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英 李文明 徐艷
[摘要] 目的 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C反應蛋白(CRP)與血乳酸(BLA)聯合測定的臨床作用進行探析。 方法 方便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該院ICU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納入研究中,根據治療后患者生存情況分成存活組(80例)與病亡組(20例),同時選取30名健康自愿者作為對照組,均在入院后第1、4天測定并比較3組受檢者的CRP及BLA水平。結果 經過測定,存活組第1、4天時CRP分別為(5.14±1.20)、(3.20±1.34)mg/dL ,BLA分別為(2.56±0.67)、(1.88±0.35)mmol/L,病亡組第1、4天時CRP分別為(10.03±2.10)、(9.43±1.55)mg/dL,BLA分別為(6.14±1.22)、(8.13±1.30)mmol/L,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t=3.087,4.119,6.197,11.017;t=6.186,4.309,8.119,10.027;P<0.05)。 結論 采取CRP和BLA聯合檢測能對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和預后進行有效判斷,有著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 呼吸衰竭;C反應蛋白;血乳酸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9(b)-00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combined with blood lactate (BLA)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survival group (80 cases) and the death group (20 cases). 3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CRP and BLA level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on the 1st and 4th day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After the first and fourth days of the survival group, the CRP was (5.14±1.20)mg/dL and (3.20±1.34) mg/dL, respectively, and the BLA was (2.56±0.67), (1.88±0.35)mmol/L. At the first and fourth days of death, the CRP was (10.03±2.10) and (9.43±1.55) mg/dL, respectively, and the BLA was (6.14±1.22) and (8.13±1.30) mmol/L, respectivel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087,4.119,6.197,11.017;t=6.186,4.309,8.119,10.027;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CRP and BLA can effectively judge th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Respiratory failure; C-reactive protein; Blood lactate
呼吸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引發的肺通氣和(或)換氣功能嚴重性障礙,致缺氧伴或不伴CO2潴留,進而引起機體一系列的生理功能與代謝紊亂綜合征[1]。該病具有較高死亡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CRP是人類最為重要急性期反應蛋白,在諸多疾病診斷中可作為輔助判斷依據[2]。BLA是人體內糖代謝的一種中間產物,呼吸衰竭會引起機體組織缺氧,而缺氧會引起機體內BLA水平升高,這就意味細胞的氧化過程惡化[3]。臨床研究表明,呼吸衰竭和CRP、BLA有密切關系[4]。該文主要對該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采取CRP聯合BLA檢測情況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ICU收治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均通過癥狀、呼吸功能監測確診,符合《實用重癥醫學》相關診斷標準[5]。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意識障礙等患者,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并同意,該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依照入院治療后轉變情況分為兩組:存活組80例,男患者43例,女患者37例;年齡29~71歲,平均(53.2±3.4)歲;嚴重顱腦傷21例,重癥肺炎24例,COPD 30例,其他5例;病亡組20例,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齡31~70歲,平均(54.1±3.2)歲;嚴重顱腦傷5例,重癥肺炎5例,COPD 10例。同時,選取30名健康自愿者作為對照組,男17名,女13名,年齡30~68歲,平均(44.3±3.2)歲。在性別、年齡等方面,3組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呼吸衰竭患者在入院第1、4天,由科室護士抽取外周靜脈血2.0 mL,常規處理后,由經驗豐富檢驗醫生采取免疫比濁法測定CRP;同時,應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VITIROS-250型干式生化分析儀檢測BLA,在檢測時應要求在15 min內完成分離測定,以免乳酸值增高。對照組采取相同方法,在相同時間點測定CRP與BLA。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3組受檢者在入院第1、4天的CRP和BLA水平。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呈正態分布,組間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檢測,呼吸衰竭存活組、病亡組患者第1、4天的CRP和BL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病亡組均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存活組患者第4天兩項指標均低于第1天(P<0.05),見表1。
3 討論
呼吸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綜合性呼吸系統病癥,具有較高死亡率,是當前重癥醫學研究的重點。在臨床治療期間對患者有關生化指標和血氣進行監測,并及時評估患者病情嚴重度,結合相關指標對臨床療效和預后進行判斷有重要意義[6]。
乳酸是在機體組織灌注不足情況下,由機體糖酵解產生的。紅細胞僅僅能無氧酵解,而機體組織都能產生乳酸,在產生后會經肝、腎代謝,如產生速度大于機體自身清除速度,則會致乳酸大量堆積,進而引起高乳酸血癥。通過BLA測定,可直接反映機體氧供、氧耗及代謝等情況。呼吸衰竭患者往往伴循環功能障礙、臟器功能衰竭等綜合征。當前臨床認為,BLA水平升高機制主要是氧化限速酶失活、機體組織缺血缺氧,使得兒茶酚胺的應激性增高,肝腎功能異常致乳酸的清除效率降低[7]。在呼吸衰竭患者中,會有較多量的乳酸菌在缺氧、組織灌注不足狀態下產生,諸多研究表明,乳酸水平能反應機體組織低灌注狀態[8]。此外,在呼吸衰竭狀態下,機體生理狀態會發生多種改變,因而,BLA水平是機體組織低灌注主要反映指標,但其敏感度、特異性不佳;動態監測BLA水平變化或監測既定時間內的乳酸清除率在臨床預測患者療效和預后方面是有積極意義的。臨床研究報道[9],呼吸衰竭存活患者是BLA較病亡患者低,且在治療后48 h內會逐步恢復正常。
CRP是一種由肝細胞產生的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環狀五球體蛋白,其主要存在于人體的血清、腦脊液、胸腹水、心包液以及關節液中,會參與機體內各炎性細胞反應,正常狀態下血清內含量較低,其作為炎性標志物,對各類感染、急性器官及組織損傷、壞死等可迅速做出反應,且其測定不會受到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影響,是反映炎性反應、組織損傷程度及評價療效敏感指標,伴隨原發病有效控制與病情轉歸,CRP水平會逐步回至正常水平,臨床學者指出[10],觀察呼吸系統病變治療和預后方面CRP有重要作用。其生物學作用就是基于Ca2+輔助,能和機體內壞死性物質和效應細胞相結合,在正常脂質結構被破壞時,CRP可與宿主細胞結合以減少損傷。此外,CRP可激活補體系統,且能通過結合IgGFcR,強化機體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并可發揮良好調理作用,使吞噬細胞發揮功能。CRP的產生相對敏感,且迅速,可在應答后4~6 h內產生,以使機體做出針對性防御反應,隨后每8 h的濃度會升高1倍,36~50 h達峰值,其值可達正常水平的近千倍,CRP的半衰期一般在19~20 h,即便刺激去除也需要數天才可恢復到正常范圍。而BLA是糖無氧代謝終末產物,在機體缺氧時,組織細胞以增強糖酵解獲取能量,致乳酸濃度增加。臨床研究表明[11],BLA和休克、嚴重感染、創傷等預后存在相關性。
李葆華等人[12]對CRP和BLA聯合檢測應用評估105例呼吸衰竭預后開展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患者第1天的CRP為(10.62±2.58)mg/dL,第4天為(9.56±1.95)mg/dL,顯著高于存活組、對照組患者同期水平(P<0.05)。從該研究結果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第1、4天的CRP分別為高于健康人(P<0.05);且呼吸衰竭病亡患者的CRP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結果表明隨著機體缺氧狀態的糾正,存活組患者的CRP水平呈下降趨勢,而死亡組患者第4天略下降,但仍明顯高于存活組,表明病情重,機體酸堿平衡失調,有合并其他臟器功能衰竭的傾向。此外,研究顯示[12],呼吸衰竭病亡組患者第1天的BLA為(6.19±1.16)mmol/L,第4天為(8.71±1.41)mmol/L,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該研究中,死亡組第1、4天的BLA分別為(6.14±1.22)、(8.13±1.30)mmol/L,分別高于存活組的(2.56±0.67)、(1.88±0.35)mmol/L,且兩組均高于對照組的(0.67±0.13)、(0.70±0.12)mmol/L,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與上述研究報道基本一致。從研究結果看,存活組患者的BLA呈下降趨勢,病亡組患者則呈上升趨勢。原因在于BLA是全身氧代謝最為重要的一個指標,其水平升高直接反映無氧酵解增加。乳酸酸中毒患者易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乳酸水平越高,存活率就越低。在救治后存活患者的BLA值會呈下降趨勢,表明在進行積極有效治療后,無氧酵解水平會有所下降,病情好轉。
綜上所述,CRP水平對呼吸衰竭患者療效和預后判斷有積極作用,同時BLA測定是評估呼吸衰竭病情重要指標,且BLA檢測的技術相對成熟,經濟、快捷,能動態監測以掌握病情變化,兩者聯合能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并對治療后病情轉歸及預后進行有效判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彩云,吳允萍,王東,等.血乳酸檢測對引起呼吸衰竭常見疾病的臨床指導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190-192.
[2] 黃洋峰,蔣薇,曾杰.C反應蛋白與血清乳酸判斷老年患者危重急腹癥感染預后的臨床意義[J]. 重慶醫學, 2015(18):2485-2487.
[3] 潘坤,李鵬,張澤明.動態監測乳酸水平在呼吸衰竭患者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河北醫藥, 2015(16):2448-2450.
[4] 劉瑞東.血乳酸聯合C反應蛋白檢測對于判斷呼吸衰竭患者預后的意義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1):149-150.
[5] 劉大為.實用重癥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79.
[6] 張浩然,畢明宏,翟云芝,等.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和C反應蛋白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5):115-117.
[7] Coudroy R,Jamet A,Frat JP,et al.Incidence and impact of skin mottling over the knee and its duration on outcom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5,41(3):452-459.
[8] 肖紅.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預后評估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6, 32(6):143-144.
[9] Pieralli F,Vannucchi V,Mancini A,et al.Procalcitonin Kinetics in the First 72 Hours Predicts 30-Day Mortality in Severely Ill Sep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an Intermediate Care Unit[J].2015,7(9):706-713.
[10] 劉勁松,李麗萍.肺癌患者血清中C-反應蛋白、癌胚抗原和乳酸脫氫酶檢測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藥,2014(6):861-863.
[11] 占林兵,謝波,華鋒,等.血清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及乳酸在重癥肺炎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華全科醫學,2015, 13(3):367-368.
[12] 李葆華,劉曉峰.C反應蛋白與血乳酸聯合檢測在呼吸衰竭預后評估中的價值[J].實用臨床醫學,2015,16(3):7-8.
(收稿日期: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