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鵬,谷 巖,張 旭,黃桂榮
(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吉林 白山 1343 00)
用鈹針療法治療股骨大轉子滑囊炎的效果觀察
趙志鵬,谷 巖,張 旭,黃桂榮
(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吉林 白山 1343 00)
目的:探討用鈹針療法治療股骨大轉子滑囊炎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間在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69例股骨大轉子滑囊炎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n=35)與對照組(n=34)。對試驗組患者采用鈹針療法進行治療。對對照組患者采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結論:用鈹針療法治療股骨大轉子滑囊炎的效果顯著。
鈹針療法;股骨大轉子滑囊炎;針刺;反阿是穴
股骨大轉子滑囊炎是指發生在股骨大轉子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癥。近年來,臨床上使用鈹針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理想的療效。為了進一步證實用鈹針療法治療股骨大轉子滑囊炎的效果,本文對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間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收治的69例該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間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收治的69例股骨大轉子滑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69例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存在局部皮膚破損的現象及軟組織的炎癥。2)存在出血的傾向。3)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存在臟器衰竭的現象。這69例患者的年齡介于20~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47±6.08)歲;其病程介于47~71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61.97±10.20 )個月。將這69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有35例患者,對照組有34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為試驗組患者采用鈹針療法進行治療 具體的方法為:1)定點。取局部痛點:使患者取患肢在上的側臥位,使其髖關節保持旋內、屈曲位,使其健肢保持伸直,用指端對其股骨大轉子部位進行觸診,找到其壓痛敏感點,并用記號筆進行標記。取第1個反阿是穴。在患者髂前上棘、髂結節及二者之間的髂嵴外唇下緣找到該點,并用記號筆進行標記。取第2個反阿是穴。在患者患側腰下段的棘突旁、股骨大轉子至髂脛束止點沿線找到該點,并用記號筆進行標記。2)操作方法。用酒精或碘伏對痛點和2個反阿是穴周圍的皮膚進行消毒,消毒的范圍為操作范圍的2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用右手持鈹針,將鈹針的針尖對準患者的皮膚,用左手拇指按壓住標記點的近旁,利用右手的腕力將鈹針垂直刺入標記點。進針后不留針、不捻轉,進行疾刺速拔。進針的深度以患者壓痛點所在的部位及其胖瘦為依據進行調節,一般為2~3 cm。在進針后,用紗布塊壓住進針點,快速將鈹針拔出,然后對進針點進行1~2 min的按壓。在進針點粘貼無菌創可貼,并詢問患者的局部感受。每3天治療1次,共治療3次。
1.2.2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 具體的方法為:取穴:取承扶穴、髀關穴、環跳穴、秩邊穴、伏兔穴、風市穴、居髎穴及阿是穴。用酒精或碘伏對上述的穴位進行消毒,消毒的范圍為操作范圍的2倍。用毫針直刺上述的穴位,刺入的深度為0.3~0.5寸。進針后采用平補平瀉的手法,留針20分鐘后拔針。每天治療1次,共治療9天。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采用VAS加權計算法計算兩組患者的VAS加權值〔VAS加權值=(治療前患者的VAS評分-治療后患者的VAS評分)/治療前患者的VAS評分×100%〕,根據其加權值對其臨床療效進行判定,并將判定結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治療后,患者的VAS加權值在75%~100%之間,視為治愈;患者的VAS加權值在50%~74%之間,視為顯效;患者的VAS加權值在25%~49%之間,視為有效;患者的VAS加權值<25%,視為無效。
本次研究中所得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中醫認為,股骨大轉子滑囊炎屬于“痹癥”的范疇。該病是由患者疲勞過度、經絡受損、局部水濕稽留、痹阻不通所導致的,故應以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散寒解毒作為治療的原則。臨床上治療股骨大轉子滑囊炎的傳統方法有針刺療法、激光照射療法、封閉療法及滑囊切除術等,但都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且存在創傷大、治療周期長等弊端。在本次研究中,吉林省白山市中醫院對該院收治的35例股骨大轉子滑囊炎用鈹針療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理想的療效。鈹針療法是利用鈹針對皮下組織、筋膜及肌肉進行切割,通過降低筋膜腔內的壓力和筋膜表面的張力,達到松解組織粘連、消除感覺神經末梢所受到的刺激和壓迫、緩解疼痛的目的。該療法具有無需對患者進行麻醉、對痛點的定位準確、創口小、患者痛苦輕、對粘連的松解充分等優點。
通過進行本次研究可知,用鈹針療法治療股骨大轉子滑囊炎的效果良好。
[1] 蘆沖.針刀配合手法對外側型彈響髖療效的臨床觀察[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3.
[2] 馬國平,王博,李紅方,姚曉光,梁文杰.西醫診斷技術在現行中醫病證診斷及療效標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28):3310-3312.
[3] 馬祖彬.電針對痔瘡術后疼痛的即時止痛效果的療效觀察[D].山東中醫藥大學,2006.
[4] 包信通.體外沖擊波治療運動員股骨大轉子滑囊炎臨床觀察[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3,(08):728-729,740.
[5] 王芳.《黃帝內經》刺絡放血應用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6] 姚振江,肖榮,李玉琴,等. 網眼理論對針刀治療的指導作用[J].河南中醫,2011,(5):532-533.
[7] 毛少文.針刺肌肉起止點治療中風軟癱期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D].安徽中醫藥大學,2016.
[8] 朱曉平. 調形、調氣針法治療頸椎病頸痛的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R686.7
B
2095-7629-(2017)20-0191-02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項目20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