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月華
(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泰興 225400)
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
羅月華
(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泰興 225400)
目的:探討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內科對癥治療。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B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率、心絞痛發作的次數、住院的時間及其生活質量的評分。結果: 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的心率低于A組患者,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少于A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短于A組患者,其生活質量的評分低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縮短其治療的時間。
冠心病心絞痛;常規護理;優質護理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變得狹窄或被堵塞而導致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又被稱為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分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和慢性缺血性綜合征。慢性缺血性綜合征包括穩定型心絞痛、冠脈正常的心絞痛、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心絞痛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臨床上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主要進行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擴張血管、改善心肌功能等內科對癥治療。有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接受內科對癥治療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減少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為了進一步證實此護理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均在進行內科對癥治療的同時優質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在A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10例;其年齡為67歲~82歲,平均年齡為(69.2±5.7)歲;其病程為3~15年,平均病程為(6.9±3.2);其中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有25例,初發型勞累性心絞痛患者有6例,惡化型勞累心絞痛患者有5例,其他類型心絞痛患者有4例。在B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64歲~80歲,平均年齡為(68.2±3.7)歲;其病程為5~14年,平均病程為(6.8±1.2)年;其中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有22例,初發型勞累性心絞痛患者有7例,惡化型勞累心絞痛患者有9例,其他類型心絞痛患者有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冠心病心絞痛的內科對癥治療。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方法是:1)對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進行初步的評估。2)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3)遵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對B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護理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每天對其脈搏、血壓、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監測[1-3],并進行詳細的記錄。一旦患者的生命體征出現變化,應立即將實際情況匯報給主治醫生,以便于及時為其調整治療方案。2)為患者準備干凈的床鋪、被褥及高度適中的枕頭。將病房內的溫度維持在18℃~22℃,將濕度控制在50%左右,并保證室內的通風及光線良好。根據患者的需求調整病床的高度。在每位患者的床與床之間盡量設置分割簾。叮囑患者及醫護人員要小聲交談,以免影響其他患者的休息。3)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交談,了解其心理狀態,對其表示充分的理解。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并結合其性格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配合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增強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消除其不良情緒。4)遵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⑴向患者講解冠心病心絞痛的相關知識和正確服藥的方法,如需隨身攜帶硝酸甘油、在病情發作時立即將其含于舌下等。⑵告知患者在服用西藥時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以減輕其恐懼、擔憂等不良情緒。⑶叮囑患者不能隨意停止服用或漏服。⑷在患者服藥期間,密切觀察其血糖、血壓等指標的變化。5)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⑴在患者心絞痛發作時,護理人員應叮囑其臥床休息,并為其吸氧,同時對其進行心電監護。⑵遵醫囑盡早為患者使用鎮靜藥、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⑶在患者舌下含服藥物時,密切觀察患其用藥的情況。⑷以真摯的情感、溫和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引導其放松心情,盡量滿足其對合理要求,消除其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⑸了解患者心絞痛發生的部位、性質、持續的時間及疼痛的程度,仔細詢問誘發其心絞痛發作的原因,并詳細記錄相關的信息。6)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⑴告知患者在飲食方面的禁忌,讓其戒煙、限酒,多吃蔬菜和水果。⑵告知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在洗澡和洗臉時要使用溫水等。⑶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每日盡量保持1 h的運動時間,運動方式可選擇慢走、打太極拳等。⑷保持患者的排便通暢,以免增加其心臟負荷而加重心絞痛的癥狀。7)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⑴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要詳細為其講解在出院后應注意的相關事項,并教會其自測脈搏的方法。⑵叮囑患者定期到醫院的門診進行復查,如出現不適的癥狀應及時就診。⑶為患者建立隨訪卡,并在隨訪卡上標明對其進行隨訪的內容、聯系方式及相關的注意事項。⑷告知患者在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以免發生不良事件。⑸對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以便于改進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8)在患者出院后,由責任護士通過打電話等方式對其進行隨訪,并督導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率、心絞痛發作的次數、住院的時間和生活質量的評分。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的心率低于A組患者,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少于A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短于A組患者,其生活質量的評分低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率、心絞痛發作的次數、住院的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率、心絞痛發作的次數、住院的時間和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心絞痛發作的次數(次/月)生活質量的評分(分)A 組 40 14.5±2.2 81.2±10.1 22.3±4.2 84.6±4.5 B 組 40 6.2±1.5 70.3±11.2 16.0±2.0 95.7±4.2 t值 19.714 4.571 8.565 11.405 P值 <0.05心率(次/min)住院的時間(天)
長期勞累、情緒波動、患有高血壓、患有糖尿病、有不良的飲食習慣等均可導致冠心病心絞痛。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方法和技術也不斷更新。有研究表明,在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內科對癥治療的同時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減少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的心率低于A組患者,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少于A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短于A組患者,其生活質量的評分低于A組患者。這說明,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減少其心絞痛發作的次數,提高其生活質量。
[1] 曹靜,劉中曉,付強,等.優質護理用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7):167-168.
[2] 郭嵬嵬.優質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208-209.
[3] 姚來明.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3):401-402.
R473.5
B
2095-7629-(2017)20-02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