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華,朱昆喜
(江蘇盛澤醫院放射科,江蘇 盛澤 215228)
用CT檢查與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對比
沈春華,朱昆喜
(江蘇盛澤醫院放射科,江蘇 盛澤 215228)
目的:對比分析用CT檢查與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方法:從江蘇盛澤醫院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肺癌脊柱骨轉移患者中抽選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選患者均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對比分析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真陽性率、假陰性率和敏感度。結果: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的結果顯示,本組30例患者中骨轉移病灶類型為混合性骨轉移的患者有1例(占3.3%),為小片狀成骨性病變的患者有2例(占6.7%),為蜂窩狀溶骨性骨破壞的患者有5例(占16.7%),為單純溶骨性破壞的患者有22例(占73.3%)。用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真陽性率低于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假陰性率高于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敏感度低于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用CT檢查相比,用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和敏感度均更高。
CT;MRI;肺癌;脊柱骨轉移;準確性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肺癌脊柱骨轉移是常見的肺癌轉移類型之一。盡早發現、確診肺癌脊柱骨轉移,對此病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1]。CT檢查和MRI檢查均為臨床上常用的檢查手段。為了對比用CT檢查與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筆者對江蘇盛澤醫院收治的30例肺癌脊柱骨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經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肺癌脊柱骨轉移。2)近期內未接受過任何治療。3)同意參與本研究,且能夠正常地配合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江蘇盛澤醫院在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30例肺癌脊柱骨轉移患者。這些患者中有男性18例(占60.00%),女性12例(占40.00%);其年齡在48歲至77歲之間,平均年齡(62.4±9.7)歲。
對這30例患者均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進行CT檢查的方法是:1)采用GE公司生產的64排螺旋CT掃描儀和飛利浦公司生產的16排螺旋CT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檢查。2)對患者的頸椎至骶椎范圍進行整體掃描。掃描參數設置:層厚=10.0 mm;層距=10.0 mm;螺距=1:1。3)在獲取到骨窗和軟組織窗的圖像后,對圖像進行觀察和分析[2]。進行MRI檢查的方法是:1)采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GE 1.5T 型MRI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檢查。2)對患者的頸椎至骶椎范圍進行整體掃描。掃描參數設置:TE=15~20 ms。3)在發現病灶后,為患者靜脈注射0.1 mmol/kg的二乙烯五胺乙酸,然后對其進行T1WI增強掃描和T2WI增強掃描。T1WI增強掃描的參數設置:TR=450~600 ms;TE=100~150 ms。T2WI增強掃描的參數設置:TR=1900~3000 ms;層厚=5.0 mm;層距=1.8 mm;矩陣=256×256。4)重建全脊柱圖像,并對圖像進行觀察和分析[3]。
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所得掃描圖像資料均由兩名或兩名以上放射科醫師進行分析。采用雙盲法閱片,若各醫師得出的分析結果存在差異,則讓其共同商討決定。
觀察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真陽性率、假陰性率和敏感度。
本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真陽性率、假陰性率和敏感度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CT檢查和MRI檢查的結果顯示,本組30例患者中骨轉移病灶類型為混合性骨轉移的患者有1例(占3.3%),為小片狀成骨性病變的患者有2例(占6.7%),為蜂窩狀溶骨性骨破壞的患者有5例(占16.7%),為單純溶骨性破壞的患者有22例(占73.3%)。
用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真陽性率、假陰性率和敏感度分別為43.3%、56.7%、43.3%。
用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真陽性率、假陰性率和敏感度分別為90.0%、10.0%、90.0%。
用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真陽性率低于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假陰性率高于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CT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敏感度低于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用CT檢查和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準確性的對比
肺癌脊柱骨轉移是臨床上常見的肺癌轉移類型之一。目前,臨床上常采用CT檢查、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采用CT技術可準確測定骨組織的密度,分析其組織成分,從而可判別其是否存在癌轉移。朱劍峰等[4]指出,對肺癌脊柱骨轉移患者進行CT檢查可準確地呈現出其骨轉移病灶的位置、形態及結構等。張海波[5]在臨床研究中證實,采用MRI多軸位成像法對肺癌脊柱骨轉移患者進行檢查可非常清晰地顯示出其骨轉移病灶、神經根受壓及硬膜外病變的具體情況。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用CT檢查相比,用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真陽性率和敏感度均更高,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假陰性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濤[6]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與用CT檢查相比,用MRI檢查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和敏感度均更高,更容易發現隱匿的病灶。此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肖月強,黃旭東. 用CT與MRI診斷肺癌脊柱骨轉移的準確性對比[J]. 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2.
[2] 王明霜,周凡,甘西倫,等.(18)F-NaF PET-CT與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肺癌骨轉移早期診斷的價值[J]. 瀘州醫學院學報,2015(4):375-378.
[3] 支忠秋. 肺癌脊柱骨轉移CT、MRI檢查對比分析[J]. 當代醫學,2014(36):57.
[4] 朱劍峰,李志輝,朱紅靜,等. SPECT與MRI在不同病理類型肺癌的骨轉移診斷準確性對比分析[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7):93-96.
[5] 張海波. 肺癌脊柱骨轉移CT、MRI檢查對比分析[J]. 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3-84.
[6] 李濤. 脊柱轉移瘤的MRI診斷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2013(8):111-112.
R734.2
B
2095-7629-(2017)20-0167-02
沈春華,男,1977年4月出生,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