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華 楊迎春 鐘艷紅 田虹
摘要 2017年龍山縣引進了珞優9348等15個雜交水稻新品種,以Y兩優1號為對照開展水稻新品種引種試驗研究,鑒定評價其在該縣種植的豐產性、穩產性、抗逆性及適應性,篩選適合該縣生態環境的水稻新品種,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技支撐。根據各品種整個生育期內各種經濟性狀的表現,通過現場觀摩評議,結合室內考種結果,遴選出珞優9348、蓉稻415、川優8377、安優5819、中9優591、宜香2308、中1優188、鋒優85、岡優916、田豐粳10等10個品種在該縣作一季中稻示范推廣。
關鍵詞 水稻;新品種;引種;湖南龍山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030-03
為鑒定評價水稻新品種在龍山縣種植的豐產性、穩產性、抗逆性及其生產適應性和其他重要特性,為品種引進和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加速水稻新品種的推廣與應用,2017年龍山縣桂塘鎮農技和農村合作經濟服務站實施了水稻新品種引種試驗研究項目,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選擇在龍山縣新城街道辦事處農科站,面積逾3 667 m2,地處東經109°20′、北緯28°45′,海拔456 m,年降雨量1 400 mm,年平均氣溫15.8°。當地屬平壩地區,地勢開闊,排灌方便,土壤為河流沖擊土,肥力中上,前茬為油菜田。處于主干道路旁,交通方便,便于觀摩參觀。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16個,分別為中9優591、安優5819、深優9716、繁優709、田豐粳10、川優8377、蓉18優609、珞優9348、成優489、黔香優302、岡優916、蓉稻415、宜香2308、鋒優85、中1優188、Y兩優1號。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6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Y兩優1號作對照(CK),不設重復,每個品種種植面積133.34 m2。所有品種種植在同一田塊,首末小區種植對照品種;四周設置保護行,保護行不少于4行,種植對應品種。采用旱育秧和手插移栽方式。展示示范移栽規格均為20.0 cm×26.7 cm,每穴插2粒谷秧[1]。
1.4 試驗管理
1.4.1 播種。種子用使百克2 000倍液浸種消毒。用旱育保姆拌種,1 kg旱育保姆拌種3 kg,展示品種在4月15日播種,播種蓋好土后,做到“谷不見天”,配合使用芽前除草劑旱秧靈,然后拱膜覆蓋。
1.4.2 育秧。秧苗旱育。4月28日和5月8日分別追施稀糞水,每50 kg稀糞水兌100 g尿素。4月28日,用20%移栽靈225 mL/hm2、48%毒死蜱225 mL/hm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兌水225 kg/hm2防治立枯病、苗床蟲害一次。
1.4.3 移栽。兩犁兩耙,參試品種統一于5月20日移栽,人工拉繩索手插秧,每蔸插2粒谷秧苗,插18.75萬蔸/hm2,約84萬株/hm2。
1.4.4 施肥與管水。用三元復合肥(15-15-15)600 kg/hm2,配合鋅肥12 kg/hm2作基肥深施。插后7 d施尿素112.5 kg/hm2、鉀肥112.5 kg/hm2,曬田復水后施尿素37.5 kg/hm2、鉀肥187.5 kg/hm2。試驗田插秧后灌淺水促蘗,施藥期、施肥期、抽穗揚花期灌淺水層,當苗數達285萬株/hm2左右時排水曬田,曬至田中開絲坼時復水,后期干干濕濕。收割前7 d斷水干田,其余時間采用濕潤管水。
1.4.5 病蟲防治。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各2次,防治藥劑為氟蟲雙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吡蟲啉;防治紋枯病3次,防治稻瘟病2次,防治稻曲病1次,防治藥劑為井岡霉素、三環唑。均在病蟲害防治適期施用對口藥劑防治,未發生病蟲害嚴重危害現象[2]。
1.4.6 收割。試驗各小區分別于9月12日收割,單收單曬,分區計產。
1.5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全生育期陰雨天偏多,但試驗田排灌條件好,水源方便,對試驗影響不大,試驗結果可以采用。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Y兩優1號(CK)全生育期為148 d。參試品種全生育期的變幅為137~149 d,平均145 d,比Y兩優1號(CK)短3 d(表1)。
2.2 產量
Y兩優1號(CK)的產量為10 189.5 kg/hm2。參試品種平均產量的變幅為8 793.0~11 302.5 kg/hm2,平均產量10 314 kg/hm2,比Y兩優1號(CK)高124.5 kg/hm2。10個品種比Y兩優1號(CK)增產,其他5個品種減產(表2)。
2.3 穗粒性狀
參試品種有效穗數以中9優591、安優5819、田豐粳10、珞優9348、岡優916、蓉稻415、宜香2308、中1優188較多,分別為210.0萬、195.0萬、237.0萬、210.0萬、207.0萬、225.0萬、217.5萬、222.0萬穗/hm2。田豐粳10最多,為237.0萬穗/hm2,成優489最少,為148.5萬穗/hm2。穗總粒數以成優489最多,每穗300粒;其次是安優5819,每穗270粒;其余品種穗總粒數為176~260粒。結實率以鋒優85最高,為93.8%;成優489最低,為70.2%;其余品種為80.4%~88.2%。
2.4 農藝性狀
株高:中9優591植株最高,株高為137.2 cm;鋒優85植株最矮,株高為94.8 cm。株型:展示示范品種株型、葉形均較好。整齊度:除成優489不整齊外,其余品種整齊度均較好。分蘗能力:有3個品種(安優5819、蓉18優609、成優489)分蘗力強;其余品種均為中等[3-4]。生長勢:安優5819、蓉18優609、成優489這3個品種生長勢強;其余品種均為中等。后期落色:除深優9716品種落色一般外,其余13個品種落色均好。綜合抗性:總體較好,各品種苗期較耐低溫,揭膜后有幾天低溫天氣,但未出現黃苗現象。成優489輕感紋枯病,其余品種均未感病(表1、2)。
3 品種簡評
3.1 珞優9348
實際產量平均11 302.5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10.9%,居參試品種第1位,日產量5.20 kg;全生育期為145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3 d;株高121.8 cm,有效穗數210.0萬穗/hm2,穗總粒數260粒,穗實粒數209粒,結實率80.4%。株型緊湊,整齊度好,分蘗能力強,生長勢強,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較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紋枯病、稻曲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較強。
3.2 蓉稻415
實際產量平均11 136.0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9.3%,居參試品種第2位,日產量5.05 kg;全生育期為147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1 d;株高125.4cm,有效穗數225.0萬穗/hm2,穗總粒數184粒,穗實粒數158粒,結實率85.7%。株型緊湊,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強,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較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3 川優8377
實際產量平均11 073.0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8.7%,居參試品種第3位,日產量5.06 kg;全生育期為146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2 d;株高126.2 cm,有效穗數193.5萬穗/hm2,穗總粒數209粒,穗實粒數180粒,結實率86.0%。株型適中,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中等,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較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4 安優5819
實際產量平均10 992.0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7.9%,居參試品種第4位,日產量5.12 kg;全生育期為143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5 d;株高123.2 cm,有效穗數195.0萬穗/hm2,穗總粒數270粒,穗實粒數221粒,結實率82.0%。株型適中,整齊度好,分蘗能力強,生長勢強,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較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5 中9優591
實際產量平均10 842.0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6.4%,居參試品種第5位,日產量5.02 kg;全生育期為144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4 d;株高137.2 cm,有效穗數210.0萬穗/hm2,穗總粒數224粒,穗實粒數190粒,結實率84.8%。株型緊湊,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中等,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6 宜香2308
實際產量平均10 708.5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5.1%,居參試品種第6位,日產量4.86 kg;全生育期為147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1 d;株高125.8 cm,有效穗數217.5萬穗/hm2,穗總粒數199粒,穗實粒數166粒,結實率83.1%。株型適中,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中等,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7 中1優188
實際產量平均10 474.5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2.8%,居參試品種第7位,日產量4.78 kg;全生育期為146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2 d;株高123.8 cm,有效穗數222.0萬穗/hm2,穗總粒數176粒,穗實粒數155粒,結實率88.2%。株型適中,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中等,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8 鋒優85
實際產量平均10 341.0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1.5%,居參試品種第8位,日產量5.03 kg;全生育期為137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11 d;株高94.8 cm,有效穗數172.5萬穗/hm2,穗總粒數256粒,穗實粒數240粒,結實率93.8%。株型松散,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中等,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9 岡優916
實際產量平均10 261.5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0.7%,居參試品種第9位,日產量4.69 kg;全生育期為146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2 d;株高129.6 cm,有效穗數207.0萬穗/hm2,穗總粒數199粒,穗實粒數169粒,結實率84.7%。株型適中,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中等,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3.10 田豐粳10
實際產量平均10 198.5 kg/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0.1%,居參試品種第10位,日產量4.75 kg;全生育期為143 d,比對照Y兩優1號短5 d;株高109.0 cm,有效穗數237.0萬穗/hm2,穗總粒數190粒,穗實粒數160粒,結實率84.2%。株型適中,整齊度好,分蘗能力中等,生長勢中等,后期落色好;田間未出現倒伏,耐肥抗倒;未發生葉瘟、稻曲病、紋枯病、穗頸瘟和白葉枯病,抗病能力強。
其余品種產量均低于對照。
4 結論及建議
根據各品種全生育期內各種經濟性狀的表現,通過現場觀摩評議,結合室內考種結果,遴選出了10個主導品種,即珞優9348、蓉稻415、川優8377、安優5819、中9優591、宜香2308、中1優188、鋒優85、岡優916、田豐粳10為最佳,建議可以在龍山縣作一季中熟品種安排示范推廣,其余品種安排繼續試驗作進一步觀察[5-6]。
5 參考文獻
[1] 王祖勇,李繼良.富源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種子世界,2006(2):28-30.
[2] 葛茜,馬曉麗,張萬春,等.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3,59(5):7-9.
[3] 溫嬌萍,唐杰,謝蔚,等.2012年萍鄉市雜交水稻新組合晚稻品種比較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5(1):33-35.
[4] 葉代朝,劉溪,魏德明.西鄉縣水稻高產創建品種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15,3(4):26-28.
[5] 韓正光,張安存,呂宏飛,等.淮北稻區優質食味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4(9):1341-1342.
[6] 范菊云,紀玉祥,范壽清.10個水稻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