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刊記者 冼巧鳳
路政“正”路(上)
——第二期全國公路路政管理研究班側記
文/圖 本刊記者 冼巧鳳
早在幾千年前的商朝,我國便有了路政管理。路政管理發展到今天,對自然人、法人、信息資源等方面的管理都得到了不斷的完善。路政管理工作由初期的不為人理解,到逐漸獲得認可,再到受到社會各界的日益重視,在維護路產方面不斷傳遞出正能量。
11月2日至4日,第二期全國公路路政管理研究班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全國各省份近180位公路路政管理負責人、高速公路管理單位負責人、相關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法律與路政管理專家,參加了學習與交流研討。
此次研究班為期3天,聚焦三大主題:路政標準化、規范化管理與安全責任劃分,治超非現場執法與高速公路入口治超,以及道路綜合執法管理、道路救援與應急處置。研究班旨在進一步提升公路路政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邀請了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蔣海峰、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管理局總工程師張敏、四川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志英、四川奇石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湯世友、河海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陳廣華等政、企、學屆業內專家,圍繞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展開深入探討。
研究班課程安排合理緊湊:11月2日和4日為學術交流環節;11月3日,全體學員考察了四川奇石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現場執法試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高速公路交通執法第二支隊十五大隊入口治超現場以及路政管理情況。課程內容專業實用、形式多樣,使得學員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研究班邀請到了多位專家,分別從法律、技術、路政管理實踐等層面深入分析了業內關注的公路路政管理問題。下一步,中國公路學會將進一步加強與交通運輸領域相關部門、企業合作,努力促進我國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邁向新臺階。
蔣海峰認為,公路超限超載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是目前公路管理最棘手的問題。美國通過配合使用測量超載卡車重量和高度的技術系統,來判斷并攔截違章車輛。
歐洲則通過法規完善開展治超工作。50年前,歐洲各國就通過了強制性限制超載的法規,并將打擊超載列為重點工作:在歐洲大陸每噸貨物的運費大約是200歐元(約合人民幣1554元)至400歐元(約合人民幣3109元),每超載1噸,會被罰款2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5548.8元)至3000歐元(約合人民幣23323.2元);發現車輛超載,扣留車輛,并讓司機立即卸載,而且需要另外招來一輛運輸車,將超載部分裝后,原車才能走;流動稽查,避免超載車輛繞行高速公路走低等級道路。歐洲對超載超限的懲罰力度相當嚴厲:低等級公路限載上限比高速公路低,最高只有36噸,如果超載車被流動巡警查獲,罰款會更高;鼓勵公眾電話舉報超載,并且給予很高的獎勵;對駕駛員處罰,第一次超載超限會被登記在案,口頭警告;第二次超載超限則會受到3個月的監禁;1年內超限3次以上則被吊銷駕照,列入“黑名單”,終身不得從事駕駛行業工作。
英國設立了VOSA(Vehicle & Operator Service Agency)安全機構專門負責治超:道路運輸執法方面,負責檢查車輛行駛記錄;車輛檢查方面,對所有車輛的性能和安全性執行強制性檢查。
日本在檢測方面,使用固定或移動稱重設備對超限車輛進行檢測,高速公路收費站設有電子秤測量軸載,對大型貨車的檢測還要安裝貨物自動測重儀;處罰方面,嚴格實行“一超三罰”制度,即罰貨主、罰運輸企業、罰司機。
韓國各地設立了400余個超限超載檢測站,高壓治超效果明顯,超限超載車輛僅占被檢測貨運車輛的1.5%。處罰方面,超限行駛者或強迫駕駛員超限運營者,會被判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處以200萬元韓幣(約合人民幣1.5萬元)以下罰款;對擅自改裝車輛或妨礙檢測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處以700萬元韓幣(約合人民幣5.2萬元)罰款;超限運輸車輛一經發現,將被公路部門直接引導至法院接受法律懲處。
在我國,要達到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的行業發展需求,行業亟需新的思維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治超執法新技術和管理模式。新形勢要求“互聯網+交通執法”主動作為向科技要效能,創新科技治超新模式。公路非現場執法是公路管理機構根據技術監控設備記錄資料,對違法超限運輸車輛依法給予處罰的一種執法模式。這一模式有利于提高公路治超的工作效率。然而,目前我國公路非現場治超還面臨著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如產品標準、設計規范的問題,執法流程、執法文書統一的問題,跨省市聯網、異地監管和屬地執法相關規定等問題,亟待解決。
11月4日上午,中國公路學會召開了《公路交通法律案例評析》專家座談會,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巨榮云出席了此次閉門會議。
應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要求,中國公路學會于今年3月,聯合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河海大學、《中國公路》雜志社組成編纂工作組,研究了《公路交通法律案例評析》匯編的工作方案,討論、確定了編制專家和專家團隊成員。4月至8月,河海大學對案件進行了搜集、匯總、整理,逐步篩選了相關案例,并對典型案例進行了點評。此次座談會主要就案件的分類、典型案例的評析原則進行討論,與會的十多位專家就自己的專注領域對匯編工作提出了建議。張柱庭認為,匯編要以“啟示”為核心。陳廣華提出,匯編要具有權威性、實用性、可讀性。
《公路交通法律案例評析》以各級公路管理部門的管理者、法律工作者和部分執法人員為讀者定位,對截至2017年的涉路典型案件進行匯總、收集、整理,并邀請相關專家進行點評、評析,推進路政管理人員普法教育。此次研究班關注《公路交通法律案例評析》的匯編工作,旨在促進匯編出版工作的推進,幫助管理人員和基層路政執法人員提升素質、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