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萌(二手車小胖) 汽車街高級副總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市之聲汽車節目嘉賓、中國二手車第三方檢測聯盟發起人
最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年會發布數據稱,2017年中國二手車整體交易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年底前將達到1200萬輛級別,2020年預計達到2000萬輛規模。
進入千萬輛規模后,中國二手車進入到行業細分洗牌階段,每天風光無限、瘋狂燒錢的二手車電商實際整體交易量不足市場規模的10%,超過80%的真實交易交付依舊在傳統的二手車市場里,所以大家都認為這么多年“沉默不言”的二手車市場應該到了“爆發”的時刻,下一個風口就在這里。二手車市場會不會是下一個風口呢?我們從以下四方面分析、判斷。
(一)二手車電商轉化難、轉型快。二手車電商經過了多年發展,幾乎所有交易模型和環節都有嘗試,至今為止依舊難以突破場景限制、交易頻率、誠信保障等基礎問題,導致大量的流量投放后轉化率不高,每一輛二手車成交的收入難以覆蓋高額成本,而線下投入時間長、經驗不足、管控難度大,因此目前多轉向金融、融資租賃等方式,以改善現有的業務模型。本想與傳統二手車渠道“掰手腕”的電商不得不承認,顛覆傳統不可能,只能與實體業務“協作”。

二手車市場在業務本質上有著目前獨特的優勢,下一階段有著更好的機會,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二手車市場都能夠有機會進化。
(二)廠家品牌二手車體系大、增長慢。主機廠品牌二手車從2003年發展至今,目前依舊是以置換促進新車銷售為主,以補貼的方式提升置換率,而實際品牌零售的占比與總交易規模相比“少得可憐”。從廠家角度看,目前依舊是新車為主,二手車只是補充支援業務,即使像北京、上海這樣理論置換率超過50%的限購城市,從實際角度看,廠家體系、店內投入還遠不能實現規模化發展。
(三)獨立品牌二手車成長快、規模小。獨立品牌二手車商多是從二手車市場脫穎而出的“冒險家”,或是一些經銷商集團在廠家品牌之外的“自我品牌”,獨立品牌二手車商既沒有二手車市場的集客支撐,也沒有廠家政策的品牌輸出,更沒有電商的瘋狂資本,所以目前看,雖然成長比較快,但是整體規模依舊沒有達到更強有力的數量級,但是未來有一定的機會。
(四)二手車市場基礎好、需改革。二手車市場目前占據著實際交易量80%以上的交付場景和車源實際倉儲,雖然在各種擠壓中看似沒落,但是實際上依舊是重要的“最后一公里”所在。特殊化大倉儲和政府監管一體化是二手車市場的兩大基礎功能,互聯網和營銷只能滿足信息流,而真實交易的環節還是躲不開二手車市場的必要環節。
綜上所述,中國二手車經歷了各種“風口”后,開始回歸業務本質。二手車市場在業務本質上有著目前獨特的優勢,下一階段有著更好的機會,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二手車市場都能夠有機會進化。現有的二手車市場需要在交易環境、誠信保障、檢測標準、金融服務、網絡信息、衍生業務等多方面進行徹底的專業化改進,而不僅僅是目前一些市場的表面化文章。二手車市場將是下一輪行業重點,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