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萍
在我國企業文化建設與改革開放通向同行的四十年里,企業文化作為舶來品歷經企業家個性魅力(企業家文化)向團隊個性魅力(團隊文化)、向企業個性魅力(企業文化)不斷轉化、最終形成社會個性魅力(競爭性文化)等不同階段。當前,企業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然而,一個企業有了正確的思想理念引領,怎樣通過適合的方法、藝術,讓文化“落地”,已成為各類企業文化建設難點和熱點問題。劉鵬凱的《知心、聚心、塑心——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的問世,不僅為《細節的響聲》、《創業與修身——對心力管理的思考》、《心是一顆會開花的樹》等《心力管理》百花園再添奇葩,而且也是破解文化建設難題送出的“春夜喜雨”。正如西方諺語所云:“沒有比好的理論更具有實踐價值的東西,”《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及時展示出正規院校和文化研究院正在研究和亟待解決的理論和實操方法,可謂是企業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精品力作!
一、“心力管理操作藝術”是作者和黑松林人干出來的
高爾基曾說:“學習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東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列寧在《哲學筆記》中也曾摘錄過黑格爾《邏輯學》里的一段話:“在探索的認識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體方面的某個手段,主體方面通過這個手段和客體相聯系?!痹谄髽I文化建設實踐中,方法多指知識工具,是聯系管理者、員工以及各種關系因素、中介因素的橋梁,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動態因素。正確科學的管理方法前提是符合員工的思想認識形成、發展、和行為轉化規律,適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內容和各種環境等?!吨?、聚心、塑心——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如同《心力管理》體系中的其他名篇(分支)在本企業管理中“好看好用”,源于“得法”,它們均可堪稱為是對方法探索和實踐的正果。
“藝術”是“方法”的升華。在企業文化建設的語境中,企業文化的操作藝術是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結合“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和黑松林文化建設的實踐,我認為這里的藝術主要是指黑松林的掌門人劉鵬凱在指導、設計、進行“心力管理”的實踐中,能夠以獨特的手法、創造性的手段,以巧妙的方法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使員工在身心愉悅的過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心靈的凈化,自主、自覺、自愿地將其傳輸的思想文化銘記于心,并樂于將其付諸實踐,經實踐檢驗又與時俱進地共同豐富、創造出文化落地的新方法。
通觀《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聚焦在知心、聚心、塑心三個維度的運用,無論是“知心維度”對管理者如何構建有效的溝通渠道,以及具體溝通藝術的闡述;還是“聚心維度”對如何解決薪酬、福利難題、以情動人、以主人翁精神激勵員工,滿足員工的物質精神需要,如何運用懲罰藝術有效糾錯、催人向上等辦法藝術的介紹;乃至“塑心維度”對如何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影響和塑造員工的心靈、率先示范、抓住細節教育員工、進行養成教育,引導員工反思自凈等藝術的追問;直至“從心力到競爭力”對心力如何轉變為凝聚力、一致力、精品力、安全力、創新力、營銷力、財力和形象力的回答;“每招每術”都是從企業文化建設的本質出發,文化的倡導者、引領者,率先垂范者時而如同畫家、音樂家等藝術家一樣,將員工和企業看作創作的作品去雕琢,用言傳身教激發出員工內心的靈感和熱情,時而員工又以主人翁的姿態與掌門人互促共勉,讓“心力管理”的過程更具有人性化、親和感,以致對正確的價值導向產生的愉悅性都具有較高的可接受性,從而使企業文化管理的效果達到極致。其中也滲透了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方法,展現出具有感染力和產生實效性的技能和企業文化落地的技巧。
探求“心力管理操作方法和藝術”是劉鵬凱與黑松林人在長期的生產經營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深植文化理念、彰顯員工智慧常態化的課題。誠如馬克思所說:“只有完善的集體,才能造就完善的人。”實現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綠洲”是我國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追求的管理境界,也是劉鵬凱帶領的“黑松林人”通過“心力管理”實現和諧的“人力管理”的真實寫照。如果以劉鵬凱上世紀80年代末發表的第一篇企業管理論文《一般產品的不一般發展》為邏輯起點,到稍后的口袋書《黑松林,我的太陽》,再到2008年《心力管理》出版,直至把心力轉變為生產力的基本問題和范式——《心力管理操作藝術》貢獻給世人,近30年來,劉鵬凱就是把黑松林做為可靠的陣地依托、重要載體、企業文化建設的試驗田和示范區,并博采眾長,每隔兩三年都對黑松林人的文化管理實踐做一次梳理、提煉,也因此鍛煉了黑松林人的管理思維,造就了經過特殊歷練的會生產、懂經營、善管理的員工隊伍,形成了上下同欲的黑松林文化,讓黑松林的“心力管理”從方法上升為藝術。因此說,“心力管理操作藝術”是劉鵬凱和黑松林人在實踐中干出來的,是黑松林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心力管理操作藝術”揭示了黑松林人知行統一的生動體驗
從《心力管理操作藝術》的開篇“我和黑松林的創業之難”可以窺見“知易行難”、“知難行易”始終是困擾企業文化建設的認知論。而劉凱鵬和黑松林人走的是一條艱辛并快樂的探索之路。鑲嵌在《心力管理操作藝術》中并貫穿始終的主線就是“如何實現黑松林企業文化從理念到行為,實現知行轉化和統一”。
如同“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心力”的精粹和核心就是知行合一。其中,知(人的道德良)是心的本體,行是心的表現。知是行之前提基礎,行是知之成的重點和關鍵,以知促行、以行促知。逐步推進“知、情、信、意、行”的內化過程,是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之一?!爸泻弦?、知行轉化”常常不是自發完成的,需要引導和教育。“心力管理”是以人心為源頭,強調以人為本,以心為要,用心管理,管到心里,進而將文化理念轉化為行為,與傳統“知行觀”高度切合。而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知行統一的有益成分,是劉鵬凱“心力管理操作藝術”中的重頭戲。書中通過對“知心、聚心、塑心、心力轉化為生產力”等知行關系的闡述,既有企業文化中外視野,又從中國國情和黑松林實際出發,既借鑒西方經驗,又蘊含著中國傳統和現代元素、地域風格,勾勒出黑松林從“心理建設”入手,構建企業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展現出他對心學知行觀的創新。 當然,統一“心力”,做到知行統一,不僅需要文化理念,還需科學機制。而人的認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外而內,反復甄別、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劉鵬凱在謀劃心理建設時,特別注重人的知行轉化方法的把握,把變革傳統知行觀作為心理建設的關鍵,遵循人的認知形成的心理規律,通過精心處理“知心、聚心、塑心”三者的關系,“大事必做于細”,將心力管理深植人心,保證了自己的事業成于實。這也是“心力管理操作藝術”在黑松林“得法管用”的真諦所在。
依照事物的轉化規律,三個維度的知行轉化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轉化內容和順序。具體表現:
“知心”為本——以人為本,明確要求,加強灌輸,重視人的作用。“知心”既要表現為管理者以愛為根,對本職崗位的愛,對工作的愛,對同事的愛,對客戶的愛,對領導的愛,對下級的愛,對家庭的愛,對企業的愛,對國家的愛。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發員工的心靈、激發員工的潛能、把握人性的特點、關注人心的各種需求、重視人的價值取向、了解人的內心世界、做好人心的養育;又要體現在管理者發自真心,誠心誠意對待自己的員工,關心員工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平等對待員工,讓員工“心電阻”降為零,共同構建心心相印的和諧的發展環境;還要竭力維護員工的利益,讓他們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在此基礎上,再讓員工將心力管理的內容入腦入心就變的順暢了。
“聚心”為用——正視需求,聚集人氣,規范管理,提升效益。“聚心”包括物質聚心和精神聚心,這是唯物辯證法在黑松林的具體應用。馬克思曾告誡人們: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如果一旦離開利益追求,我們的工作就會出丑。在黑松林,員工都是兄弟姐妹,企業是家,按需激勵,凝聚人心是企業管理的永恒主題;精神聚心,主要是努力營造和精心打造同舟共濟的“家庭式”工作氛圍,實現和諧潤心?!熬坌摹眲撔聦嵺`,讓員工在心理上形成“群策群力千群一心的默契”,自覺踐行“勞動最光榮”使命。聚心的結果是把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同一化,獲得員工的認同和追隨,員工自覺自愿地將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為企業發展獻出全心全意全力。
“塑心”為基——尊重人性,養成習慣,打造“心電池”,仁愛細無聲。猶如“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塑心”是遵循人追求向善、向上的人性和規律,通過長期的以文化人,培育和養成員工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企業內確立起推心置腹的“心”常態。“塑心”,是塑良心、塑愛心、塑雄心,是用企業獨有的價值觀、傳統和風俗,塑造出員工的進取之心、報恩之心、敬業之心、友愛之心、奉獻之心,逐步使員工內心達到慎獨的心治境界,打造戰無不勝的員工隊伍。
劉鵬凱在黑松林除了推行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和行為規范外,將“知心、聚心、塑心”做成精品工程,使其相互連貫、互為補充、融合使用,共同發力,成為凝聚職工隊伍的有效手段,營造了員工間說話有人聽,困難有人幫,心事有人解等能關心、能交心、能談心的和諧工作氛圍,構建出黑松林的“家庭親親文化”,喚起了員工能干事的責任感,將企業員工的“心之所及”轉化為“力之所達”,由心力轉化為生產力,為黑松林經營和文化成為“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黑松林參與制定11 項國家行業標準、在膠粘劑行業中發揮著較好的引領作用、與多家世界500 強企業和幾十家國內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等,都是由軟實力轉化為硬實力的有力佐證,提高企業績效也就成了事務發展的必然趨向。
三、借鑒“心力管理操作藝術”提升企業文化管理新境界
前面談過,從總體上說,黑松林粘合劑廠的企業文化建設能夠在全國,乃至更大的范圍產生影響力,源于其遵循了文化建設的規律,如:領導倡導、員工認同、形成共識,激活載體,活動強化、上下同欲等;同理,劉鵬凱在“心力管理操作藝術”之所以能在企業管理中見到實效,最基本的緣由是“知心、聚心、塑心”的各環節遵循了相關學科的內在規律,促使企業管理見到實效。這些都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共性需求,對不同行業企業的文化管理提供了豐富的借鑒意義?!靶牧芾淼牟僮魉囆g”,折射了黑松林心治管理已進入到較高層次,其顯著標志是企業不斷實現員工的心理訴求。劉鵬凱通過“三心塑造”構建起了員工的心靈家園,增強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這恰是2018年全國“兩會”企業代表提出的建設“幸福企業”的強烈要求,也是企業文化管理的重要內容。而實現文化管理的方法、手段、藝術,是任何一個企業不可或缺的介體。從溫暖和抓住人心,讓人心聚集成力量的視角看,我認為,“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呈現給我們最直接的借鑒至少涵蓋以下內容:
從綜合啟示看,首要的是學習劉鵬凱建設團隊的經驗,打造學習型團隊。雖然劉鵬凱自喻是“盤子吃飯,底子太淺,靠勤奮來彌補”。事實上劉鵬凱已是中國化工作協執行主席、多家報刊雜志的專欄作家,是名副其實、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家中的“學霸”!在他的著作中,人們不難發現他總是把根深深扎進黑松林,并注重吸允現實社會其他行業、乃至異域風情,善于從哲學、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比教學等多學科綜合的視野分析和觀測問題,因而在企業需要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時,他總能集中周圍的智慧(特別是黑松林粘合劑廠人的智慧),適時地提出能解決問題、有普適性意義的方法和措施,《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更不例外!這也是劉鵬凱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事業追求中,在實際工作中對上敬,對下慈,對人和,對事真,逐步把管理提升到最高的境界,是劉鵬凱帶領黑松林人在實踐中把正在做的事做成藝術,求真、務實、不斷探索管理創新的必然結果。在現實中,克服本領恐慌是黨中央對各級干部提出的要求,事實上也是企業家帶領自己的企業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從國家意志、政府行為對企業家提出期待。而新時代,我們一些企業家和企業員工依然存在“本領恐慌”、“能力不足”的危險,有時表現的還特別突出。所以,企業家要努力做到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修養過硬,作風過硬,頑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知識含量、技術含量,努力將工作做成藝術。天降大任于斯人,不厚其棟,不能任重。
其次,從研究“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看:
一是強化辯證統一的思維藝術訓練。辯證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模式,主要指以運動的方法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劉鵬凱將其吸收并在長期的企業文化管理實踐中形成并升華成為自己獨特的思維藝術形態,如:大智若愚——學一點模糊管理;干毛巾也能擠出水來——心力變成財力;按需激勵——心力變成凝聚力心智并用;設一道心靈的“避雷針”——心力變成安全環保力;從負到正——將懲罰變作“心動力”等,都是辯證思維藝術的運用和具體體現。
二是親切靈活的語言藝術。說服、溝通是“心力管理的操作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劉鵬凱說:“活力來自溝通”,“心與心的溝通,需要的是交心”,而富有藝術特色語言是人們敞開心扉的基本交流形式。劉鵬凱發自內心的溝通合作,使其語言準確、精辟、富有邏輯且精煉不拖沓。作為董事長,他對員工的指導嚴肅認真卻親善和藹、曉之以理與動之以情、剛柔并濟、真誠與委婉,好言一語暖三冬;有時,近乎于大白話的“人不光是為了吃喝玩樂,人這一輩子活著要活出自己的使命,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培養一個人的使命感”,以及“我管好你的生活,你做好我的工作”,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將企業的要求滲透在的員工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
三是中正和諧的行為藝術。中正和諧說的是事物的發展應當遵照客觀規律,把事物矛盾的各個方面相互統一起來,形成相互依存的整體,加以“適度”的引導,依據工作對象的特點揚長避短,使之達到最優化的組合形式,促進新事物的產生,發展。劉鵬凱自覺克服和杜絕作為老板的居高臨下,而是心態平和、態度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員工,而且,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間,總是關愛員工“有酒有肉”。如:用心呵護——對新人多一點“耐煩”;劉鵬凱經常主動給員工遞煙、倒茶,向員工碗里夾菜,與員工快樂地喝酒、碰杯,以及自己做錯了也要向員工道歉,用這些實際行動彰顯“尊重”與“平等”,從而貼近與員工的感情。人一旦有了感情,就有了對真理的追求的動力!
四是善于講故事,著力培養心理管理的親和力。故事易于傳達情感、表達意見和宣誓信念,易于傾聽、理解和分享,易于激活或沉淀集體記憶。劉鵬凱著實是講故事的高手。進而避免了單純的說教、灌輸引發和滋生無趣。從他的《漫畫心力管理》到《心力管理故事》,再到《心力管理操作藝術》總是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轉換成鮮活的案例,開闊視野,對接地氣,打動人心,透過故事內容和情節折射出真理的力量、信仰的魅力等正能量給人以教益,增進員工間的親近感,傳播了正能量,實現提升企業軟實力的目的。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未來的世紀,是心智的世紀”。《知心、聚心——心力管理操作藝術》”囊括了心智,構建和打造了黑松林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在企業內實現了心心相印,眾志成城的心力管理正效應,其豐富的內容和精深的內涵必將吸引正在尋找文化落地的企業家和企業員工人研究其中的奧秘,也相信更多人們會創造性地去吸收“心力管理操作藝術”所散發出的智慧光芒,使其發揮出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