主要指的是教師減少講授的內容和廣度,主要精講教學知識的重點內容,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種道理。“多學”則指學生在學習時要多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只是單純依靠教師的知識傳授,應該更注重學習的方法,明白自己究竟要學什么。“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多考慮學生的因素,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符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在初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學習方式的傳授。在小學的教學中,受到學生、學情的影響,一般都是教師在課堂中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的參與程度并不高。但是在初中就需要改變這種模式,尤其是在初一,教師就要格外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給與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而想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需要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與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傳統的教學中,因為教師占據主導性的地位和優勢,因此學生經常處于被動地位。隨著教學制度的改革,新課改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當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大家是可以相互交流與探討的,不再是一方輸出、一方接收的關系。而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也能夠拉近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為大家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和學習環境。
二、注重歸納總結
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格外關注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學生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歸納與總結,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認知和了解,進一步消化所學的知識。雖然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講解是一致的,但是因為學生的個體性與差異性,在歸納的過程中會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學閱讀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初一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在講解完主要內容后,可以將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給與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凝聚團隊的力量,更好地進行歸納總結。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發言,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歸納成果,通過對比分析,看到其他同學的優勢,改正自己的不足。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接收知識這一階段。同時教師也可以學生提供一些歸納與總結的方法,給學生示范參考,并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不斷的歸納與總結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這對于以后的閱讀是有重大意義的。
三、教與學有機結合,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只是單方面輸出,學生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跟著老師的思路和節奏學習,整個課堂節奏都是由老師掌握。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占據壓倒性的地位,學生學的空間比較小,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想要采用“少教多學”的模式,就需要創新以往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比如,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課前讓學生們坐在一起進行閱讀,不時交流自己的觀點感悟。這篇課文講完之后,還是可以給大家時間在一起再閱讀一遍,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感悟和體會,有什么疑問也可以直接說出來,并鼓勵其他學生積極發言,你問我答,形成積極的交流氛圍。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的不是客觀的知識,而是學習的方式,真正體現了“少教多學”模式的意義。同時,教師也要立足于學生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小結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少教多學”的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構建一個高效率、高質量的課堂。教師在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時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給予學生更多的發揮與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曉娟.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適應新課改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16,(02).
[2]虞燕.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J].新校園,2016,(02).
[3]田忠元.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