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恩
在2013中國年度經濟人物揭曉盛典上,同為獲獎者,雷軍PK董明珠,兩人當眾設下“賭局”,雷軍表示5年內如果小米模式營業額擊敗格力,愿董明珠賠自己1元,董明珠則表示,如果被擊敗,愿意賠10億。
這兩人,一個是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一個是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一個是互聯網科技企業掌門人,一個是傳統工業企業領導者;一個是手機王子,一個是空調玫瑰。
5年來,“十億賭約”始終是媒體關注的一大熱點,甚至被娛樂化,一些休閑類媒體拿“十億賭約”說事,給董大姐和雷小弟編造點八卦新聞,以博取受眾的眼球和耳朵。
雖說賭約期限逼近,但我們無意褒誰貶誰,“看戲看門道”,剖析傳統制造業和互聯網新興產業的互補性才有意義。
“十億賭約”原本只是頒獎典禮導演特意安排了一幕即興“游戲”,一笑而已,誰知道開玩笑的對賭,被雙方假戲真做,暗中較勁,變成一場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
5年中,雙方都在快馬加鞭、爭先恐后,戲劇性促成傳統制造業和互聯網產業的融合。
眾所周知,原先小米和格力的商業理念“大相徑庭”,雷軍表示銷售為王,小米手機一度依托“米粉經濟學”,上演了“10萬臺手機在6分零5秒內全部賣光”的神話;董明珠認為技術為王,格力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原因正在于此。
但實際上,有了賭約之后,雷董兩人都極力將產業鏈向對方“勢力范圍”滲透。雷軍從一開始單純搞網絡銷售,到直接造手機,并將觸角伸向空調,明火執仗地蠶食格力的地盤;董明珠則一改以往對互聯網不痛不癢的態度,將制造業與互聯網整合,促成格力轉型,也造智能手機,也搞線下線上銷售融合,特別難能可貴的是,要造“中國芯”。
5年來,“雷董對賭”客觀上促成中國制造業的進步,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制造業舊貌換新顏。
中國制造業正改變“前腳踩油門,后腳踩剎車”的浮躁心態。無論是格力還是小米,都在努力深耕主業,雖說也都在搞多元化經營,但圍繞主業拓展生存空間的思路值得首肯。精耕細作“一畝三分地”成為中國制造業的看家本領。
中國制造業正努力培植內生動力。加大研發投入,擁抱知識產權,增強核心競爭力,正成為中國制造業的奮斗目標。而國際貿易摩擦的“歷史插曲”又警示中國制造業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以免受制于人。中國制造業正重拾自力更生的精神,摒棄“以市場換技術”的幻想,以知識產權說話,增強了底氣。故格力近6年專利數為過去21年總和,3.5萬件專利鑄就了強大的格力帝國。小米也擁有6324項專利。
中國制造業正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破浪前行。以大數據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帶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經濟新動能,這是全球經濟復蘇的必由之路。中國制造正與數字經濟緊密結合,正由跟隨者向引領者轉變。以制造業為籠頭的實體經濟和以互聯網為帶頭大哥的虛擬經濟,二者之間正趨向一個良性生態平衡。董明珠和雷軍正越走越近。
說完了“十億賭約”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力,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下格力和小米的市場業績。
格力電器披露2018年三季報業績新預告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有望突破1500億元,并繼續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而小米在今年上半年已與格力電器營收差距縮小到124億元,有望憑借更快的增速在前三季度進一步縮小營收差距,甚至有可能與格力比肩而立。
但是,誰笑到到最后并不重要。當年賭約初立之時,格力已是傳統制造型企業的霸主,而小米則是互聯網經濟大潮中崛起的后起之秀。5年來,小米和格力都在各自的領域中稱雄一方,同樣優秀的兩家公司不僅給股東帶來豐厚的回報,也給整個制造業帶來了新氣象。這場賭局的勝負似乎不太重要,就像董明珠2017年12月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表示,“其實要不要錢真的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是通過這樣一個(形式)激勵大家,我認為更多的是讓人們更加有一種激情?!逼鋵嵏窳υ诠緦用鎻膩頉]有提及過賭約,公司經營并沒有因此而改變,一切都是順勢而為。
現在回顧5年前央視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雷董兩人看起來十分默契,提前鎖定了媒體的關注度。而這種提前鎖定的關注度,歪打正著,效果比任何廣告或者公關手段都要強。
“十億賭約”背后其實是傳統和互聯網兩大制造業還有銷售形式的碰撞,所以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制造業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