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蕙 羅達燊
[摘 要] 從汽車金融的內涵、作用出發,分析我國汽車金融業存在著融資渠道單一,盈利模式傳統,購車占比偏低,消費者接受度低,風險水平高,缺乏創新能力,缺乏完善而健全的風險控制及運行機制等問題。我國汽車金融業發展,應該拓展汽車金融服務的融資方式,鼓勵相關產品結構模式創新,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與多方機構合作以及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關鍵詞] 汽車金融;融資;模式;發展
[中圖分類號] F83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11-0143-03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automobile fin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automobile finance industry, such as single financing channel, traditional profit model, low proportion of car purchase, low consumer acceptance, high risk level, lack of innovation ability, lack of perfect and sound risk control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To develop China's auto finance industry, the financing mode of auto finance service should be expanded, innovation of related product structure mode should be encouraged, relevant legal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multi-party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 automobile finance, financing, mode, development
一、概況
(一)內涵
凡是汽車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涉及的資金融通活動均屬于汽車金融,它可以依據消費者需求選擇車型和靈活選擇支付方式,是汽車業和金融業融合的結果,主要產品有汽車消費信貸、租賃和保險等。
(二)作用
1.宏觀方面。一是有利于調節國民經濟供需不平衡。隨著消費升級和國家政策向消費金融引導,汽車等大額耐用高度消費品需求大大提升,汽車金融為汽車消費提供了新途徑,降低了貸款的門檻,為消費升級提供了可能。二是對國民經濟產生乘數效應。汽車金融不僅直接刺激汽車產業,而且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發展,例如汽車工業、保險業和法律咨詢等相關的服務行業發展,發揮乘數效應,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三是對擴大勞動力就業發揮積極作用。汽車金融相關聯服務行業基本都屬于勞動密集性行業,如汽車修理、運輸業、銷售、管理部門以及汽車使用部門,都可以接納安置大量勞動力,促進就業,拉動經濟。
2.微觀方面。一是對汽車制造商的作用。汽車金融不僅可以為汽車制造商及其相關產業提高銷量的同時,還可以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和金融服務,以促進生產銷售,加快資金流動,緩解制造商的資金流動短缺的難題。二是對經銷商的作用。通過提供庫存融資和對客戶提供消費信貸,促使零售和批發資金分離,提高經銷商的風控和資金管理能力,刺激消費,提高經銷商的營業額。三是對消費者的作用。汽車金融為消費者提供與汽車買賣、維修、租賃相關的融資和保險等業務,擴大消費貸款途徑,擺脫貸款難的困境,促使消費升級,產生提前消費。降低消費者資金運用的機會成本,拓展了相關金融服務的市場需求。
二、我國汽車金融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融資渠道單一
我國的汽車金融融資渠道主要以向母公司和銀行借款為主。首先,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及存款以短期為主,汽車貸款以中長期居多,存在短期資金被長期占用,資金期限錯配問題。當經濟形勢出現下行趨勢時,消費者消費受到抑制,銀行也會相應減少對汽車金融機構的貸款。其次,應收賬款缺乏可行性。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的規模都偏小,開展汽車金融融資條件不成熟。并且我國沒有成熟的應收賬款出售和回購的交易市場,無法全面展開應收賬款融資。
(二)盈利模式較為傳統
汽車金融盈利模式,就是指在與汽車有關的業務系統中各個利益方利用各種資源和方法創造贏利點。基本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汽車銷售、維護修理和保險代理盈利模式。傳統的汽車金融盈利模式,指以汽車經銷商為中介,提供購車貸款及售后服務的金融服務模式,主要包括:銀行貸款、汽車金融公司信貸、信用卡分期購車三種模式。消費者最熟悉且樂于接受的是銀行貸款模式,這種模式消費者依然在銀行獲得汽車金融貸款,汽車金融公司以銀行金融產品的分銷渠道獲取業務提成。而汽車金融貸款手續簡便、門檻低。其優點在于汽車金融公司精耕汽車領域,可以依據客戶不同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及服務,多樣化垂直布局更加豐富的汽車品牌。缺點是由于汽車金融公司的不規范性,客戶可能會與市場上一些缺乏信譽的汽車金融公司進行合作,不能更好地保障客戶的利益。
(三)汽車金融購車占比偏低
目前我國汽車消費金融購車占比約40%左右,約為歐美的一半左右,存在較大差距和市場增長潛力(見下表)。究其原因,首先,在消費者認知中銀行是官方的貸款渠道,消費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費者對汽車金融公司融資方式的不了解,不敢貿然尋求新的途徑貸款。其次即便知道,消費者也對汽車金融公司新的貸款流程束縛手腳,打消嘗試融資新途徑的念頭。
金融購車比重表
數據來源:美國,歐洲,日本,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官網
(四)消費者對汽車金融的接受度低
由于消費者不了解汽車金融公司信貸產品,多數消費者仍然會選擇銀行貸款購車,商業銀行還是消費者的首選。不到40%消費者選擇汽車金融公司相關信貸產品購車,多數是因為受其集團母公司品牌的號召力鼓動以及想獲取汽車金融產品營銷優惠,而不是從習慣和觀念上認同這種融資方式。但是隨著汽車金融公司運行時間增加以及服務升級,消費者逐步嘗到汽車金融公司服務的甜頭,逐步開始接受了融資方式。
(五)汽車金融公司的風險水平高
汽車金融風險在于,一是汽車金融產業鏈長,涵蓋從汽車及其零配件生產、銷售、融資到保險所涉及的所有行業,服務形式范圍復雜多樣,既包括新車又包括二手車;二是市場不成熟,行業行為不標準規范;三是各種帶包裝的欺騙行為難以識別。汽車金融服務機構自身對本行業風險估算認識不足,不惜降低放貸條件吸引客戶,這樣在緩和貸款難的同時,也容易埋下壞賬、呆賬的隱患,加劇行業風險。
(六)缺乏創新能力
產品雷同,目前只能提供汽車貸款服務,品種單一,無法有效的分散風險,一旦發生違約事故,受影響產品覆蓋面廣,容易引發流動風險,嚴重波及公司及行業。
(七)缺乏完善而健全的風險控制及運行機制
目前采用的貸款審核和放貸分崗運行機制,雖然增加了不同部門間的約束監督效能,能較好控制風險,但是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增加了不同部門之間的隔離,需要通過健全風險控制及運行機制完善改進。
三、我國汽車金融業的發展建議
(一)拓展汽車金融服務的融資方式
1.實行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可以通過外部融資來調整汽車金融公司的資本結構、改良資產質量、增加資產流動性、縮短授信期限、產生信用增級、降低融資成本、分散風險。但是資產證券化僅適合在金融市場發達、金融基礎設施較完備的地區小范圍、小規模地開展業務試點,資產證券化的產品需要推敲,嚴格把控風險。
2.發行融資債券和商業票
政府要積極鼓勵信用好、資產質量高的汽車金融機構以質押短期應收賬款的方式將商業票據出售給機構投資者,發行融資性商業票據;以質押長期應收賬款的方式向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發行公司債融資,并借鑒國外經驗將他們作為重要融資渠道。
(二)鼓勵相關產品結構模式創新
我國汽車金融服務產品單一,創新力不足。我國金融管理當局應從政策、資金、平臺、技術多渠道大力鼓勵汽車金融產品結構模式的創新,汽車金融公司首先積極開拓汽車金融貸款主體,擴大產業鏈;其次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汽車融資租賃業務,完善產品結構,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1.完善信貸風險轉移機制
建議在原有的擔保法條文上,増加有關汽車金融的內容,完善相關信貸風險轉移機制,填補個人消費信貸相關法規空白,推動第三方擔保機構建設,使汽車消費信貸擔保有法可依。
2.完善消費信貸法律制度
我國目前還沒有適合消費信貸發展的征信法律制度,對個人消費貸款對象、條件、金額、期限、利率、風險預測、貸款監管等方面尚未做出相關規定。我國相關法律部口應健全消費信貸信用保障機制,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明確賞罰制度,同時相關部口應予以配合,共同推動消費信貸發展。
3.加強消費者立法保護
金融服務是商事交易,應該給予參與交易的全體消費者、金融機構、金融服務人員平等公正的保護,尤其是通過立法對消費者加強保護。
(四)加強與多方機構合作
1.加強與商業銀行的合作
商業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擁有的資源和渠道不同,各具優勢。汽車金融公司擁有專業化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滿意度更高的金融產品,但是資金沒有商業銀行雄厚,服務網點也遠沒有商業銀行那么多。因此,兩者的合作可以優勢互補,達到雙贏。
2.加強與汽車經銷商的合作
汽車經銷商是連接汽車制造商和消費者的最重要渠道。在汽車流通領域,它們具有較強的渠道優勢,兩者加強合作一方面汽車經銷商可以幫助汽車金融公司增大汽車銷售量,增加汽車金融曝光機會,衍生新的業務品種,另一方面汽車經銷商作為資金提供者,會刺激消費者提前消費的沖動,提高汽車經銷商的業務量,兩者互利互惠。
3.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
目前,我國保險業占比最大的是財產險,汽車金融保險屬于新生事物。汽車金融公司應當有效利用商業保險的優勢,整合其他資源,擴展保險業務,來降低分擔風險,完善整體金融支持結構。
(五)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1.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首先,多渠道獲取信用記錄,合理利用大數據增強信息的可靠性。在原有信用信息主要依靠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內部同時,拓展到金融體系外部征信機構信息,包括社會有關機構,電子消費平臺以及社交平臺的信用信息及征信評分,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建設。
2.重視征信服務的發展
在保留舊的征信體系權威性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方征信機構,適當引入國外的外國征信機構,在政府的引導下,加強合作,展開公平有序競爭,共同推動征信業發展。
總之,汽車金融作為汽車產業與金融產業的重要驅動力,我國的汽車金融行業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但是還具有常駐發展和改善提高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羅洋.我國汽車金融行業發展問題及對策[J].西南金融,2015(2):65-68.
[2]吳正光.汽車金融服務體系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14(10):30-34.
[3]馬濤.中國汽車金融行業的發展對策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5.
[4]關溪媛,王慶斌.關于汽車金融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金融經濟,2018(3):63-64.
[5]尹麗.我國汽車金融公司業務經營之思考[J].西南金融,2012(5):73-74.
[6]張明.我國汽車金融公司發展問題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3(4):53-54.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