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康
(山西省河津市人民醫院骨科,山西 河津 043300)
采用Schildhauer入路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效果
薛瑞康
(山西省河津市人民醫院骨科,山西 河津 043300)
目的:探討采用Schildhauer入路(伸肌裝置保護入路)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間山西省河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7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39例患者。為對照組患者采用經鷹嘴截骨入路的方式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為觀察組患者采用經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及其肘關節的活動度和伸肘肌力缺損值。結果:進行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骨折處骨性愈合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關節屈伸的活動度、外旋的活動度和內旋的活動度均大于對照組患者,其伸肘肌力的缺損值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Schildhauer入路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效果顯著,可縮短術后其骨折處骨性愈合的時間,改善其肘關節的活動度。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肱骨遠端C型骨折;Schildhauer入路
肱骨遠端C型骨折是一種復雜的關節內骨折,治療的難度較高。目前,臨床上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主要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但是,臨床上對采取何種入路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仍存在一定的爭論。經鷹嘴截骨入路和經伸肌切斷入路均是臨床上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時常用的手術入路方式。相關的研究表明,采用經伸肌切斷入路的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肱三頭肌的功能;采用經鷹嘴截骨入路的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則會延遲其骨折處愈合的時間或使其出現截骨處愈合不佳等情況[1-2]。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最佳手術入路方式,筆者對山西省河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此類骨折患者分別采用經鷹嘴截骨入路和Schildhauer入路(伸肌裝置保護入路)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其中采用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進行手術的39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將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間山西省河津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8例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經我院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這7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39例患者。在對照組的39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9例;其年齡在20歲~5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21±10.52)歲;其中因從高處墜落導致骨折的患者有14例,因交通事故導致骨折的患者有21例,因摔倒導致骨折的患者有4例;其中骨折AO分型為C1型的患者有16例,為C2型的患者有14例,為C3型的患者有9例。在觀察組的39例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7例;其年齡在21歲~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01±11.68)歲;其中因從高處墜落導致骨折的患者有12例,因交通事故導致骨折的患者有22例,因摔倒導致骨折的患者有5例;其中骨折AO分型為C1型的患者有14例,為C2型的患者有15例,為C3型的患者有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經CT三維重建檢查和肘關節正側位X線攝片檢查后,均被確診存在肱骨遠端C型骨折;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其排除標準為:合并有開放性骨折;從受傷至接受手術的時間≥14 h;存在意識障礙;對治療的依從性差。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經鷹嘴截骨入路的方式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具體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2)在患者患肢肘后的正中做一個S型切口,逐層切開其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在患者患肢距離鷹嘴尖約2.5 cm處的尺骨干處進行V型截骨,將骨塊及骨骼肌向近端翻轉,顯露出肱骨遠端的關節面,固定骨折端的內外側柱,根據尺神經是否受到卡壓決定是否將其前置。使用復位鉗和克氏針對患者的骨折處進行固定后,為其放入負壓引流管,然后逐層縫合其手術切口。為觀察組患者采用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具體的方法為: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為其取側臥位。2)在患者患肢肘后正中偏外約7 cm處做一個手術切口,對尺神經進行游離、保護,分離其內外側肌的間隔,牽開其外側的肱三頭肌,鈍性分離其肌肉,顯露其骨折的斷端,然后對其骨折端進行解剖及復位,在關閉手術切口前將尺神經前置于皮下。在C型臂X線機下,觀察患者骨折復位的情況,確定復位成功后使用螺釘、鋼板固定其骨折端的雙柱,為其放入負壓引流管,然后逐層縫合其手術切口。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骨折處骨性愈合的時間和進行手術的用時。2)在術后的第3個月,使用骨科量角器測量兩組患者肘關節的內旋度、外旋度和屈伸度,并使用Commander power trackⅡ測力計測量兩組患者患肢的等長伸肘肌,并計算其伸肘肌力缺損值。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骨折處骨性愈合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s )
組別 骨折處骨性愈合的時間(周)進行手術的用時(min)對照組(n=39) 13.98±3.56 394.37±31.25 12.07±1.15 120.34±18.43觀察組(n=39) 7.25±3.14 389.84±30.04 11.95±0.92 116.05±20.96 t值 8.853 0.652 0.508 0.959 P值 0.000 0.516 0.612 0.340術中的出血量(ml)住院的時間(d)
經治療,觀察組患者肘關節屈伸的活動度、外旋的活動度和內旋的活動度均大于對照組患者,其伸肘肌力的缺損值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其肘關節的活動度及其伸肘肌力缺損值的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其肘關節的活動度及其伸肘肌力缺損值的比較(±s )
組別 內旋活動度(°) 屈伸活動度(°) 外旋活動度(°) 伸肘肌力的缺損值(%)對照組(n=39) 85.37±6.68 117.94±10.65 83.90±6.66 13.34±2.99觀察組(n=39) 91.04±8.86 128.22±12.94 90.84±7.33 10.35±2.80 t值 3.192 3.803 4.376 4.558 P值 0.002 0.000 0.000 0.000
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成年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占所有肱骨遠端骨折患者的96%左右[3]。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易引發關節黏連僵硬、肘關節功能障礙及骨不愈合等并發癥,使肘關節的活動能力受限,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經鷹嘴截骨入路的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雖可充分顯露其關節面及骨折的斷端,但對其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及肘關節功能的恢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李健民等[5]的研究表明,采用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內切開復位固定術,可縮短對其進行手術的用時,提高其肘關節的活動度。Schildhauer入路作為一種新型的入路方式,可在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減少尺骨鷹嘴對肱骨的遮擋,充分暴露其肱骨的遠端,便于解剖復位其肱骨遠端的關節面,保護其伸肌裝置及切口周圍的軟組織,并可保留其鷹嘴與肱三頭肌止點的連續性。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進行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骨折處骨性愈合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采用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可縮短術后其骨折處骨性愈合的時間。這是因為,采用此入路進行手術時,術中對患肢骨膜的剝離較少,且骨膜的外固定對血液循環造成的影響較小,從而可最大限度地縮短其術后骨折愈合的時間,降低術后其發生異位骨化及感染的風險[6]。馬殿忠的研究表明,采用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有助于恢復其關節面的平整性,保持其骨骼力線的正常,恢復其骨折斷端解剖的穩定性,促使其骨折的愈合[7]。本次研究的結果還顯示,經治療,觀察組患者肘關節屈伸的活動度、外旋的活動度和內旋的活動度均大于對照組患者,其伸肘肌力的缺損值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采用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可明顯改善其肘關節的活動度。
[1] 劉長發,蔡訓,陳虹,等.經尺骨鷹嘴截骨雙柱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遠端C型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5,30(5):535-536.
[2] 羅家魁.雙板式內固定以及限板式內固定聯合外部固定支架對肱骨遠端C型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5,12(1):51-54.
[3] 高俊,李志華.尺骨鷹嘴截骨入路結合雙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遠端C型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6,19(1):83-84.
[4] 王傳功,盧翔,楊峰,等.改良肱三頭肌入路手術治療肱骨遠端C型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6,19(4):414.
[5] 李健民,李春海.肱骨遠端C型骨折的手術入路與內固定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綜述,2016,22(10):2076-2078.
[6] 周曉東,胡克清,楊吉坤,等.Schildhauer入路在成人肱骨遠端C型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4):355-358.
[7] 馬殿忠.Schildhauer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在肱骨遠端C型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2):208-209.
R683.4
B
2095-7629-(2017)20-0008-03
薛瑞康,男,漢族,1971年11月5日出生,籍貫為山西省河津市,單位為河津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