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亮
寧夏環境監測中心站
“十一五”期間黃河寧夏段水環境質量狀況分析
辛 亮
寧夏環境監測中心站
本文對“十一五”期間黃河流域寧夏段水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十一五”末與“十五”末相比,黃河寧夏段斷面達標率有所提高;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年均濃度雙下降,全面達到國家“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目標要求。
黃河流域;寧夏;水環境質量;狀況;分析
黃河寧夏段自中衛市南長灘入境,西東轉南北向蜿蜒于衛寧平原和銀川平原,至石嘴山市頭道坎北麻黃溝出境,沿途流經中衛、吳忠、銀川、石嘴山4個地級市,流程397公里,占黃河全長的7.3%。
黃河干流寧夏段現有監測斷面6個,其中國控斷面4個、省控斷面2個;黃河支流清水河監測斷面3個,茹河監測斷面2個。
監測水溫、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和糞大腸菌群,共24項。各項目分析方法按照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原國家環??偩帧端蛷U水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執行。
根據國家技術規范與寧夏地表水水質狀況,確定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鉛、揮發酚和石油類等九項指標作為地表水河段(排水溝)和湖泊(水庫)水質類別評價指標。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采用水質綜合評分法對地表水水質狀況進行定量評價。反映地表水水質狀況的定量評價指標稱作水質綜合評分值(WPI)。根據各項水質單個指標的濃度值,用內插方法計算得出斷面(或測點)每個參加水質評價項目的評分值,見表1、表2。

表1 水質類別與評分值對應表

表2 斷面水質定性評價
單個評價項目水質評分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C(i)—第i個水質指標的監測值;
Ci(i)—第i個水質指標所在類別標準的下限值;
Ch(i)—第i個水質指標所在類別標準的上限值;
WPIi(i)—第i個水質指標所在類別標準下限值所對應的評分值;
WPIh(i)—第i個水質指標所在類別標準上限值所對應的評分值;
WPI(i)—第i個水質指標所在類別對應的評分值。
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兩個等級的標準值相同,則按低分數值區間插值計算。
根據各單項指標的水質評分值,取其最高評分值即為該斷面(或垂線)的水質綜合評分值。水質綜合評分值計算如下:
WPI = MAX(WPI(i))
為分析斷面或河段在連續多時段的水質變化趨勢,評價水質是否有變化及變化的程度,采用污染變化趨勢定量分析方法-秩相關系數法進行評價。
衡量環境污染變化趨勢在統計上有無顯著性,最常用的是Daniel的趨勢檢驗,它使用了spearman的秩相關系數。使用這一方法,要求具備足夠的數據,一般應至少采用4個期間的數據,即5個時間序列的數據。給出時間周期Yi…YN,和它們的相應值X(即年均值Ci…CN),從大到小排列好,統計檢驗用的秩相關系數按下式計算:

式中:
Xi—周期i到周期n按濃度值從小到大排列的序號;
Yi—按時間排列的序號;
di—變量Xi與Yi的差值;
n—年份。
將秩相關系數rs的絕對值與秩相關系數統計表中的臨界值進行比較,若|rs|>Wp,則表明變化趨勢有顯著意義,如果rs是負值則表明在評價時段內有關統計量指標變化呈顯著下降趨勢或好轉趨勢,反之則呈上升或加重趨勢。|rs|≤Wp,則表明變化趨勢沒有顯著意義,說明在評價時段內水質變化穩定或平穩(當N=5時,Wp=0.900)。

表3 黃河寧夏段綜合污染指數、水質綜合評分值變化趨勢
2006~2010年黃河寧夏段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2010年黃河寧夏段Ⅲ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到100%,較2006年增長66.7個百分點,水質綜合評分值從2006年的53.3降低到2010年的41.0。
“十一五”期間,黃河寧夏段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年均濃度,綜合污染指數及水質綜合評分值均呈顯著下降趨勢。黃河干流寧夏段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見表3。
“十一五”末與“十五”末相比,黃河寧夏段斷面達標率提高17.5個百分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年均濃度分別下降28.5%和30.0%,全面達到國家“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目標要求;綜合污染指數下降28.1%,水質綜合評分值下降18%。
“十一五”期間,寧夏COD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4.9%,黃河寧夏段高錳酸鹽指數濃度比2005年下降28.5%,實現排放量和濃度
雙下降,提前完成了“‘十一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中的水質達到Ⅲ類、達標率達到80%以上的規劃目標任務。黃河寧夏段水環境質量比“十五”期間顯著好轉,監測能力逐步增強,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顯,為“十二五”時期環保事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技術導則[Z].2003:17O181
[2]寧夏回族自治區環保廳,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質量報告書(2006~2010)[Z].
[3]劉敏、孫婷婷.黃河流域水污染問題淺談.科技信息:2009年,13 期.
[4]劉偉江、張震寧.黃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解讀.環境保護:2009.10 期.
[5]司毅銘,張獻軍,趙峰,張豫.黃河流域水污染狀況及對策.人民黃河:2005.12期.
辛亮,女,1982.10,本科,助工,研究方向: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