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云
摘要 通過分析造林綠化地的地形、土壤、生物等立地因子的性能,對造林綠化中適地適樹的標準和途徑進行詳細論述,以期為指導和促進當前造林綠化工作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 適地適樹;標準;實現(xiàn)途徑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64-01
適地適樹就是使造林樹種的特性(生態(tài)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fā)揮生產潛力,達到該立地條件在當前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下可能達到的高產水平。通俗的說,就是把樹栽植在適宜生長的地方。造林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適地適樹原則的貫徹,要做到適地適樹,使樹種生態(tài)習性與栽植地的生長條件相適應,達到地和樹的統(tǒng)一,使造林綠化成活、成林,使綠化樹木生長健壯,充分發(fā)揮美化綠化的功能。
1 適地適樹的概念及前提
全面掌握造林綠化地的地形、土壤、生物等立地因子,充分認識立地性能,了解各立地因子間的相互關系,正確認識綠化地的立地條件,是貫徹適地適樹的重要基礎工作。在具體的立地條件下,選擇適生面最廣、最高產、經濟價值最大的樹種列為主要造林樹種[1]。
選樹適地首先要考慮綠化樹種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與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氣候等條件相適應。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不同對于樹種的影響最大。海拔高度對氣溫、降雨等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氣絕對濕度隨海拔增高而遞減,相對濕度在夏季也隨海拔增高而遞減,降水量一般是隨海拔增高而增加。陽坡和陰坡環(huán)境條件相差懸殊,一般是陽坡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溫度高、霜期遲、積雪薄、解凍早,陰坡正好相反。
在選擇造林樹種時,最好選擇與本地區(qū)氣候條件相適應的樹種,尤其是重視優(yōu)先選擇鄉(xiāng)土樹種。例如刺槐喜光,不耐蔽蔭,喜干冷氣候及濕潤、肥沃土壤,不耐嚴寒及高溫、高濕,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喜鈣質土,耐瘠薄及輕度鹽堿,忌水濕;圓柏喜溫涼、溫暖氣候及濕潤土壤,在干旱、瘠薄處生長緩慢;適宜高山地區(qū)生長的云杉、冷杉在平原地區(qū)生長不良。
在造林綠化工作中,因沒有做到適地適樹,造成綠化樹木生長不良或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在造林樹種選擇時,可以根據(jù)綠化樹種對光照、溫度、水分的要求,及對土壤養(yǎng)分、土壤物理性質的需求進行[2]。例如北方重要的防護林樹種杜梨喜光,耐干瘠,抗寒,抗輕度鹽堿,根系發(fā)達,生長緩慢;而小葉楊喜光,不耐蔽蔭,耐旱,耐寒,能忍受40 ℃的高溫和-36 ℃的低溫,在砂壤土、輕壤土、黃土、灰鈣土中均能生長,根系發(fā)達,在干旱瘠薄的卵石灘、沙荒草地或栗鈣土上生長不良,肥沃濕潤處生長較快。因此,二者只能在淺山區(qū)甚至丘陵平原地區(qū)造林。
2 適地適樹的標準
根據(jù)造林的目的和要求來衡量適地適樹的標準。用材林最基本的要求是達到成活、成林、成材,還要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要具備抗災能力[3]。
造林綠化工作中是否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可以通過以下2個方面來衡量。首先,可以通過造林綠化后第1年的成活率和第2年的保存率來衡量;其次,還可以通過林木成材、成林的數(shù)量及質量來評價。如果造林綠化后樹木能順利成活、能正常生長、穩(wěn)定性較強并且不出現(xiàn)“小老樹”現(xiàn)象,表明達到了適地適樹的標準,做到了樹種生物學特性、生態(tài)學特性與綠化栽植地的生長條件相適應。
3 適地適樹的實現(xiàn)途徑
按不同的立地條件選擇適生樹種;或按樹種的生態(tài)學習性選擇適宜其生長的造林地是適地適樹的首選途徑[4]。如銀杏在一般情況下生長比較緩慢,20年左右才開始開花結籽,但在水肥充足和適地適樹的條件下,其生長速度加快,并在生長條件與生態(tài)學特性緊密結合時提早6年左右結籽。
改樹適地,經過選種、引種、育種等方法改變樹種的特性,使其適應造林立地條件[5]。一般在造林地條件和綠化樹生物習性、生態(tài)習性不相適應的情況下進行改地適樹。通過整地、施肥、灌溉等措施改善造林地種植條件,使其適合原來不適生樹種的生長需求,達到適地適樹的目的,實現(xiàn)造林成活、成林、成景[6]。
總體來說,在造林時,不同樹種有不同的要求,應分配不同的造林地[7]。造林綠化時要適地適樹栽植樹木,以提高綠化樹木的成活率。
4 參考文獻
[1] 孫喜林,王丹,齊顏君,等.適地適樹的實現(xiàn)途徑與方案確定[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3):193.
[2] 楊桂清,吳衛(wèi)虹.淺談居住區(qū)綠化適地適樹[J].廣東林業(yè)科技,2008(3):108-110.
[3] 造林樹種的選擇[EB/OL].(2010-12-13)[2018-06-10].https://wenku.baidu.com/view/793e6592daef5ef7ba0d3ccb.html.
[4] 適地適樹:提高造林綠化水平的中心環(huán)節(jié)[EB/OL].(2014-02-22)[2018-06-10].http://www.docin.com/p-768658132.html.
[5] 陳振超.適地適樹原則在林木種植中的應用[J].鄉(xiāng)村科技,2016(24):42-43.
[6] 石榮,孫麗娟.淺談樹種選擇如何做到適地適樹[J].價值工程,2010,29(27):141.
[7] 賀文國.分析黃土高原造林的適地適樹與適地適林[J].花卉,2017(18):168-169.