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俊冬
(大理州人民醫院,云南 大理 671000)
ICU的膿毒癥患者其血糖水平與其預后的相關性
蒲俊冬
(大理州人民醫院,云南 大理 671000)
目的:分析ICU的膿毒癥患者其血糖水平與其預后的相關性。方法:將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大理州人民醫院ICU收治的80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這80例患者均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治療后,根據這些患者血糖的水平將其分為A組(<6.0 nmol/L;17例)、B組(6.0~7.9 nmol/L;20例)、C組(8.0~12.5 nmol/L;20例)和D組(>12.5 nmol/L;23例)。觀察比較這四組患者的各項預后指標。結果: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的死亡率、合并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比率、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比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比率、接受升壓藥治療的比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B組患者相比,C組患者的死亡率、合并MODS的比率、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比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比率、接受升壓藥治療的比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C組患者相比,D組患者的死亡率、合并MODS的比率、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比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比率、接受升壓藥治療的比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ICU的膿毒癥患者其血糖水平與其預后的情況密切相關。臨床醫生應注意加強對ICU的膿毒癥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以改善其預后,降低其死亡率。
膿毒癥;ICU;血糖;預后;相關性
膿毒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此病的致死率極高。據統計,全球每天約有15000人死于膿毒癥的并發癥。隨著膿毒癥患者病情的進展,約有50%的該病患者會發生膿毒癥相關急性腎損傷(SAKI),這些患者的病死率高達70%[1]。膿毒癥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體溫異常、低血壓等,嚴重者可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和膿毒性休克等并發癥。進行降血糖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膿毒癥的常用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探討ICU的膿毒癥患者其血糖水平與其預后的相關性。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大理州人民醫院ICU收治的80例膿毒癥患者。這80例患者中有男35例,女45例;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22歲,平均年齡為(63.15±8.42)歲;其平均BMI指數為(20.71±2.32)kg/m2,平均紅細胞計數為(3.47±1.05)×1012/L,平均白細胞計數為(14.39±4.25)×1012/L,平均血小板計數為(116.50±59.15)×109/L。本研究經大理州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1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其病情符合膿毒癥的診斷標準。2)存在體溫異常、呼吸急促、心動過速等臨床表現。3)其生命體征相對平穩。4)具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適應證。5)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實施方案,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2]。
1.2.2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處于昏迷狀態。2)有慢性腎功能不全疾病史[3]。
為這80例患者均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采用胰島素泵將胰島素注入患者體內,每小時0.1 U/kg(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調整胰島素的用量)。治療后,根據這些患者血糖的水平將其分為A組(<6.0 nmol/L;17例)、B組(6.0~7.9 nmol/L;20例)、C組(8.0~12.5 nmol/L;20例)和D組(>12.5 nmol/L;23例)。
觀察并記錄這四組患者的死亡率、合并MODS(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比率、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比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比率和接受升壓藥治療的比率[4]。
選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四組間數據對比采用Anova檢驗,兩組間數據對比采用SNK-q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的死亡率、合并MODS的比率、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比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比率、接受升壓藥治療的比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B組患者相比,C組患者的死亡率、合并MODS的比率、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比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比率、接受升壓藥治療的比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C組患者相比,D組患者的死亡率、合并MODS的比率、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比率、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比率、接受升壓藥治療的比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四組患者各項預后指標的比較[n(%)]
膿毒癥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全身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發生肺炎、膽管炎、腦膜炎、腹膜炎、泌尿系統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都可引發膿毒癥。研究發現,多發傷患者、嚴重燒傷患者及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發生膿毒癥的幾率較高。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膿毒癥患者常會出現胰島素抵抗現象,從而可導致其發生高血糖[5]。合并高血糖的膿毒癥患者應及時接受降血糖治療,以縮短其入住ICU的時間,降低其死亡率。有文獻報道指出,膿毒癥患者的血糖水平與其死亡率、MODS的發生情況、接受呼吸機治療、血液凈化治療、升壓藥治療的情況密切相關。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ICU的膿毒癥患者其血糖水平與其預后情況密切相關。臨床醫生應注意加強對ICU的膿毒癥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以改善其預后,降低其死亡率。
[1] 陳朝彥,羅佐杰,胡杰妤,等.維生素D缺乏與膿毒癥預后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4,34(11):1087-1090.
[2] 田慧艷,于斌,胡振杰,等.早期乳酸動態監測指標對嚴重膿毒癥及膿毒癥休克患者預后的評價[J].河北醫藥,2015,37(10):1449-1453.
[3] 陳春葉,范瑩,季剛,等.膿毒癥患者血漿白介素-33的變化規律及其臨床價值[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11):117-120.
[4] 楊婉,張平安,韓瑞玲.膿毒癥休克患者血漿高遷移率族蛋白B1表達水平動態變化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4):433-435.
[5] 遲長亮,張榮魁,鄭佐柱,等.膿腎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變異性與腎功能及臨床預后的相關性[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9):1460-1463.
R631
B
2095-7629-(2017)20-0007-02
蒲俊冬,男,1981年8月出生,云南大理人,本科,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重癥醫學,郵箱:safei0037054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