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
安徽省肥西老母雞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從產業化經營到全產業鏈模式


以安徽省肥西老母雞農牧養殖公司、肥西老母雞食品公司(中央廚房)、老鄉雞餐飲公司為基礎形成的肥西老母雞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已連接食品加工廠、農牧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專業戶800余家(戶),就業人數達5萬人,僅雞禽養殖和加工就達1500萬羽。聯合體還辦起了以雞為題的農家莊園式旅游。在多種經營方式的推動下,聯合體的經營收入自2008年初的2億元增至2016年的21億元,聯合體內的養雞專業戶年收入少則10萬元,多的達到50萬元。
安徽省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公司緣起于1983年始以土制煤油燈孵化箱孵化小雞的養雞大戶。到1998年逐步發展壯大成立了肥西老母雞農牧養殖公司,再到2003年效仿西式快餐店,創辦了第一家中式快餐店——“肥西老母雞”,并成立了肥西老母雞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廚房)。2012年更名為“老鄉雞”。目前,“老鄉雞”遍布安徽各市縣,輻射南京、武漢,擁有460家門店,年產值達16億元。
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公司對自身的發展定位(社會需求型企業)、產業鏈的整合模式(“一三二四”生態型產業鏈整合模式)、產業化的組織形式(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等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探索了以“肥西老母雞”為品牌,以優質良種固業、生態養殖穩業、規模加工強業、連鎖餐飲旺業、休閑旅游活業、文化創意興業的全產業鏈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公司為主導、合作社為橋梁、農民為主體,產業鏈齊全、利益鏈緊密、縱向一體化程度較高的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
“肥西老母雞”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與傳統的單一直線型產業鏈完全不同的全產業鏈整合模式。它的“一三二四”產業鏈整合模式,不僅體現了產業的關聯性,也體現了業態的多樣性。它的整個產業鏈中的每一產業既互相聯系,又都能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創造了產品的多重增值空間。它的各個產業的整合發展與品牌戰略緊密結合,產生了新的價值。
第一,“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形成,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2—2003年):單純從事第一產業。從1000元起家,經過22年奮斗,從一個個體飼養戶,發展成一個帶動4000余名農戶合作飼養的大公司,并于2003年獲得“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
第二階段(2004年):進入第三產業。受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啟發,在合肥開始產業鏈延伸,創辦肥西老母雞快餐店,發展中式快餐連鎖。企業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
第三階段(2006年):進入第二產業。為支撐快餐業快速發展,新建了可滿足1000家店面需求的食品加工基地和配送平臺,年宰殺成雞能力達600萬只。既增強了成雞加工能力,又增加了產品多樣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第四階段(2008年):進入休閑與文化創意產業。創建“肥西老母雞家園”和“中華雞文化博覽園”,深度發掘與傳承雞文化歷史,通過與雞文化相關的休閑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肥西老母雞”的品牌知名度,實現了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
第二,組織形式與利益機制。“肥西老母雞”“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組織鏈接形式與利益機制的安排,保障了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有效運行。其效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公司通過合作社這一中介載體來管理農戶,大大降低了公司直接與分散農戶打交道的成本;二是公司建立了一系列與合作社、養殖農戶的利益機制,這些制度的設計與安排,適合畜禽產業的特點,激勵與約束的相融性強,增強了公司與農戶間的相互信任度與凝聚力。三是公司在全產業鏈的經營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專業化分工與服務、規模化飼養與加工、統與分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效率,突破了傳統的“公司+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使產業化經營過程中的分工效率、規模效率、技術效率、組織效率以及農戶經營、合作經營和公司經營這三種經營制度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
第三,對農民就業與增收的影響。就養殖環節而言,這一產業化經營模式直接帶動規模養殖基地(合作社)4個,養殖農戶4100戶,實現產值4億元;就加工、配送、餐飲等環節而言,“肥西老母雞”直接帶動了非農就業3200余人,同時,還帶動了上下游多個關聯性產業的就業與發展,如種植業(年提供大米、玉米、蔬菜等3000余公斤)、調料加工業、建筑裝飾業以及加工制造業等。據統計,2010年“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累計間接帶動就業達4.3萬人。
第四,在對養殖戶的風險防范與化解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禽業出現疫情,市場一落千丈,活禽市場全部關閉,不少養雞戶血本無歸。相比之下,肥西縣道寶養雞合作社就好多了,因為加入了肥西老母雞現代農業聯合體,企業仍按訂單照單全收,且價格穩定。面對市場風險,如果沒有聯合體這把“保護傘”,沒有品牌效應的支撐,農戶將很難生存。抵御市場風險,單靠一家一戶是肯定不行的。只有由企業牽頭,監督農戶按標準化養殖,從嚴把控產品質量,對市場預期做出科學預判,唯此才能將風險化解到最小。在建立緊密的利益分配機制的同時,增強風險防控意識也很重要。在化解內部風險的同時,如何抵御外部風險對聯合體本身的沖擊,也應引起聯合體的重視。
經營模式對農民增收的影響主要通過4種途徑來實現。
第一,基地帶動。通過建立規模養殖基地,不少農戶既成為專業飼養戶,又成為土地出租者,既可獲得規模養殖收入,又可獲得土地出租收入。以肥西縣楊店村為例,當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左右,按每戶4口人計算,戶均年收入達2萬元,而當地“肥西老母雞”的規模養殖戶年均純收入至少可達3萬元,大大高于當地平均水平。
第二,就業帶動。“肥西老母雞”全產業鏈中的食品加工和餐飲環節帶動當地3000余人就業,這些就業者收入普遍高于從事一般農業勞動者的收入。
第三,培訓帶動。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素質和技能,拓寬了農民的就業空間,進一步帶動了農民增收。“肥西老母雞”擁有自己的管理培訓學院,先后對員工和養殖戶進行培訓達到3萬余人次,大幅度提高了農民就業能力和工作技能。
第四,創業帶動。全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為農民返鄉創業提供了機會。以肥西縣楊店村為例,該村外出勞動力通常占勞動人口的60%,但隨著合作養殖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出勞動力選擇返鄉創業、創業增收。目前,該村養雞合作社1000戶社員中已有20%是返鄉勞動力。
第五,旅游帶動。不光雞禽養殖和加工,聯合體還辦起了以肥西老母雞為主題的農家莊園旅游和博物館,極大提升了聯合體內成員的收入。
聯合體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模式不僅做大做強了龍頭企業本身,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企業在品牌創建和推廣中,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正外部效應。肥西老母雞農牧科技公司于2007年注冊了“肥西老母雞”商標,在企業形象、企業識別、企業文化、企業宣傳等多方面進行品牌建設與管理。2010年底,“肥西老母雞”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注冊。企業還導入CIS,建立企業統一的視覺識別系統。與此同時,還創作雞文化動漫歌謠、老母雞故事、雞寶寶樂園、雞寶寶吉祥物,協助拍攝電視劇等。目前,“肥西老母雞”的品牌價值已達35.60億元,名聲遠播。這不僅使企業獲益,還成為肥西的一張金名片,使區域受益,形成了品牌帶動產業發展、區域品牌提升區域名氣、企業品牌建設與區域發展的共贏格局。
第二,企業在環境方面的嚴格要求,優化了區域生態環境。“肥西老母雞”對環境有極高要求,如凈化種雞,從源頭消除養殖環境的負面因素;對進入養殖區域的車輛、籠具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企業所有的養殖場都建了沼氣池,食品加工廠建了污水處理系統。產地環境的有效保護,不僅確保了“肥西老母雞”的品質與形象,而且優化了區域生態環境,形成了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互為促進、良性發展的格局。
第三,企業在全產業鏈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推動了新農村建設。“肥西老母雞”的產業基礎扎根于農村,因此,其產業的發展、文化的傳播以及對環境的改善,對農民就業與增收的帶動、對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均與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講,聯合體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地推進了當地新農村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