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創
不久前,因衛青、霍去病從初中歷史中被拿掉引發社會強烈反響,凸顯了很多民眾對傳統尚武精神回歸的熱切期盼。
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尚武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蘊含了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以進為退的哲學思想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歷經五千年歷史不斷線,有其深刻的歷史、社會原因,但尚武精神不能不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縱觀歷史,凡是具有尚武精神的朝代往往軍事強、國力盛、民族興。
即使在國力衰弱的時候,只要具有尚武精神,也能最大限度地抵抗外侮、保家衛國。反之,當尚武傳統消減,危機意識和進取精神不在,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之時,就是中華民族衰亡之時。
對于國民而言,要有尚武精神;對于軍人而言,要有戰斗精神。昔日,我們憑借寶貴的尚武精神,贏得了國家尊嚴、民族獨立和百姓的安居樂業;如今,久居和平環境,國民的尚武觀念、軍人的戰斗精神無形中有所弱化退化,必然會對一個國家、民族產生難以估量的危險后果。
一個不大的教科書修改事件,遭到眾多的反對聲,看似讓人始料不及,背后卻反映了當前民眾對民族尚武精神缺失的嚴重關切和焦慮。這種焦慮是有深厚時代背景的,但解決得好也會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
新時代賦予尚武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新時代弘揚中華民族尚武精神,不是要黷武好戰、追求霸權,也不是要開疆拓土、封禪天下,而是要繼承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積淀下來尚武精神內核,包括放眼全球的戰略視野、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永不滿足的進取意志,先發制人的謀略思維和奪取勝利的自信心理,激活、喚醒深藏于國民中間的勇氣、血性,為建設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勇敢擔當、不懈奮斗。
弘揚新時代尚武精神,需要加強中華民族尚武精神傳統教育。在國力今非昔比的今天,精神更不能缺鈣,要在國民中特別是青少年中大力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大力培塑尚武精神,在全社會樹立學習英雄、尊敬英雄、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圍。▲
(作者是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上校)
環球時報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