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靜 季飛 胡海軍 祁偉偉 莊文鋒
摘要 總結了玉米缽育移栽超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播種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栽培技術;缽育;超高產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019-01
玉米缽育移栽技術屬于玉米高產、豐產最重要的栽培配套技術。玉米缽育移栽理論和原理主要是能夠保證苗齊、苗全、苗壯,充分利用光能和有效積溫,使根系生長旺盛,增加抗災能力,獲得高產,是提早播種、使晚熟品種在高寒地區正常成熟的重要措施,是玉米栽培技術上的一項重大改革。
1 品種選擇
選用優質、高產、熟期略晚于直播品種、適于密植且高產潛力大的省審或國審雜交良種。可以選擇比當地有效積溫高250~300 ℃或生育期長10~15 d的品種。
2 播種育苗
苗床要在育苗前7 d準備好。苗床要選擇在地勢平坦、有水澆條件、背風向陽、管理方便、距大田近的田頭地邊或預留行內,不要選擇在低洼地和風口處。用機器掏深9 cm,寬度根據膜寬而定(膜寬2 m,苗床寬1.5 m),苗床長度視地形及苗床面積而定。苗床要求床底平整,并撒一層灰土[1]。育苗的時間要與大田移栽的時間緊密銜接。育苗過早、過遲都不利于實現高產,一般當平均氣溫在7 ℃左右、比直播栽培的玉米提前15~20 d播種。
播前精選種子,除去小粒、癟粒和霉粒,選取有光澤、粒形整齊、大而飽滿、無蟲蛀、無霉變、無破損的種子,以保證種子發芽率[2-3]。已經包衣的種子用干種子播種,嚴禁浸泡催芽。沒有包衣的種子,需進行催芽播種,于播種前2 d用30~35 ℃溫水浸種12 h,然后置于20 ℃以上溫暖的地方催芽,當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播種時將胚朝下播一粒催芽的種子于缽盤中,要求播種深度一致,以1~2 cm為宜,播種后覆蓋營養土,用噴淋法進行澆水,澆勻澆透。根據種子發芽率、成苗率、移栽密度確定用種量,一般用種8.25萬粒/hm2。
隨著苗的生長,溫度應不斷降低。出苗至二葉期,溫度保持在28~34 ℃之間;二葉期以后保持在25 ℃左右,不能超過30 ℃,并經常噴水保持土壤濕潤以防止徒長;至移栽前,保持在20~23 ℃之間。移栽前7 d煉苗,移栽前1 d澆足清糞水,以利定根成活。
3 移栽
以葉齡和土壤溫度為標準,葉齡為三葉一心時為最佳移栽時間,移栽時不能超過5片葉,以免移栽后形成早花“小老苗”而降低產量。秧苗高度不超過25 cm,以17~20 cm為宜。土壤0~10 cm處土溫超過7 ℃時開始移栽,保證秧苗顏色濃綠、莖稈粗壯,以利于移栽成活。
土地每3年進行1次深松,使土層加厚、土壤疏松、蓄水保肥能力增強,玉米根系可以從深層吸收水分、養分,增強抗旱能力,從而達到根深、桿壯、抗倒、高產、穩產的目的。移栽前幾天要施入腐熟的有機肥30 t/hm2、尿素150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作底肥。移栽時必須澆透定根水或選擇雨后移栽,以保證成活率。移栽緩苗后早追肥,施用尿素75~90 kg/hm2,同時應及時中耕松土和除草。
移栽密度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土壤肥力狀況、地區海拔而確定,為了獲得高產,定植密度一般高于7.5萬株/hm2。移栽機械調整為行距70 cm、株距17 cm左右,栽植密度為7.50萬~8.25萬株/hm2。
4 肥水管理
如果前期澆水較多,部分養分淋溶損失,出現脫肥現象,可結合降雨或者澆水追施攻穗肥,確保形成大穗和充足的穗粒數,開花期再補施花粒肥。施肥應以氮肥為主,正常地塊穗肥施尿素150~225 kg/hm2,脫肥地塊施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鉀225~270 kg/hm2;開花期補施尿素90~120 kg/hm2作花粒肥。也可在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等混合液,以延長葉片光合時間,促進光合產物積累,增加粒重。
5 病蟲草害防治
玉米生長期的病蟲害主要有玉米紋枯病、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粘蟲、玉米螟等,在生長期,可以根據不同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和歷史病蟲害發生情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為高產豐收保駕護航[4]。移栽前用90%乙草胺和75%噻吩磺隆進行土壤封閉除草,移栽后除草可以在玉米緩苗結束后,玉米五葉期選用含有安全型煙嘧磺隆成分的苗后除草劑,也可用菊酯或甲維鹽殺蟲劑,七葉期后,玉米耐藥性差,禁止使用苗后除草劑。注意不重噴、不漏噴,并注意用藥安全。選擇無風天氣,在10:00前或者16:00后(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噴藥,以免產生藥害)施藥。
6 參考文獻
[1] 孫繼,顧萬榮,魏湜,等.黑龍江省寒地不同種植密度下高產春玉米冠層結構及光輻射特征[J].玉米科學,2012,20(6):70-75.
[2] 趙久然,王榮煥.30年來我國玉米主要栽培技術發展[J].玉米科學,2012,20(1):146-152.
[3] 陳國平,楊國航,趙明,等.玉米小面積超高產創建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玉米科學,2008(4):1-4.
[4] 孟祥盟,趙洪祥,方向前,等.春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高產因素分析[J].玉米科學,2008(5):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