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筆者通過總結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淺析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干預策略
關鍵字: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
一、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自我認識不清,自信心較缺失
如果我們對自己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又如何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人生道路呢?在對高職生的調查中,當被問及“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嗎?”有近一半的學生對自己還是缺乏深度的認識;“你有信心實現自己的理想或目標嗎?”有七成左右的學生自信心不足,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把握。
(二)缺乏自學方法,學習動力不足
大學生在大學里要學會做人,學會獨立思考并掌握學習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積累自己的資本,為畢業時選擇一份職業做準備。新生遇到突出的首要學習問題是“缺乏自學方法”,其次為“對所學內容缺乏學習動力”。
二、影響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
1. 就業市場管理不夠完善,社會服務體系不成熟
從當前的就業市場環境來看,大學生的就業市場的規范化程度亟需改善和提高。公平、競爭、擇優、有序的全國性大學生就業市場尚未形成;大學生就業市場必需的信息體系、就業保障體系尚未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共享網絡平臺很少。
2. 當前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高職生的職業生涯選擇
由于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影響,很多高職生在進行生涯規劃時,更加注重薪酬待遇的好與壞,片面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忽視了個人的生涯選擇要與自身的興趣、性格、能力相匹配。同時,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職生的生涯規劃方向。
(二)學校因素
1.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
在歐美發達國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與實施工作始于20世紀50年代,而在我國,并沒有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法律法規或者文件進行調研與制定,這導致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少必須的政策保障,使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在高校教育中長期處于空白,對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極其不利。
2. 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雖然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但是對其重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老師大多是從學生管理工作者當中選拔的,他們從未接受過系統、有效的職業生涯培訓的專業技術,而且缺乏生涯規劃教育指導的實際工作經驗,難以對學生個人目標和職業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三)家庭因素
1. 家長角色錯位,對大學生干預過多
中國歷來傳統的家庭教育以灌輸的方式為主,強調“嚴師出高徒”,一切家庭教育都是“嚴”字當先。大多數孩子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歡什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哪里,都是由父母代替孩子做選擇和決定,最終造成孩子從小就產生了過分依賴家長的心理。
2.“家族職業樹”影響高職生職業規劃
多數家長把自己年輕時沒有實現的理想和愿望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希望子女替他們實現自己曾經的美好理想。這樣扭曲的觀念最終致使大學生缺乏對自己準確的定位,好高鴦遠,做不到人職匹配,與各種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三、高職院校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學的干預策略
(一)高職生自身的改進對策
1. 強化職業規劃意識,科學規劃職業生涯
大一階段學生要充分的了解自我,分別從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等四個方面的維度來全面考察自己;大二上學期學生要開始探索外部的就業市場環境,分別對不同類型的行業以及職業的特點進行梳理和歸納,確定個人今后所要從事或者選擇的職業方向;大二下學期學生要開始充分利用專業優勢,結合職業所需的能力要求,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建設,為將來成功就業打下堅實基礎;在大三沖剌階段,學生要不斷提高求職面試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完成從大學生到合格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2. 提高自我認知水平,增強職業分析能力
高職生要想獲得職業成功,就要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將個人的性格、興趣、能力和價值觀、特長等方面全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洞察能力,對周圍的環境要有準確的判斷力和分析能力;同時要著重分析外部職業市場環境,特別是要針對個人對工作的要求、工作環境、工資待遇、晉升空間等做好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弄清外部環境對職業規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 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增強職業實踐能力
只有做到“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才能夠更好地在社會立足,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職業人。大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構建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學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其次是要不斷加強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二)學校角度出發進行的改進對策
1.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的滲透和引導
作為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應該加強對高職生在三觀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們能夠應對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社會形勢。同時要不斷提高他們關心社會、關注時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高校作為高職生走進社會之前的最后一站,要積極地擔負起更多地責任,給予學生正面的、科學有效地引導和教育,向其傳遞更多地正能量,避免走彎路。
2.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
通過集中培訓和學習,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指導隊伍,經常開展職業指導、咨詢、推薦等服務工作,成為大學生的“職業導航師”。另外,除了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之外,還要提高指導教師的強烈責任感、進取心和較高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駕馭課堂,把握學生的需求,做出科學有效的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張齊.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實效性研究-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2]謝騰云.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基于鄭州市3所高職院校的調查[D].鄭州大學,2015.
作者簡介:馬瑞敏(1985-) 女,公主嶺人,講師,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職業生涯規劃師,主要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訓練課程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