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武 劉朝霞
一、深入了解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深入了解學生,不僅要注意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興趣、意志、性格及氣質等心理活動)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復雜的智力因素,而且需要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學習困難學生成績上不去,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他們在學習上缺乏需要和內驅力。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習困難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重視啟發興趣,激發內驅力,以喚起求知欲。例如:在講述天氣系統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給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通過仔細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從中找出一些專業名詞,比如:冷鋒、臺風、熱帶氣旋等等,進而引導學生一探究竟,這些專業名稱是什么含義,又是如何影響天氣的?當學生們盼望解釋時,我有意識地解釋其中個別簡單的的問題,給學生造成懸念,然后帶領學生進入教材知識的學習。
其次是安排外調研活動:讓學生在課下時間觀察德州市居民樓上的太陽能熱水器集熱面的朝向,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其原因;通過課外走訪,了解德州市工業、交通布局狀況,尤其是火電廠、汽車站、火車站的布局是否合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就把一些純理論的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了,無形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二、增強信任感提高信心,在成功中感到有希望。
學習困難學生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蓋,感到低人一等,但又不甘落后。所以,我們教師只要不鄙視他們,而是親近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既要看到他們不足的一面,表現為取得一點成績,高興之情溢于言表,受點挫折就悲觀失望,極端苦惱。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他們又不甘落后要上進的一面,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每節課上都要讓他們有所得,讓他們以自己獲得的成績來不斷激勵自己,相信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喚起他們的自尊心,進而確立起不斷進取的自信心。例如:在講授“城市化”內容時,先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認為城市化的表現有哪些?城市化的利弊有哪些?帶著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展開討論,并有所收獲。討論過后,有意識的提名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并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學習困難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三、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學科。由于學習困難學生思維能力較差,在他們眼里地理是一門抽象、神秘的科學,只好死記硬背。因此,我在使學生認識地理運動規律時,必須提供正確反映變化的規律、概念內涵的感性經驗,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全球性大氣環流》這一節之前,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關于二戰期間,英軍巧妙利用西歐地區天氣變化由西向東發展的規律,不僅成功躲避了德國法西斯的空襲,還用大霧作掩護對德軍進行反擊,使德軍損失慘重的小故事。再如講述“洋流”一節時,我舉了二戰時的兩個例子:一是德國的潛水艇在關閉發動機的情況下,順利通過了由英軍嚴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往返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從后方給英軍以沉重的打擊。這是怎么回事呢?英軍也很納悶,在嚴密的監視下,敵人竟從后方出現了;二是英國有一名海軍少尉所在的軍艦在非洲西北部的海域遭到攻擊,當艦沉沒之時他寫了一封信塞進一個酒瓶里塞上塞子,拋到海里,原來這封信是寫給他妻子的。五十年后有人在英格蘭西南部的海灘上拾到了這個瓶子并按瓶子上的地址找到了已是老太婆的少尉的妻子,這只瓶子在海灘上何以漂流了五十年奇跡般漂到了英國,這又是怎么回事呢?由這兩個故事引入了“洋流”的概念及其成因,并解釋了上述兩個問題,學生興趣激增,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此時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問“鄭和歷次下西洋都選擇在冬季出發,夏季返回”這又是為什么?提示:結合南亞季風氣候進行思考。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北印度洋季節環流的特點。
四、因材施教、及時反饋補救,使學習困難學生心理始終保持最佳狀態。
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對于基礎較差的學校來說,筆者認為因材施教的核心問題是解決相當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與大綱所提出的教學要求的不協調和不適應。應該承認和看到學生在學習成功的可能性具有不同的特點。我認為只要提出與他們的起點相適應的教學要求,開展與他們的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活動,學生就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較好的發展。據此,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1.教師要精心備課,做到心中有案,目中有人。即既要備知識點,又要備學生實際;既要考慮到學習困難學生的可接受性,又要講究教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來說,學習困難學生接受較低的“記憶”目標的知識與一般學生幾乎沒有差別,所以,對他們的教學要講究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時,盡量少提或不提估計他們回答不出的高一層次目標的題目,而是提“記憶”層次的題目。 使他們回答成功,這樣使他們感到能力并不差,不存在基礎差的弱點,于是充滿成功的喜悅,這種喜悅可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向理解、運用目標進攻的信心。而不至于造成半途而廢,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渴望探求知識,不再失去信心,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2.把握住糾正學生作業中錯誤的時機,注意及時反饋,及時補救。例如:把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編成題目,讓學生在練習中再識別、再提高。又如新課之后的第二堂課安排3至5分鐘的小練習,對易混淆的或難懂之處進行小題訓練。切不可對學習困難學生作業中錯誤視而不見,使錯誤越積越多,影響到下面的進一步學習。另一方面也應該意識到會造成使學習困難學生感到受冷遇而失望,從而放棄作業或敷衍了事等惡果。
3.每個章節教學結束,進行測試,切實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使學習困難學生成績在平時小練習的基礎上均勻有不同程度提高,享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不斷樹立信心,不滿現狀而繼續在知識的海洋中探求。
4.對學習困難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我的宗旨是:“低起點,小步子,重鼓勵,抓反復。”對其缺漏的知識熱情地指出,并認真地分析產生的原因,及時有針對性地補救。
總之,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是坎坎坷坷的,隨時都會有可能出現障礙,我們教師要善于捕捉形成障礙的原因,及時掌握學習困難學生的生理脈搏,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努力開辟一個適合于他們心理發展的教育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