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遙

尹炳新 1962年出生,曾在天津市科委負責外事工作,后赴日進修。1992年加入兄弟集團,直接參與其在華發展的一系列重大舉措。現任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把iPhone手機背面放到激光頭下,在電腦上設定好內容、字體、字號,點擊開始,只見一束激光飛快游走,6秒后,記者的名字就出現在了手機殼上——不是印上去而是刻上去的。
“這種激光噴碼機的刻印深度只有幾微米,不會損壞手機外殼。”負責操作設備的日本技術人員用中文對記者說。站在一旁的兄弟(中國)商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炳新拿出自己的手機,把背面展示給記者看,楷體的“尹炳新”三個字也是用這臺機器刻上去的。
這是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日本兄弟工業株式會社(以下簡稱兄弟集團)展示了多款產品,其中包括這臺最新研發的激光噴碼機,進博會是它在中國的“首秀”。
今年是兄弟集團成立110周年。在全球辦公用品行業,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其創始人安井兼吉從修理縫紉機起家,業務逐漸拓展到打印設備。1971年,兄弟集團開始銷售世界最早的針式打印機;1987年開始銷售傳真機和激光打印機;1995年研發出兄弟歷史上第一臺激光多功能一體機,集打印、傳真、復印、掃描于一體,一經推出就在全球獲得了極大成功。
到今年,尹炳新在兄弟集團的任職時間已有26年了。上世紀80年代,他進入天津市科委從事外事工作,8年后放棄鐵飯碗,到日本進修,1992年加盟兄弟集團。當時,兄弟集團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上海等地設廠、成立辦事處,之后不斷發展壯大,尹炳新直接參與其中,見證了企業在華發展的整個歷程。
“預見時代變化、為用戶開發合適的產品一直是兄弟集團的精神。”尹炳新說。2005年,兄弟(中國)正式在上海成立,直到今天在全國已經開設有6家分公司,從北京到成都,從廣州到沈陽,構筑起覆蓋了東西南北中各大區域的銷售網絡。
作為兄弟(中國)的掌門人,尹炳新希望憑借公司深厚的技術底蘊和生產研發能力面對市場競爭。2016年,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變化,兄弟集團制定了新三年中期戰略,提出“面向變革的挑戰”口號,重點圍繞“事業變革、業務變革、人才變革”開展。2017年,在中國黑白激光打印市場中,兄弟品牌的市場份額達到14%,位列第二。
現在,兄弟集團內部共有五大區域公司:美洲、歐洲、日本、亞太和中國。“中國公司是最年輕的,卻被單列出來,這顯示了集團對于中國市場的期待。”尹炳新說。
除了打印機外,兄弟品牌的掃描儀、標簽機、縫紉機等也在中國企事業單位里經常見到。在此次進博會現場,令參觀者駐足的還有一款商用繡花機,體積雖不大,速度卻很快。工作人員將一頂棒球帽固定在針頭下方,設定好圖案、顏色,點擊開始,短短幾分鐘后就在帽子上繡好了一幅3D立體圖案。
尹炳新說,這種產品介于企業生產和家庭使用之間,可以滿足人們個性化需要,比如藝術工作室的設計師可以用它制作圖案,或者顧客在服裝店買了一件T恤,想繡上自己想要的圖案,通過這種設備就可以快速設計、制作。
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兄弟集團推出了很多面向中小企業、居家辦公群體的產品。目前中國每年都涌現出大量中小企業、初創公司,而且保持著很高的成長速度,兄弟(中國)準確把握了這些企業的需求,致力于為其提供高效、穩定、后期使用成本低的產品。
近年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一些外資企業嘗試將工廠轉移到東南亞等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兄弟集團也在菲律賓、越南等地新建了工廠,與原有的深圳、珠海等工廠共同負責相關產品的制造。
“為了應對成本壓力,我們將部分人力成本較高、利潤相對較低的產品轉移到了菲律賓、越南,但高端產品仍然在深圳這邊生產。”尹炳新說,“中國這個市場是不能放棄的。從全球來看,中國市場依然保持著健康快速發展的態勢。過去是高速發展,現在是高質量發展。其實兄弟(中國)的發展道路也是如此,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調整產業結構是非常必要的。在大部隊前進的過程中,調整步伐是為了走得更快、跑得更快。”
走過110年歷史的兄弟集團,同樣面對著時代賦予的機遇和挑戰。全球化曾經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東風,未來依然是大勢所趨。尹炳新記得兄弟(中國)初創時,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幾乎清一色是由總部派駐過來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兄弟(中國)的本土化程度不斷提高,“因為是在中國銷售產品,很多方面終究有一些文化差異或者說銷售模式的差異”。現在,兄弟(中國)的很多管理職位都由中國人擔任。
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無論政界還是企業界都對日中友好、合作共贏寄予了美好的期待。尹炳新希望兄弟集團發展的腳步能夠更快一些,正如企業的產品一樣,把兄弟集團在中國的“足跡”印得更深刻、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