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新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腦病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平肝潛陽配方顆粒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癥的效果研究
張紅新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腦病科,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目的:探究用平肝潛陽配方顆粒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癥的效果。方法:選取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在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70例肝陽上亢型眩暈癥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隨機將這70例患者分為對比組(n=34)和觀察組(n=36)。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對比組患者進行治療,用平肝潛陽配方顆粒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其治療前后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和每次眩暈持續的時間。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比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少于對比組患者,其每次眩暈持續的時間短于對比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平肝潛陽配方顆粒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肝陽上亢型眩暈癥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其眩暈的癥狀,減少其眩暈發作的次數。
平肝潛陽配方顆粒;甲磺酸倍他司汀;肝陽上亢;眩暈癥
眩暈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病癥。眩暈癥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致使其顱內的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導致其大腦皮質層的反應失真,繼而使其出現頭暈、平衡障礙等癥狀[1]。中醫很早就有關于眩暈癥的記載。《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說:“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中醫將眩暈癥分為以下幾種證型:腎精虧虛型、痰濁上蒙型、肝陽上亢型、瘀血內阻型、氣血虧虛型和風邪上擾型等。其中,肝陽上亢型眩暈癥最為多見。在本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用平肝潛陽配方顆粒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癥的效果。
本研究所選取的70例患者均為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在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肝陽上亢型眩暈癥患者。這7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CT、MRI檢查等得到確診,均符合肝陽上亢型眩暈癥的中醫診斷標準[2](患者存在眩暈耳鳴、頭痛易怒、失眠多夢、面紅目赤、口苦等癥狀,其舌紅、苔黃、脈弦滑),且其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排除患有腦梗死、內分泌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嚴重的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因患貧血、頸椎病等所致眩暈的患者。將這70例患者分為對比組(n=34)和觀察組(n=36)。在對比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9例;其最小年齡為35歲,最大年齡為72歲,平均年齡為(52.6±4.8)歲;其病程為4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7±0.4)年。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20例;其最小年齡為38歲,最大年齡為75歲,平均年齡為(54.7±4.6)歲;其病程為5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5±0.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對比組患者進行治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商品名稱:敏始朗;生產企業: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30;規格:6 mg/片﹞的用法是:口服,6 mg/次,3次/d,于餐后服用,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調整用藥量,連續用藥2周。用平肝潛陽配方顆粒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的用法同上。平肝潛陽配方顆粒由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其藥物組成為:川牛膝10 g、杜仲10 g、天麻12 g、煅龍骨30 g、鉤藤10 g、石決明30 g、水牛角15 g、牡丹皮12 g、茯苓10 g。囑患者每天服2次,每次服1包,用溫水沖服,連續用藥2周。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治愈、明顯改善、有所改善和無變化四個等級。治療2周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如眩暈耳鳴、頭痛易怒、失眠多夢、面紅目赤、口苦等)全部消失,且其病情在3個月內未復發,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治愈。治療2周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其眩暈發作的次數明顯減少,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明顯改善。治療2周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其眩暈發作的次數有所減少,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有所改善。治療2周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其眩暈發作的次數未減少,則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明顯改善例數+有所改善例數)/總例數×100%。治療前后,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及其每次眩暈持續的時間。
用SPSS15.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比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及每次眩暈持續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少于對比組患者,其每次眩暈持續的時間短于對比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及每次眩暈持續時間的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及每次眩暈持續時間的比較(±s)
組別 每天發生眩暈的次數(次)每次眩暈持續的時間(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6) 14.6±3.5 4.7±1.8 7.1±1.8 2.6±1.3對比組(n=34) 14.3±3.2 6.4±2.5 7.3±1.6 4.1±1.5 t值 0.374 3.279 0.490 4.478 P值 >0.05 <0.05 >0.05 <0.05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西醫治療眩暈癥的常用藥。該藥能改善眩暈癥患者顱內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緩解其眩暈癥狀的作用。但臨床實踐證實,在使用該藥進行治療期間,患者的病情易反復發作。中醫認為,眩暈癥的發生主要與患者因風、火、痰、虛導致精虧血少、清竅失養有關,其常見的誘因包括飲食內傷、七情內傷、過勞、體虛久病等[3]。眩暈癥最早載于《皇帝內經》中,被稱為“眩冒”。《素問》中說“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中醫認為,肝屬風木,為風臟,主升主動,陽亢風動,風火上擾清竅,故出現眩暈耳鳴、頭脹頭痛之癥[4-5]。故中醫認為,應采用平肝熄風、滋陰潛陽的原則對肝陽上亢型眩暈癥患者進行治療。本研究所用的平肝潛陽配方顆粒中,天麻、鉤藤具有平肝熄風、清熱止痙之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川牛膝具有逐瘀通經之功效,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煅龍骨具有安神鎮驚之功效,石決明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之功效,水牛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定驚之功效,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之功效。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平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6]。
綜上所述,用平肝潛陽配方顆粒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對肝陽上亢型眩暈癥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其眩暈的癥狀,減少其眩暈發作的次數。
[1] 王鳳蕊,湯國娟,葉玲,等.陳華德教授針灸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的臨床經驗[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0(7):560-561,564.
[2] 陳分喬,成立,武依然,等.楊牧祥教授四草飲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的臨床經驗[J].河北中醫,2015,37(10):1451-1453.
[3] 盛和靜,潘才鈺,王永盛,等.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耳穴埋豆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68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3,48(9):651.
[4] 王瓊,周冰.針刺風府、風池配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1例[J].吉林中醫藥,2013,33(1):89-90.
[5] 苗果芳,白烏仁托亞.天麻鉤藤飲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5):51-52.
[6] 楊小燕,孫立軍.平肝潛陽法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6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8):651.
R242
B
2095-7629-(2017)20-0190-02
張紅新,女,1981年12月出生,吉林蛟河人,碩士研究生,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腦病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