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征+何舒懷+唐巍+王東+費永俊



摘要: 以閩楠[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C.B.Shang)、楨楠(Phoebe zhennan)3種楠屬植物2年生幼苗作為試材進行移栽,并測量其苗高、基徑、春夏秋梢生長量、葉數和分枝數等生長指標,測定了其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氣孔導度(Gs)等光合指標,以及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標。結果表明,楨楠的生長和生理指標都優于浙江楠、閩楠,楨楠生長狀況最好,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
關鍵詞: 楠屬植物;生長規律;光合特性;生理特性
中圖分類號: Q945.32;S792.240.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22-0122-04
楠木為中國及南亞特有的珍貴樹種,它包括樟科(Lauraceae)潤楠屬(Machilus Nees)和楠屬(Phoebe Nees)植物。因其在家具制作、木雕工藝及園林綠化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楠木資源遭到了嚴重的掠奪,天然林資源瀕臨枯竭。楠屬植物中楨楠(Phoebe zhennan)、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C.B.Shang)和閩楠[Phoebe bournei(Hemsl.) Yang]均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現存的楠木資源多作為古樹名木或風水林被保存,散生于村邊或祠廟旁[3-4],因此,在學術界掀起了楠木研究熱潮。范劍明等全面研究了楠木播種育苗技術[5-7];朱雁闡述了楠木容器苗芽苗移栽技術[8];王藝等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質對楠木根系發育的影響[9];鐘灼坤指出,播種密度、苗期追肥以及病蟲害的防治與楠木高效快速育苗具有相關性[10];劉剛等則對楠木進行了脅迫試驗,研究其相應的抗逆生理特性[11-12]。本研究以楨楠、浙江楠、閩楠2年生苗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楠木幼苗的生長規律、光合和生理指標,以期明確楠木的生長習性及應激反應,對楠木生產與珍稀樹種的保育都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用地概況及試驗材料
試材移栽后置于湖北省荊州市長江大學盆景園內,位于30°21′16″N、112°08′31″E,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適宜,年平均溫度15.9~16.6 ℃,年降水量在1 100~1 300 mm,年無霜期250~267 d,太陽年總輻射約 435~460 kJ/cm2,平均年日照時數為1 800~2 000 h[13]。
2016年3月,從盆景園中選取生長狀況一致的楨楠、浙江楠、閩楠2年生苗各60株(分別編號ZN 1~60號,ZJN 1~60號,MN 1~60號),移栽于聚乙烯塑料花盆中(上口徑 15 cm,下口徑12 cm,高13 cm),每盆栽種1株,統一采用黑土和木屑(3 ∶ 1)的混合基質,基質提前24 h用800倍多菌靈液消毒處理。
1.2 試驗方法
1.2.1 育苗管理
栽種后2個月內將所有試驗苗進行遮陰處理,以保證其成活率。育苗期間進行合理的除草、常規澆水及適當的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保證所有試驗苗正常生長;于2016年8—9月用含腐殖酸50%的肥料對部分苗木進行多次追肥處理。夏季高溫時適當遮陰處理。
1.2.2 測定指標
標號1~30的楠木用于測量株高、基徑等生長指標,研究3種楠木的生長特性;對標號31~60的楠木進行追肥處理,并測定光合及生理指標,研究3種楠木的光合及生理特性。
1.2.2.1 生長指標
2016年3—11月,每月進行3次抽樣測量,每次抽樣5株,3次重復;使用游標卡尺(精度 0.02 mm)和直尺(精度1 mm)測量基徑、株高,并記錄葉片數和分枝數。要求基徑測量植株莖與土壤接觸處的直徑;株高測量植株頂梢處到土壤表面的垂直距離;分枝數計數從植株莖上發出的一級分枝。
1.2.2.2 光合指標
2016年8月16日09:00—11:00(天氣晴朗情況下),采用美國Li-6400便攜式光合分析儀對植株進行測定,每個處理測3次重復,隨機抽取3株,每株檢測3張葉片,每次測定都選取植株冠層中部的成熟功能葉片的同一位置。待數據穩定后,記錄其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氣孔導度(Gs)、胞間CO2濃度(Ci)指標值[14]。
1.2.2.3 葉綠素含量
2016年9月,采用SPAD-502Plus便攜式葉綠素測定儀對植株進行測定。每個處理測3次重復,記錄其葉綠素相對含量。
1.2.2.4 生理指標
2016年11月,至試驗苗停止生長后,分別從3種楠木中隨機采集足夠量的當年生葉片,用透明自封袋袋裝,貼上標簽,用冰盒帶回實驗室,于超低溫冰箱中保存,進行試驗操作,測量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根活性,均進行3次重復。
1.3 數據處理
利用SAS8.0統計軟件對觀測數據進行差異性分析,圖表制作和數據計算均采用Excel 2007軟件完成。
2 結果與分析
2.1 幼苗生長特性
閩楠、浙江楠、楨楠幼苗移栽后的生長狀況存在差異(表1),但都具特有的生長規律。(1)楨楠生長狀況好且生長速率快,苗高、基徑增長迅速;新生葉片數量多、鮮紅色,老葉脫落速率快;分枝數量多,梢長而細。(2)浙江楠生長狀況一般,苗高、基徑增長較快;新生葉片和老葉的更換速率緩慢;分枝數量也較少,秋梢較春梢和夏梢明顯增長。(3)閩楠生長狀況最緩慢,苗高、基徑生長慢;葉片小而多;分枝少且梢短。
2.1.1 基徑和苗高
從表1可以看出,浙江楠的平均基徑最粗,楨楠其次,閩楠最細;楨楠的基徑與浙江楠差異不明顯,而浙江楠的基徑與閩楠差異顯著,且前者比后者高16.38%。相對于苗高而言,楨楠>浙江楠>閩楠;閩楠的苗高與浙江楠差異不顯著,而楨楠苗高與閩楠、浙江楠苗高差異顯著,且比閩楠高42.82%,比浙江楠高29.37%。表明3種楠木中,楨楠幼苗高大挺拔,浙江楠幼苗基徑壯實,楨楠與浙江楠的幼苗長勢較好,而閩楠的幼苗則較為弱小。
2.1.2 苗高、春梢、夏梢、秋梢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楨楠的苗高增量最大,閩楠最小;楨楠的苗高增量與閩楠差異顯著,楨楠比閩楠苗高增量高59.27%,而浙江楠的苗高增量與閩楠、楨楠差異不顯著。3種楠木不同季節的樹梢生長量也不盡相同,春梢生長量處于3.11~6.43 cm:浙江楠>楨楠>閩楠,浙江楠、楨楠的春梢生長量與閩楠差異顯著,分別高于閩楠106.75%、97.75%,浙江楠與楨楠差異不顯著。夏梢生長量在4.98~5.66 cm:楨楠>閩楠>浙江楠,三者之間差異不顯著。秋梢生長量為9.31~16.19 cm:楨楠>浙江楠>閩楠,楨楠的秋梢生長量與閩楠差異顯著,楨楠高于閩楠 73.90%,而浙江楠與楨楠、閩楠則差異不顯著。分析結果,秋季是楠木幼苗苗高生長的高峰期,顯著高于春、夏2季,楨楠幼苗縱向生長速率最快。
2.1.3 分枝數量的變化
從圖1可以看出,3種楠木2年生幼苗的一級分枝數量在4~6條:楨楠>浙江楠>閩楠,且三者的分枝數差異不顯著;3種楠木分枝數的生長峰值期都為3—5月,其他時間平緩增長,與時間呈一定的正相關,而楨楠在8—9月又進行了一次較為迅速的生長期。
2.1.4 新老葉數量的變化
從圖2可以看出,測量初始期閩楠和浙江楠的老葉數多于楨楠,新葉數則低于楨楠;隨著老葉的脫落和新葉的生長,測量結束時楨楠的新、老葉數都據首位;老葉的脫落速度為閩楠>浙江楠>楨楠,主要集中在3—5月脫落;新葉的增長速度為楨楠>閩楠>浙江楠,葉片在7—9月間達到生長峰值;楨楠老葉脫落速度明顯較低,但其新葉生長速度最快。
2.2 幼苗光合特性
2.2.1 凈光合速率
從圖3-A可以看出,比較3種楠木的凈光合速率,凈光合率為楨楠>浙江楠>閩楠,楨楠、浙江楠的凈光合速率與閩楠差異顯著,楨楠與浙江楠差異不顯著;追 肥處理結果相同,但相應提高了凈光合速率,楨楠、浙江楠、閩楠凈光合速率追肥處理分別高于未追肥處理6.20%、20.00%、6.58%,但差異不顯著。
2.2.2 氣孔導度
從圖3-B可以看出,追肥處理的3種楠木氣孔導度都比未追肥處理的高,未追肥處理的楠木中,閩楠的氣孔導度最高,楨楠最低,楨楠的氣孔導度與閩楠、浙江楠差異顯著,氣孔導度楨楠比閩楠、浙江楠分別低35.44%、3289%,閩楠與浙江楠差異不顯著,前者比后者高3.68%;追肥處理的楠木中,浙江楠的氣孔導度最高,楨楠最低,楨楠與浙江楠差異顯著,楨楠低于浙江楠35.58%,而閩楠與楨楠、浙江楠差異不顯著。
2.2.3 胞間CO2濃度
從圖3-C可以看出,閩楠胞間CO2濃度最高,楨楠最低,追肥處理得到相同的結果,且追肥處理可以適當增加楠木幼苗的胞間CO2濃度,但閩楠追肥處理效果不明顯;未追肥處理的閩楠、浙江楠、楨楠幼苗胞間CO2濃度間差異顯著,且閩楠比浙江楠高28.91%,比楨楠高7828%,浙江楠比楨楠高38.30%;追肥處理閩楠、浙江楠、楨楠胞間CO2濃度間差異顯著,且閩楠比浙江楠高14.43%,比楨楠高 44.36%,浙江楠比楨楠高26.15%。楨楠追肥處理和未追肥處理幼苗間差異顯著,追肥處理比未追肥處理高17.86%。
2.2.4 蒸騰速率
從圖3-D可以看出,未追肥處理3種楠木的蒸騰速率都低于追肥處理的,未追肥處理的閩楠葉片蒸騰速率最高,楨楠最低;追肥處理的浙江楠蒸騰速率最高,楨楠最低。未追肥處理的幼苗中,閩楠、浙江楠蒸騰速率間差異不顯著;追肥處理幼苗中,閩楠與浙江楠蒸騰速率差異不顯著,但浙江楠與楨楠間差異顯著,浙江楠比楨楠高 32.49%。浙江楠中追肥處理和未追肥處理間差異顯著,追肥處理比未追肥處理高32.39%。
2.3 幼苗生理特性
2.3.1 葉綠素相對含量
從表2可以看出,楨楠的葉綠素相對含量最高,閩楠其次,浙江楠最低,追肥處理可以提高楠木幼苗葉綠素相對含量,但閩楠卻呈下降趨勢;未追肥處理的3種幼苗中,楨楠、閩楠與浙江楠差異顯著,分別高于浙江楠1463%、14.33%,楨楠與閩楠間差異不顯著;追肥處理的閩楠與浙江楠、楨楠間差異顯著,追肥處理的浙江楠與楨楠間差異不顯著;追肥處理與未追肥處理的同種幼苗間差異顯著。
2.3.2 營養物質含量
從表2可以看出,3種楠木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為浙江楠>閩楠>楨楠,且浙江楠的可溶性糖含量與閩楠、楨楠差異顯著,閩楠與楨楠間則差異不顯著;追肥處理后,可適當提高幼苗內可溶性糖的含量,與未追肥處理幼苗差異不顯著,追肥處理導致楨楠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3種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浙江楠>楨楠>閩楠。追肥處理可以提高楠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但對閩楠效果不佳,且與未追肥處理的幼苗之間差異不明顯;追肥處理后,浙江楠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劇增高,與閩楠差異顯著。
2.3.3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從表2可以看出,楨楠幼苗的SOD活性最強,閩楠最低,楨楠與浙江楠差異顯著,閩楠與浙江楠間差異不顯著;追肥處理會降低楠木幼苗的SOD活性,追肥處理與未追肥處理浙江楠的SOD活性差異顯著,追肥有效降低浙江楠幼苗的SOD活性,但增強了閩楠幼苗的SOD活性。
2.3.4 丙二醛含量
由表2可知,浙江楠幼苗的MDA含量最高,楨楠其次,閩楠最低;追肥處理提高浙江楠、楨楠幼苗葉片中MDA含量,分別高出未處理幼苗8.56%、7.94%,但差異不顯著,追肥處理卻使閩楠幼苗葉片中MDA含量迅速下降,下降了41.55%,追肥處理閩楠的MDA含量與浙江楠、楨楠差異顯著。
2.3.5 根系活力
由表2可知,追肥處理楨楠與浙江楠的根系活力下降,分別下降20.89%、11.36%,但閩楠的根系活力上升12.02%,追肥僅對楨楠幼苗的根系活力有顯著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植物株高、基徑以及葉枝數量的變化是植物生長最直觀的表現,研究楠木幼苗生長的基本指標有助于了解楠木幼苗生長特性的規律[15]。本研究結果,3種楠木幼苗的基徑隨時間均勻增長,與時間呈一定的線性關系;苗高增長高峰期出現在7—9月,由于此時雨水增多、溫度適宜,促進楠木幼苗生長發育,這與黃志玲等的研究結果[16-17]一致;分枝數量在3—5月迅速增長,新葉增長速率的高峰期在7—9月出現,而老葉在3—5月集中脫落,這是由于楠木幼苗經過寒冬后,對開春溫度上升的反應,逐漸進入生長高峰期;10月之后,荊州天氣開始降溫,3種楠木幼苗的生長都趨于平緩,至11月接近停止生長,而閩楠的新葉出現部分脫落現象,這與閩楠喜陰而不耐寒的特性相吻合[18]。比較3種楠木幼苗的生長性狀可知,楨楠的苗高、苗高增量、分枝數量等生長指標都高于浙江楠與閩楠,為移栽后表現最好的幼苗,閩楠則表現最差。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進行營養物質的積累,光合特性是檢驗植株生長狀況的有效指標[19]。分析表明,葉綠素含量與光合速率呈顯著或極顯著正相關[20-22]。本研究結果表明,3種楠木幼苗中葉綠素相對含量與凈光合速率呈正相關,氣孔導度、胞間CO2濃度、蒸騰速率與凈光合速率呈負相關;影響楨楠凈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葉綠素含量。追肥處理對3種楠木幼苗的光合生理具有明顯作用,可提高凈光合速率 6.20%~20.00%,楨楠反應最為顯著,相關研究表明,隨施肥濃度的增加凈光合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3],3種幼苗對相同濃度的肥料感應敏感程度不同,可適當增加閩楠和浙江楠的肥料濃度;追肥處理后,浙江楠的氣孔導度與蒸騰速率急劇上升,由于其胞間CO2濃度未隨之上升,因此不影響其凈光合速率。比較3種楠木幼苗的光合指標,楨楠的光合作用能力最強,與其生長指標優于浙江楠和閩楠相一致。
生理指標可以反映植物生長狀況,同時也反映了植物的生長能力[24]。本試驗研究表明,在營養物質含量上,楨楠和浙江楠在一定程度上都高于閩楠,與三者的生長差異相符合,由于可溶性糖和蛋白類似于信號分子的存在,參與調控苗木的生長、發育、成熟和衰老等過程[25];SOD活性和MDA含量楨楠和浙江楠也相對優于閩楠,表明楨楠和浙江楠在適應環境、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上要強于閩楠;楨楠的根活力最強,說明楨楠根吸收水和養分的能力更強,與其生長指標相對應。追肥處理后,有助于提升楠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而降低SOD含量與根系活力,但閩楠表現異常,這與其生長狀況相聯系。
在3種楠木幼苗中楨楠生長狀況最好,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生長也相對較快,適于作為園林應用樹種進行推廣,同時也可作為保護楠木的典型樹種進行大量繁殖栽培。本試驗研究范圍有限,楠屬的其他幾種楠木,如紫楠、滇楠、白楠等未進行研究,還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完善。
參考文獻:
[1] 葛繼穩,吳金清,朱兆泉,等. 湖北省珍稀瀕危植物現狀及其就地保護[J]. 生物多樣性,1998,6(3):220-228.
[2]李冬林,丁彥芬,向其柏. 浙江楠引種育苗技術[J]. 林業科技開發,2003,17(3):43-45.
[3]李冬林,金雅琴,向其柏. 我國楠木屬植物資源的地理分布、研究現狀和開發利用前景[J]. 福建林業科技,2004,31(1):5-9.
[4]葛永金,王軍峰,方 偉,等. 閩楠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氣候特征研究[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2,34(4):749-753,761.
[5]范劍明,謝金蘭. 楠木栽培技術[J]. 廣東林業科技,2007,23(6):94-96.
[6]林朝楷,黃世貴. 淺談楠木播種育苗技術[J]. 中國園藝文摘,2010,26(1):91.
[7]王伙琴. 楠木容器播種育苗技術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3(10):150-151.
[8]朱 雁. 珍貴樹種楠木容器苗芽苗移栽技術[J]. 中國林副特產,2010(3):54-55.
[9]王 藝,王秀花,張麗珍,等. 不同栽培基質對浙江楠和閩楠容器苗生長和根系發育的影響[J].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3,22(3):81-87.
[10] 鐘灼坤. 楠木高效快速育苗試驗分析[J]. 現代園藝,2016(3):10-11.
[11]劉 剛,涂 銘,朱 麗,等. 不同濃度鹽脅迫下閩楠和楠木光合生理研究[J]. 湖北林業科技,2014,43(6):9-12,20.
[12]黃曉蓉,李瑋婷,劉 剛,等. 水分脅迫對楠木幼苗抗逆生理特性的影響[J]. 北方園藝,2015(7):68-71.
[13]李曉明. 荊州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研究[D]. 荊州:長江大學,2013.
[14]麻文俊,張守攻,王軍輝,等. 1年生楸樹無性系苗期生長特性[J]. 林業科學研究,2012,25(5):657-663.
[15]肖 遙,楚秀麗,尹增芳,等. 不同產地南方紅豆杉各家系幼苗生長、光合生理與株高生長節律的差異分析[J].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16,25(1):34-42.
[16]黃志玲,郝海坤,龐世龍,等. 紅錐種源苗期生長節律研究[J]. 林業科技開發,2012,26(3):24-28.[HJ1.72mm]
[17]周 誠,廖海紅,王麗艷,等. 毛紅椿播種苗苗期生長規律分析[J]. 林業科技開發,2013,27(1):18-21.
[18]李瑋婷,宗 衛,費永俊. 水楊酸和氯化鈣對低溫條件下閩楠生理指標的影響[J]. 林業科技開發,2015,29(5):23-26.
[19]Tuittila E S,Vasander H,Laine J. Sensitivity of C sequestration in reintroduced sphagnum,to water-level variation in a cutaway peatland[J]. Restoration Ecology,2004,12(4):483-493.
[20]婁義龍,劉振興. 煙草光合作用的遺傳研究 Ⅳ. 葉綠素含量的遺傳及其與產量的關系[J]. 山地農業生物學報,1994,13(2):1-7.
[21]徐 坤,鄒 琦. 生姜光合特性研究再探[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1(2):147-150.
[22]魏書鑾,于繼洲,宣有林,等. 核桃葉片的葉綠素含量與光合速率的研究[J]. 北京農業科學,1994,12(5):31-33.
[23]賀 維,胡庭興,王 銳,等. 施肥對楨楠幼苗光合生理及生長特性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報,2014,34(6):1187-1197.
[24]常冀原. 施肥對江南油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響[D]. 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25]Geigenberger P,Stitt M. Sucrose synthase catalyses a readily reversible reaction in vivo in developing potato tubers and other plant tissues[J]. Planta,1993,189(3):32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