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躍榮
(自貢市貢井區中醫院,四川 自貢 643020)
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分析
代躍榮
(自貢市貢井區中醫院,四川 自貢 643020)
目的:分析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方法:將自貢市貢井區中醫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作為本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用天麻鉤藤飲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積分。結果: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眩暈、耳鳴及頸痛方面的臨床癥狀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眩暈、耳鳴及頸痛方面的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中醫推拿手法;天麻鉤藤飲;椎動脈型頸椎病
頸椎病又叫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骨科疾病。頸椎病包括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等類型[1]。椎動脈型頸椎病是指因頸部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致使患者出現眩暈、耳鳴、視力模糊等臨床表現的一種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雖然不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但卻會嚴重影響其工作和生活。因此,臨床上應及時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目前,西醫在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方面并無十分有效的方案。近年來,臨床上用中醫療法治療該病顯現出良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自貢市貢井區中醫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將這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12例;其年齡為28~52歲,平均年齡為(40.20±5.20)歲;其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3.24±0.85)年;其中,有輕度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27例,中度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15例,重度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8例。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其年齡為26~55歲,平均年齡為(40.57±5.25)歲;其病程為2~6年,平均病程為(3.35±0.93)年;其中,有輕度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28例,中度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15例,重度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2)存在眩暈、耳鳴、頸痛等臨床癥狀。3)對中醫推拿手法和天麻鉤藤飲無禁忌證。4)自愿參加本研究?;颊叩呐懦龢藴适牵?)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患有其他類型的頸椎病(如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等)。3)年齡超過60歲。
用天麻鉤藤飲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天麻鉤藤飲的藥物組成是:鉤藤、天麻各20 g,珍珠母、石決明各25 g,牛膝、山梔子、茯苓、黃芪、竹茹、枳實、半夏、陳皮各15 g,炙甘草、大棗、生姜各10 g。對于眩暈癥狀嚴重的患者,于上方中加生龍骨、生牡蠣各25 g;對于存在面紅癥狀的患者,于上方中加野菊花10 g;對于頸痛癥狀嚴重的患者,于上方中加黃姜、桑枝各15 g。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溫服,連續治療1個月[2]。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用天麻鉤藤飲對該組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同上,用中醫推拿手法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是:指導患者取俯臥位,以點穴手法持續按揉其頸部兩側的風池穴,持續按揉1.5 min。用雙手拇指持續對患者背部和頸肩部兩側的肌肉組織進行按揉,持續按揉15 min。之后讓患者取頭低前屈位,對其下頜進行固定,將其頭部由一側轉向另一側,在此過程中醫生應用拇指適度按壓其頸椎的棘突。上述治療結束后,讓患者休息10 min。10 min后,對患者頸肩部的肌肉組織進行按揉。待患者頸肩部的肌肉組織徹底放松后,向一側旋轉提拉其頸肩部,直至聽到其頸肩部發出彈響聲為止。然后以同樣的手法向另一側旋轉提拉其頸肩部。1次/d,連續治療1個月。
進行治療前后,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眩暈、耳鳴、頸痛方面的臨床癥狀積分。各臨床癥狀的分值均為0~3分。0分表示患者未出現上述癥狀,1分表示其存在輕度的上述癥狀,2分表示其存在中度的上述癥狀,3分表示其存在重度的上述癥狀。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眩暈、耳鳴及頸痛方面的臨床癥狀積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眩暈、耳鳴及頸痛方面的臨床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臨床癥狀積分的比較(分,±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臨床癥狀積分的比較(分,±s)
組別 眩暈癥狀的積分 耳鳴癥狀的積分 頸痛癥狀的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 2.70±0.24 1.61±0.20 2.71±0.21 1.59±0.17 2.62±0.18 1.60±0.15觀察組(n=50) 2.72±0.20 0.84±0.18 2.69±0.22 1.00±0.14 2.65±0.20 0.94±0.16 t值 1.002 8.234 1.002 8.230 1.003 8.233 P值 0.997 0.035 0.997 0.032 0.996 0.035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認為,椎動脈型頸椎病屬于“眩暈”的范疇,其病機主要為肝腎虧虛、肝陽上亢,宜采用健脾和胃、平肝潛陽的原則進行治療[3]。在本研究中,筆者采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對5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用天麻鉤藤飲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可起到清熱平肝、潛陽熄風的作用。而用中醫推拿手法治療該病,能最大程度地放松患者頸肩部及背部的肌肉,解除其頸肩肌群緊張或痙攣的狀態,改善其局部組織的血供,從而可緩解其臨床癥狀。筆者認為,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患者在服用天麻鉤藤飲后的1 h內應避免攝入含有鞣質、咖啡因、蛋白質等成分的食物,以防這些食物與天麻鉤藤飲中的有效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削弱天麻鉤藤飲的治療效果。二是在采用中醫推拿手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讓其保持平和、清凈的心態,使其全身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中醫推拿手法聯合天麻鉤藤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1] 羅志順,武振林,楊藝,等.手法加中藥內服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7,10(3):352-354.
[2] 盧雄.中醫骨傷手法與中藥內服聯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效果[J].甘肅科技,2017,14(1):120-121.
[3] 夏士宇.中醫骨傷手法聯合中藥內服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0(3):168-169.
R274
B
2095-7629-(2017)20-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