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華,陳 健,楊 玲
(江蘇省啟東市中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腹部CT檢查在診斷其并發癥中的效果研究
吳新華,陳 健,楊 玲
(江蘇省啟東市中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目的:探討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腹部CT檢查在診斷其并發癥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江蘇省啟東市中醫院收治的32例發生并發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這32例患者發生的并發癥均使用腹部CT檢查和B超檢查進行診斷,并進行臨床綜合診斷。然后,比較使用腹部CT檢查和B超檢查對這些患者發生的并發癥進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結果:對這些患者發生的并發癥進行臨床綜合診斷的結果為,有12例患者并發消化道出血,有11例患者并發胰腺膿腫,有9例患者并發胃底靜脈曲張,有9例患者并發脾腫大,有6例患者并發假性囊腫。對這些患者進行腹部CT檢查在診斷其并發癥方面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對其進行B超檢查在診斷其并發癥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進行B超檢查相比,對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腹部CT檢查在診斷其并發癥方面的靈敏度與特異度更高。
急性胰腺炎;并發癥;類型;腹部CT檢查;B超檢查
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病情發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點。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多有出血、壞死的癥狀,可引發多種并發癥[1]。有研究表明,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并發癥的類型使用腹部CT檢查進行診斷的準確率較高。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研究結果的有效性,筆者對江蘇省啟東市中醫院收治的32例發生并發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間江蘇省啟東市中醫院收治的32例發生并發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1)患者患有重癥急性胰腺炎,且發生并發癥。2)患者在我院接受持續治療。3)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1)有腹部手術史的患者。2)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3)存在肝功能障礙的患者。4)年齡<18周歲的患者。在這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平均年齡為(46.3±4.7)歲;其平均病程為(2.5±0.2)月;其中首次發病的患者有21例,病情復發的患者有11例。
對這32例患者并發癥的類型均使用腹部CT檢查和B超檢查進行診斷。具體的方法:1)本次研究所用的儀器為64排螺旋CT機(由日本東芝公司生產,型號為Aquilion)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由荷蘭飛利浦公司生產,型號為HD11XE)。2)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的肝臟、腎臟、胰腺、心臟等器官進行全面檢查。3)使用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腹部掃描。將CT機的電壓設定為120 kv、200 mAs,將層厚設為5 mm,將重建間隔設為0.5 mm,進行掃描的范圍是從患者的膈頂至骨盆的上緣,進行掃描的方式有平掃與增強掃描。4)由我院2位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共同對患者的CT檢查結果和B超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然后做出診斷。
將對患者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臨床綜合診斷的結果作為金標準,比較使用腹部CT檢查和B超檢查對患者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診斷結果的判定標準:1)陽性:患者的并發癥被檢出,并判斷出其并發癥的類型。2)陰性:患者的并發癥未被檢出,或未明確判斷其出并發癥的類型[2]。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這32例患者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臨床綜合診斷的結果在這些患者中,有12例患者并發消化道出血,有11例患者并發胰腺膿腫,有9例患者并發胃底靜脈曲張,有9例患者并發脾腫大,有6例患者并發假性囊腫。
2.2 對這32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的類型使用腹部CT檢查和B超檢查進行診斷的結果
使用腹部CT檢查對這些患者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診斷的結果:對其并發的消化道出血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100.0%,特異度為100.0%;對其并發的胰腺膿腫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90.0%,特異度為95.24%;對其并發的胃底靜脈曲張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100.0%,特異度為95.65%;對其并發的脾腫大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100.0%,特異度為100.0%;對其并發的假性囊腫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100.0%,特異度為96.15%。使用B超檢查對這些患者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診斷的結果:對其并發的消化道出血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83.33%,特異度為85.0%;對其并發的胰腺膿腫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81.82%,特異度為80.95%;對其并發的胃底靜脈曲張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88.89%,特異度為78.26%;對其并發的脾腫大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88.89%,特異度為95.65%;對其并發的假性囊腫進行診斷的靈敏度為83.33%,特異度為88.46%。對這32例患者并發癥的類型使用腹部CT檢查進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使用B超檢查對其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表5。

表1 對這32例患者并發的消化道出血進行診斷的結果(n)

表2 對這32例患者并發的胰腺膿腫進行診斷的結果(n)

表3 對這32例患者并發的胃底靜脈曲張進行診斷的結果(n)

表4 對這32例患者并發的脾腫大進行診斷的結果(n)

表5 對這32例患者并發的 假性囊腫進行診斷的結果(n)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胰腺組織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腫、出血及壞死等炎性損傷,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零振勇等[3]的研究表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為21%~37%。吳勇勝等[4]的研究表明,約有85%的急性發病期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并發癥。腹部器官的并發癥是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最常見的局部并發癥[5]。進行B超檢查是臨床上對急性胰腺炎患者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診斷的常用方法。但此檢查方法不能對患者腹腔內的全面情況進行觀察,尤其是對其微小病灶進行觀察的效果很不理想[6]。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螺旋CT檢查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CT檢查相比,腹部螺旋CT檢查的優勢如下[7]:1)此檢查方法能夠對患者的腹腔進行多切面、多角度的掃描,并可根據觀察的需要對圖像進行任意方位的三維重建,便于發現患者的微小病變。2)此檢查方法可清晰地顯示患者臟器的解剖結構,提高對其組織的分辨度,并可對其病灶的類型進行鑒別,從而減少漏診、誤診。3)螺旋CT檢查具有無創、掃描的速度快、分辨率高、成像迅速等特點,可明顯縮短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的時間。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這32例患者并發癥的類型使用腹部CT檢查進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高于使用B超檢查對其并發癥的類型進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此研究結果與吳勇勝[4]的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與進行B超檢查相比,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發生的并發癥使用腹部CT檢查進行診斷的靈敏度與特異度更高。因此,可將進行腹部CT檢查作為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發生的并發癥進行診斷的首選方法。
[1] 夏雨.腹部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并發癥診斷及預測預后中的價值[J].安徽醫藥,2016(2):328-331.
[2] 吳凌云,石占利.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隙的CT炎性浸潤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16):106-108.
[3] 零振勇,董建蘭,居偉.腹部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及其并發癥預測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5,16(1):24-26.
[4] 吳勇勝,吳慶榮,謝秀華.腹部CT檢查預測急性胰腺炎并發癥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6):2224-2225.
[5] 零振勇.腹部CT檢查在急性胰腺炎及其并發癥預測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5,16(1):24-26。
[6] 李雅潔,洪萬東,黃智銘,等.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Ⅱ評分和腹部CT胰外炎癥評分對急性胰腺炎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5,33(10):7-9.
[7] 張薇薇,李崢艷,黃子星,等.重癥急性胰腺炎CT胰外炎性浸潤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2(5):699-703.
[8] 吳勇勝.腹部CT檢查預測急性胰腺炎并發癥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16):2224-2225.
R445.3
B
2095-7629-(2017)20-0164-02
吳新華,男,1979年出生,江蘇啟東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影像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