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快樂變現:新娛樂營銷時代
■本刊編輯部



忘記了姓名的請跟我來,
現在讓我們向快樂崇拜,
放下了包袱的請跟我來,
傳開去建立個快樂的時代
……
這首13年前的歌曲幾乎成為當下這個時代的預言,這是一個“快樂崇拜”的時代,一切似乎都在變得娛樂化。娛樂以產業化形式迅速發展,并派生了新的概念——泛娛樂,即以IP資源為核心,基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的文化娛樂產業新模式。這里的IP不再單單指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可以是一本書、一部劇、一個綜藝節目、一個卡通形象,等等。只要能承載用戶情感,聚集粉絲,并有商業變現價值,都可以被稱為IP。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總產值約為4155億元,2017年預計達到4800億元,增速預計15%以上,已成為我國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拉動力量。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龐大產業,也正反映了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7年10月31日,在上海舉行的2017愛奇藝iJOY悅享會上,愛奇藝發布2018年大劇、熱門綜藝以及娛樂生態內容多領域布局、超200部內容作品。并首次全面展示AI系統的強大支撐和融合作用。
娛樂產業創造的最大價值可能是快樂。尤其從歷史上看,整體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娛樂產業反而更繁榮,因為人們需要讓自己擺脫生活的重壓,快樂一點。
根據艾瑞咨詢2017年10月移動端監測數據,穩居視頻行業第一的愛奇藝App月獨立設備數已達到5.49億,月有效使用時間63.4億小時,月總使用次數達188億次。

《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作者: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
用戶對娛樂視頻內容的大量需求,深層次上是對輕松時光、快樂體驗的心理需求。電影票房規模持續增長,視頻網站付費用戶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內容消費升級趨勢,都說明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快樂買單了。對娛樂產業來說,這是一個讓快樂能更好變現的時代。
“與其說我們在做營銷,不如說我們在生產和傳播快樂。”2017年10月31日,在上海舉行的2017愛奇藝iJOY悅享會上,愛奇藝首席營銷官王湘君一語道破了娛樂營銷的實質。品牌做娛樂營銷,如果能把為用戶提供快樂體驗納入營銷目標,那么品牌營銷與用戶體驗就不再是對立面,用戶更樂意接受品牌傳達的商業信息,營銷將變成品牌和用戶的雙贏。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發展,娛樂產業也享受到了技術的紅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娛樂產業鏈上從內容生產、運營到營銷的各個環節中,尤其成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泛娛樂產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在數據和技術的幫助下,娛樂產業將更加高效、高質地生產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快樂體驗,同時也為娛樂營銷造就更愉悅的商業場景。
如果寫《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的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活到現在會作何感想?他所批判的電視媒介已走向衰落,然而一個比電視更加娛樂化的媒介——互聯網成為了定義公眾話語的新主宰,而我們也越來越接近于“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可是毋需過分悲觀,就像每一個時代的人都覺得下一代不如自己,人類卻分明是一直向前走的,娛樂也并沒有耽擱人類前進的步伐。反而,娛樂業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人類并沒有沉溺在無休止的娛樂中用笑代替思考,而是不斷用娛樂創造出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